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围绕淳厚基金董事长贾红波和董事们的变动,以及柳志伟在长安系机构中的影响展开。文章指出淳厚基金董事会有7个人,除去董事长贾红波,疑似有一半的董事都和柳志伟有关联。通过公开信息可以了解到柳志伟在五道口港澳校友会担任会长,并且多次出现在对长安信托和长安基金的调查性报道中。文章详细描述了柳志伟在长安系机构中的股权布局以及其对这些机构造成的影响和风险。
柳志伟是五道口港澳校友会会长,并且在长安信托和长安基金的一些调查性报道中被提及,显示出其在这两家金融机构中的影响力。
柳志伟等人在长安系机构的股权布局和实控权转让引发了诸多问题,包括治理风险、业务风险及人员动荡等后遗症。
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乱象采取零容忍态度,持牌金融机构的实控关系对金融行业的稳定和秩序至关重要。
近日,我们关于淳厚基金“消失”的董事长贾红波和董事们的报道(具体点此查看),
再次引发媒体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淳厚基金董事会有7个人,除去董事长贾红波,疑似有一半的董事都和淳厚基金二股东柳志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谁是柳志伟?为何这件事的背后多处浮现柳志伟的身影?
我们通过公开信息可以勾勒出事件脉络,发现此事并不简单。
长安系机构不“长安”
公开信息显示,柳志伟,为清华五道口1989级校友,担任五道口港澳校友会会长。
并且,我们发现柳志伟的名字同样出现在对长安信托,长安基金这些金融机构的一些调查性报道中,直指柳志伟和其五道口系的多位校友。
资料显示,长安信托前身为“西安国际信托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经工商登记,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更名为“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事实上,自2007年起,长安信托出现了控制权的变化,淳大、证大、景林三家公司合计拿下长安信托52.09%的股权,分别位列长安信托第二、第三、第四大股东,在当时,这三家的实控人被市场认为分别是柳志伟、戴志康、蒋锦志,三人均为五道口校友。
这三位校友合计持有的股权,已经超过了长安信托的第一大股东,
这样的股权结构也体现在长安信托的董事会组成上,有媒体报道称,当时长安信托6位董事会成员中,代表五道口校友的董事占3位,占半数。
但在2017年,长安信托的控制权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有媒体报道称,柳志伟等人以涉嫌违规方式转让了长安信托的控制权,虽然明面上的股东没有变化,但淳大、证大、景林这三家公司的股东已换成了第三方。据媒体报道,三方的转让价总计约为惊人的73.1亿元。
众所周知,信托牌照的控制权转让审批是非常严格的,但柳志伟等人的这波操作,可能就是为了绕过监管审批。
但事实上,如果向上穿透,这等同于信托公司的股权变更,控制权变更,理应向监管汇报申请。
有知情人士透露,柳志伟此后前往境外,至今未归。
方方面这些变化对长安信托也造成了负面影响,隐藏的不少问题陆续爆发:
总裁几度更迭、业绩低迷、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等等,且在2023年初,长安信托的原董事长被曝接受调查。柳志伟等人给长安信托留下的后遗症至今尚在发酵。
而这样的问题不仅出现在长安信托,我们发现长安基金在2023年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是同一批人,即柳志伟和他的五道口系同学。
长安基金坎坷路
资料显示,长安基金成立于2011年9月5日,2015年3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经长安基金股东会审议通过,并经证监会批复同意,长安基金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加到2.7亿元,上海景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认购出资7000万元。
本次注册资本变更后,长安基金的股东及股权比例为:长安国际信托持股29.63%,上海景林投资持有25.93%,上海恒嘉美联发展有限公司持有24.44%,五星控股集团持股13.33%,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6.67%。
此后的2017年,上海景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长安基金25.93%的股权转让给了杭州景林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就是现在的杭州景林景淳。
而据当时媒体报道称,上海恒嘉美联也是柳志伟旗下公司;
这样,景林和恒嘉美联合计持股比例高达50.37%,如果这两位成为一致行动人,显然就对长安基金也形成了控制。
在2023年,长安基金的控制权也是被拟私下转手给一家专业从事结构化发债的私募。
据悉,这笔交易作价不菲,高达11亿!背后接手长安基金控制权的主要操盘人是近几年潜心于债市灰色地带的“债券大哥”余雷。
而这笔私下交易显然事先并未与监管沟通汇报。据媒体报道,长安基金的董事、有过证监会履职经历的高斌是此次长安基金控制权私下转让的关键人物。
高斌在2023年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之后在2023年12月,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高斌作出逮捕决定。
令人关注的是,长安基金的原总经理汪钦也是柳志伟的五道口同学,在长安基金控制权私下转让期间提出了离职,并前往柳志伟实控的香港公司华科智能投资(01140.HK),于2023年6月出任该公司董事会主席。
公募基金作为国家持牌金融机构,对于股东的变更、披露以及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一行两会也对金融机构股东实行穿透监管有着明确的法规要求,属于强监管环境下的重点监管领域。
因此,公募基金牌照转让所涉及的监管事前沟通与事后审批都必不可少,但现实中,柳志伟等五道口校友在长安基金控制权转让的处理上显然触碰到监管红线。
通过梳理有关报道,柳志伟等人通过在长安系机构的股权布局,以私下的关联关系,在事实上改变了金融持牌机构的实控人,
在结果上,也导致这些公司出现了一系列的治理风险、业务风险及人员动荡等后遗症,并引发长安信托大股东和他们的持续纠纷。
熟悉操作再现
或有待强力介入解决问题
我们重新回顾淳厚基金2022年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位董事和高管未满任期匆匆离任的情况,是否与柳志伟过往在长安系类似的操作手法有相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