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个每日精选一篇书摘的小栏目
从译文社的书中,摘一些有趣或无趣的内容 今天是第四十八篇 也欢迎看到您发来的个人建议 告诉我想读哪位作家的作品 |
- 48 -
“我并不认为《罗马故事》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短篇小说集,但我必须承认,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很少遇见这么固执这么自信的作家,如此单纯如此直接地写下六十一个街头故事,‘为罗马的平民百姓留下一座丰碑’。”
文|苏童
乡下姑娘
文|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译|沈萼梅 刘锡荣
摘自|《罗马故事》
-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教授总坚持要找一个乡下姑娘当用人,我对他说了多少遍了:“教授,您得当心,她们是些头脑简单的人……乡下人……您得小心她们干的事……您最好找一个罗马姑娘……乡下来的姑娘土里土气的,她们是文盲。”可教授就喜欢这最后一句话:“文盲……就要文盲……至少她不看连环小说……文盲最好。”这是位老教授,留着白山羊胡子,他在高中教书。但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古迹。每星期日,或在平日里,他到处奔走,不是去阿皮亚古道,就是到古罗马市场,或者去卡拉卡腊温泉,他注释罗马的古迹。而且,他家里有关古代遗迹的书籍和其他书籍堆得跟书店里似的: 一进门就有一大堆书藏在绿色帐帘后面,接着在整座房子里,走廊里、卧室里、储藏室里都是书: 唯有浴室和厨房里没有。他像对鼻子底下的玫瑰那样珍惜书,谁都不能随便碰它们。看来,那么多的书他不可能都读过。但是,就像我们乔恰里亚人说的,总没有个够,如果他不教书,不去上课,或不注解古迹,他就去旧书摊在装书的小车上翻寻旧书,回家时总是腋下夹着一包书。总之,他像孩子们集邮似的搜集书籍。他为何固执地要一个我家乡的姑娘当他的用人,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谜。他说乡下姑娘比较诚实,头脑里没有古怪的念头。他说乡下姑娘像苹果般红通通的脸看着令他高兴。他还说乡下人会做饭。由于他没有一天不到门房来打听,坚持要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姑娘,我就写信给家乡的教父,他回信说真有那么一个合适的姑娘: 一个名叫图达的瓦莱科尔萨一带的姑娘,还不到二十岁。不过,我教父在信里说图达有一个缺点: 她不识字。我回信说,这正是教授想要的: 一个文盲。
一天晚上,图达和我教父一起来到了罗马,我到火车站去接她。我一眼看去就明白了她是典型的乡下姑娘,就是整天在地里锄地连口气都不喘的那种女人,她们常常头顶五十公斤重的篮筐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她有教授爱看的通红的脸颊,盘在头上的发辫,额头上拥簇着浓黑的眉毛,圆圆的脸盘儿,笑起来时露出一口细密洁白的牙齿,这是乔恰里亚女人们习惯揉搓锦葵叶子洗牙的缘故。她穿的的确不是乔恰里亚地方女人的服装,但她像那里的女人那样习惯脚掌着地走路,不穿有后跟的鞋,而是穿用布绳系绕的便鞋。她的小腿肌肉漂亮发达。她胳膊上挎着一篮子东西,说是给我的: 用无花果叶子盖着的一打当天下的鸡蛋,下面垫着稻草。我对她说,最好把它送给教授,以给他留下个好印象;但她说她没想到要给教授,因为她想既然是位先生,那他家里肯定得有鸡舍。我笑了起来,我们就这样边问边答,在乘无轨电车到家的一路上我就明白她的确是个没有文化的姑娘: 她从来没见过火车,也没见过无轨电车和六层的楼房。总而言之,是教授所要的文盲。
我们到了家,我先把她带到门房,把她介绍给我的妻子,然后乘电梯上楼到教授的套房。教授来开的门,因为他当时没有用人,平时是我妻子给他打扫房间和厨房的。我们一进屋,图达就把篮子递给教授说:“给你,教授,你拿着,我给你捎了点新鲜鸡蛋。”我对她说:“对教授不能称呼‘你’……”可是教授却鼓励她说:“你就用‘你’称呼我好了,姑娘……”教授对我解释说,古罗马人原来都用‘你’称呼的,他们跟乔恰里亚人一样,不知道用‘您’称呼人。他们对人很随和,就如同一家人一样。而后,教授把图达带到厨房去,厨房很大,有煤气炉,铝制的锅,总之,烹调用的东西应有尽有,他还给她讲解如何使用。图达静静地认真听他讲每一样东西。最后,她用她那洪亮的声音说:“可我不会做饭。”
教授惊异地说:“什么?……他们说你会做饭的。”
她说:“在家乡我干活……锄地。我们也做饭,但就是为了吃饱……这样的厨房我可从来没用过。”
“你原来在哪儿做饭?”
