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妙华还喜孜孜的跟闺蜜分享,在孩子到了可以送幼儿园的年纪,她终于可以不用在家当个黄脸婆,重新回到职场。
在孩子送幼儿园之后,回到职场工作,这是在确定要孩子之前,妙华和丈夫亦淇做的约定。
当时他们都工作两、三年,正是事业的发展期。
亦淇希望有孩子,而在多方考虑后,妙华决定暂时离开职场,专心当全职妈妈,把孩子带好。
这段时间家计的负担交给亦淇,两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把家庭打点好。
可是当妙华开始找工作的日子,亦淇嘴巴上还是遵守他当初的约定,实际上却不断的对着妻子冷嘲热讽。
譬如经常提醒妙华,要想想自己的年纪不小了,离开职场也有四年之久,要她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耐应付新生活。
确实很多事情变得不一样,四年前上网找工作感觉还不是那么靠谱,相关的网站或软件操作,妙华都得从头学。
第一个月,妙华只得到了两个面试机会,并且面试的过程都不太顺利。反而是在不顺利的时候,亦淇给予温暖,安慰妻子不要灰心。
在亦淇的鼓励下,妙华再接再厉,终于在第三个月找到一份工作。
这是一份销售的工作,和四年前她原本的工作很像。只是她得重新接受公司的培训,和一群比自己小好多岁的弟弟、妹妹一起上课,一起工作。
那段时光,妙华过得非常痛苦,全靠亦淇的支持才能撑过去。
「放弃吧!没事的,放弃不等于软弱,更何况现在家里有我。」
亦淇经常对妙华这么说。在妙华听来,这是先生对自己的体贴,这给了妙华继续奋斗的动力。
渐渐地,妙华抓到工作的诀窍,业绩开始成长,一年后,她已经是公司业绩前十的优良员工。
就当妙华工作越来越顺利之际,亦淇和她的冲突却越演越烈。
从亦淇对她工作的各种数落、轻视和质疑,妙华才惊觉,当初她以为的温柔体贴,其实都是反对她重返职场的声音。
§会说话不等于会沟通,除非你搞懂爱的语言
婚姻咨询专家查普曼(Gray Chapman)博士,在著作《爱的五种语言》谈到一个婚姻中的重要观念,就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对于爱的语言。
不同人之间的语言,就像汉语和英语,无论你多精通自己的语言,如果不去学习对方的语言,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对方。
爱的基础是同理心,而不仅仅是想要为了对方好的个人想象。
在书中他谈到一个咨询的个案,那是一对夫妻,这对方妻已经友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性生活。这让先生感到很不满,也让妻子很难过。
咨询中,谈到过去一年的婚姻生活,先生多在谈性方面的不和谐,妻子则主要在谈先生不参与家务。
这时查普曼建议这位先生多参与家务,譬如帮忙洗衣服、扫地。
先生感到不以为然,他觉得这些都是小事,能改善双方的亲密关系吗?
结果真的做起来,这位先生意外发现,双方的关系真的改善了。
原来,对于这位先生来说,性就是他的爱的语言,所以当他越是想要通过性去满足妻子,改善关系,这只是从他自己的设想出发。
对这位妻子来说,她看重的是丈夫对于家庭生活的参与,这是她爱的语言。
回头我们去看前面妙华和亦淇的例子,他们对彼此爱的语言是不熟悉的。他们用各自的想法去设想对方怎么想,并没有真正的去沟通他们对于「工作」、「家庭」的概念。
查普曼博士发现,
人们经常高估自己对伴侣的了解,低估对婚姻需要付出的学习。
我们可能吝于肯定对方,或者给予对方不符合他心意的礼物,拿捏不好双方的身体距离,又因为太熟悉而忽略该有的尊重。
有时我们还会过份理智,以至于本来可以靠感情处理的问题,变得双方不得不像甲方、乙方谈合约那样,看起来好像把问题处理的很好,实际上却让问题复杂化。
§我们该怎么避免下一盆冷水
泼冷水的背后,可能出于几个原因。
这些原因都可能来自于沟通不良,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沟通的策略支招,让下一盆冷水别泼在自己身上,或是帮助对方意识到自己正在泼冷水:
1. 过度保护
可能你的伴侣,他真的担心你的状态无法胜任工作。
好比你大病初愈,所以他泼冷水,希望可以用这种方式阻止你伤害自己,好保护你。
有时某些伴侣对于伤害的想象比较极端,他会想象的比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更严重,以至于他的反应也会比较大。
这时,与其被动跟对方一招一招接,不如先彻底了解对方忧虑的全部面向,然后做出一个比对方忧虑面向更周到的准备方案。
重点是让对方知道,「你能保护自己」。
2. 害怕失去
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曾说:
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情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贬低他人有时能掩饰自己内心对伴侣的依赖,尤其在国内,男性的自尊某个程度上还是仰赖于养家活口的工作能力。
如果女性伴侣这方面的能力很强,可能会让某些男性感觉自己被需要的能力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