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全国70家电台
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腾讯新闻、芒果动听APP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国正在热播!
今天我们将走进广西百色解放街,听听
百色
解放街
上的故事。
位于广西百色“三江口”边上的解放街,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外地人到百色,大多会到这里看看。不仅因为这是百色骑楼历史建筑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还因为这里有一处著名红色景点——粤东会馆。1929年,在百色起义中诞生的红七军,军部就设在粤东会馆。而我们故事的两位主人公,都出生在解放街这条传奇老街上。
1988年12月11日,百色市政府举行长跑日环城赛跑活动,图为各方块队正跑过百色解放街粤东会馆(百色市右江区委党史办供图)
1962年,
程家惠
出生在百色解放街上并在这里长大,现在是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的教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据程家惠介绍,百色解放街74号这两栋墙体上嵌刻着“梁全泰”三个大字的联体楼,正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理论家、翻译家于一身的大文豪梁宗岱的故居。
1903年出生的梁宗岱同样把他的童年留在了这条解放街。他是我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之一。
据百色市右江区党史办副主任吴文庆介绍,梁宗岱精通法、德、意等国家语言,28岁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后面还转入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任教。梁先生把中国经典诗歌作品比如陶渊明的田园诗翻译到法国,然后再把法国那些诗歌介绍到国内。当时梁宗岱就是抱着文学救国的思想,从诗歌里面寻找光明。
百色出了这样一位大才子,又是街坊。对于程家惠来说,梁宗岱这个名字,从小他就不陌生:“长辈啊,特别是祖父祖母这辈经常是提到他的,一讲做学问就是要提到他。但是当时给我们的话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程家惠向记者讲述他与梁宗岱和解放街的不解之缘
1979年,程家惠考上广西师范大学英美语言文学专业,后来一直从事外语教学和翻译工作。渐渐地,梁宗岱的名字在他的脑海中从抽象到具体,越来越清晰,激发了他的研究热情。
程家惠说,他之所以开始对梁宗岱的研究,源于他的一位同学的点拨:“2008年,因为我有个同学他在做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在他做的研究里面发现,梁宗岱抗战时期也在桂林活动过。所以他就反问我,你是百色人,你为什么不研究梁宗岱?后来我说好,我关注一下。所以2008年,我们就出了一篇论文叫《梁宗岱译作中的‘乡音’》。”
研究越深入,兴趣就越浓厚。很多次,程家惠从梁宗岱的诗作中看到了百色的山山水水,甚至看到了在解放街上玩耍的少年身影,这让程家惠既兴奋又感动:“可以说梁宗岱这个形象可敬,然后呢可亲。可亲在什么呢?仿佛就是你隔壁的,就是你祖父这么一辈的,很可爱。”
百色解放街街景(张鸿飞 摄)
后来,程家惠还发表了《梁宗岱的六大谜团》等论文,受到学界关注。2014年,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和同事韦祥刚教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成立“梁宗岱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梁宗岱在百色时期的成长经历、译作诗作以及中年时回到百色从医从药的活动。
情之所系,乐此不疲。如今,程家惠已不再局限于研究梁宗岱其人和他的作品,而是努力把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通过自己的翻译传播出去。
2017年,程家惠将梁宗岱的诗集《芦笛风》翻译成英文,刊登在美国专业诗歌刊物《胜过星巴克》网站杂志上,他也由此成为《芦笛风》的首位外文翻译者。目前,已有一家英国出版社计划出版他主持翻译的译作《梁宗岱诗作英译》。
梁宗岱《芦笛风》翻译节选(程家惠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