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成都,不得不提的就是,
分布在城市内的各个老工厂,
他们浓缩着老一辈人们奉献的青春和汗水,
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这些老工厂面临被拆除的困境。
为了保护这些属于老成都的记忆,
成都首次公布27处近现代工业遗产,
快来看看在你家附近不,
有空的时候可以约一约啦!
近日,市规划局在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告》中,首次公布
近现代工业建设留下的27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将采用硬性保留和弹性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保障点位实施可能。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异表示,这些镌刻着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老工业建筑,记载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也是天府文化的一部分,“
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提起工业遗产,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脱胎于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
东郊记忆
”,如今已是一座以音乐为主题的公园。红星路一段35号,原是印刷厂闲置的厂房,设计师以空间折点为理念,打造出
中国西部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路35号”
,曾被评为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那么除了这些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工业遗产,还有哪些呢?
保留(5处):
原西南金属结构厂旧址、国营132厂、国营锦江机器厂、机车车辆厂厂房、国营锦江电机厂
成都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
再利用(8处):
4号工厂青年旅社、峨眉电影制片厂、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太平园直升机博物馆、69信箱、东郊记忆、红星路35号、水井坊博物馆
4号工厂青年旅社
待保护(11处):
成都电力机械厂、足球水塔、成都晨源气体有限公司、109仓库、原101货运市场、成商集团103仓库、成都电力金具总厂、华西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灯光球场、二仙桥沿线铁路、7322厂
足球水塔
已保护(3处):
红楼、机车车辆厂办公楼、四川机械局碉楼
红楼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2005年底,占地120亩的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成都市首座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主题式公园博物馆。脱胎于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东郊记忆”,保留了部分建筑、构筑物和工业设施,还规划了商务办公、演艺展览、音乐培训等业态。
给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东郊记忆里的音乐表演场地。这里原来是一座灯光球场,周围是一圈宿舍。现在则成为一个演出场所,同时又
将成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人们晚饭后,可以摇着蒲扇,来这里溜达,或是坐下来喝茶聊天。
“这片厂房没有被推翻,修成楼盘,这是好事。”李异始终认为,外地人来了,
这是个认识成都的窗口
,也是
大家和这座城市历史的一场对话
。
四号工厂
为了保护许多成都人工作和生活的记忆之地,市规划局展开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
去年曾通过资料查阅及现场踏勘、公众参与等多种方式,逐渐摸清了成都市工业遗产的现存情况,最终确定了关于成都市工业遗产的详尽清单。他们研究国内外城市工业历史保护规划的成功案例,通过评判对象、稀缺程度、建造水平、历史记忆及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再利用价值等,
建立起一套成都工业遗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
最终筛选出一份工业遗产点位的推荐保护名录
。
水井坊博物馆
进入具体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
共计
27处
,分为保留、再利用、待保护、已保护4种,涵盖了迄今为止市区内留存最好的一批工业遗产项目。
峨眉电影制片厂、东郊记忆、红星路35号、水井坊博物馆等已经成为
成都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典范
。“工业遗产不仅包含了物质性的显性文化遗产,也包括隐性的人文遗产。”在李异看来,它们
不仅仅是一堆堆砖头和钢铁,而是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并体现出一个短暂的急风暴雨式时代的艺术与文化。
在3月31日举行的“美国硅谷走进成都”战略联盟会上,星岛新闻传媒集团总编辑梁建锋说东郊记忆令他印象深刻。东郊记忆音乐公园融工业遗址保护和文化创意发展为一体,在梁建锋看来,东郊记忆作为工业遗址是成都人民的集体记忆,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