“在茅屋里。”
“好,”教授捋了捋山羊胡子,“我们这里也是为了吃饱才做饭……我们这样吧,你就做一顿让人吃饱的中饭?……你怎么做呢?”
她微笑着,说:“我给你做菜豆擀面……完了,你就喝一杯葡萄酒……然后,或者再吃几个核桃,几个干无花果。”
“这就完事啦?……没有第二道菜啦?”
“什么第二道菜?”
“我是说没有鱼或者肉这类第二道菜啦?”
这时她开心地大笑起来:“可是你就着面包吃完了菜豆和擀面,还不够吗?……你还想吃什么?……我就着面包吃一盘菜豆和擀面后,可以锄一天的地……你又不干活。”
“我学习,写东西,我也干活。”
“是的,你要学习……但是真干活的是我们。”
总之,她不信教授所说的还需要来第二道菜。费了好多口舌后,最后总算决定让我妻子来厨房指点图达一段时间。然后,我们来到用人住的卧室,那是一个朝向院子的漂亮房间,里面有一张床,一个床头柜,一个大衣橱。她环顾着周围立刻说:“我一个人睡吗?”
“你想跟谁睡觉?”
“在家乡我们五个人睡一个屋。”
“这屋子全是你的。”
最后,我关照她做事得用心,好好干活,因为我得对教授负责,就像对把她带来的教父负责一样,然后,我就走了。我出来时听见教授对她说:“这些书你每天都得用鸡毛掸子或抹布除去灰尘。”于是她问道:“这么多的书……你干吗用呢?”他回答说:“书对我来说就像你在家乡使的锄头……我用它们工作。”可是她说:“是的,可我只有一把锄头。”
打从那天以后,教授走过门房时,总不时地告诉我一些图达的情况。说实在的,教授不再那么满意了。有一天他对我说:“她实在是太没文化了……你知道她昨天干了些什么吗?她把我桌子上的一页纸拿去当葡萄酒瓶塞用了,可那是我学生的作文。”我说:“教授,我早就提示过您……乡下人。”“是的,不过,”他下结论似的说,“她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听话又肯干……真是一个好姑娘。”
一个可爱的姑娘,就像他所说的,但过不多久,她就变得跟所有别的姑娘没什么两样了。一拿到工钱,她就开始给自己做上下两件的套装,看起来像个小姐似的。接着又去买来高跟鞋。然后又买了假鳄鱼皮包。她还去让人把小辫子剪了,真可惜。是的,她两边的脸颊还是像红苹果似的,那红润的脸颊不会很快就褪成像出生在城市里的姑娘那样苍白,正是这一点讨人喜欢,不光是教授。当我第一次看到她跟四层一位太太的司机——那个该死的马里奥在一起时,我就对她说:“你得小心,那小子不是你应找的人……他跟你说的话同样可以跟任何别的女人去说。”她回答说:“昨天他带我去蒙特马里奥玩了。”“哦,怎么样?”“坐汽车真开心……你看,他还给了我东西。”她让我看一只白色金属做的上面有只小象的别针,那是从鲜花广场的小商贩那里买的那种东西。我对她说:“你真不懂事,那人正牵着你的鼻子走呢……再说他不该带着你自己开车去遛弯儿的……要是太太知道了,他就挨骂吧……你可得小心……我再跟你说一遍,你得小心。”可是她微笑着,后来她继续跟马里奥出去玩。
过了两个星期之后,有一天,教授从门房口探头进来,把我叫到一边,他悄声问我:“您听我说,乔瓦尼……那个姑娘可靠吗?”我说:“可靠的,教授,她无知无识,但人是可靠的。”“也许吧,”他怀疑地说道,“可是我有五本珍贵的书不见了……我不想……”我又重申一次不可能是图达干的事,那些书他肯定会找得到的。但是我心事重重,这我承认,我决心提高警惕,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看见图达跟马里奥一起进了电梯。他说他得到四层领受太太的旨意,他这是撒谎,因为太太已出去一个多小时了,这他知道。我让他们上去了,然后我也乘电梯上去,径直往教授的套房走去。凑巧他们把门半开着,我走了进去,穿过走廊,我听见他们在书房里说话,我明白自己没搞错。我悄悄地从书房门口往里看,我看见了什么呢?马里奥踩在一把椅子上,身子靠着书架,正伸手拿天花板下面的一排书;而她呢?这个脸颊红通通的乡下姑娘替他扶着椅子,还对他在说:“上面那一本……那本厚厚的书……那本用真皮装帧的厚书。”
于是我走出来,说道:“好哇……你们干的好事……我可逮住你们了……真是好样的……教授跟我说了,我还不信……你们干的好事。”
你们见过被人从窗口浇了一桶凉水的猫的样子吗?马里奥就是那样,他一听到我的声音就跳下来逃走了,留下我跟图达。当时我劈头盖脸地好好训斥了她一顿,要是换作别人至少会哭起来。但是乔恰里亚来的姑娘,却是另一码事了。她一声不吭地低着头听我数落;然后抬起头,眼里没有眼泪,说:“谁偷他的东西啦?我买菜剩下的钱每回都还给他的……我可不像某些厨娘什么东西都让人多付一倍的钱。”
“该死的家伙……你没偷书吗?……这不叫偷吗?”
“可他有那么多的书。”
“他书多书少,你都不能碰……你可得留神……要是下一回让我再抓到你,你就给我乖乖地回你家乡去。”
当时,她固执地不听我的,横竖都不承认她偷东西了。但是过了几天之后,她腋下夹着一包东西走进了门房:“这是教授的书……我给他送回去,这样他就不会再抱怨什么了。”
我说她做得对,心里想,不管怎么说,她是个好姑娘,那全是马里奥的过错。我陪她上了电梯,并且跟她进入屋子里,帮她把书放回原处。就在我们打开包时,教授回来了。
我说:“教授……这是您的书……图达把它们找回来了……她借给她的一位女朋友看书上的插图了。”
“好,好……我们不谈那些了。”
他连大衣和帽子都不脱就冲到书本跟前,他拿起一本书打开看,却叫喊起来:“可是,这不是我的书呀。”
“这是什么意思?”
“那都是些考古方面的书籍,”他接着又狂躁地翻阅其他几部书,“可这是五本法律方面的书,而且是不成套的。”
我对图达说:“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下她可是强烈地抗议说:“我拿过五本书……我又把五本书拿回来了……你们还要我怎么样?……我花了很多钱买来的……比我卖掉你的书时人家给我的要多得多。”
教授一言不发,张大嘴惊异地望着我和图达。她又继续说:“你瞧……都是一样的装帧……而且比你的那些书还漂亮……你瞧……分量也一样……他们都给我过秤了……总共是四千六百克……跟你的书一样重。”
这一下教授哈哈大笑起来,尽管是一种苦笑:“可是,书不像母牛似的是用分量称的……每本书都不一样……这些书我有什么用?……你不明白吗?……每本书的内容不一样……作者也不一样……”
要她明白这一点可费劲了。她一再固执地说:“原来是五本,现在也是五本……都是一样的装帧……我真不明白。”
总之,教授把她支到厨房里去,对她说:“你去做饭吧……行了……我不想生气。”然后,当她走开后,他说:“我很遗憾……她是个可爱的姑娘……但是她太没有文化了。”
“当初是您要她的,教授。”
“是我的过错。”他说。
图达在给自己找到另一份工作之前,又跟教授待了一段时间。她后来在居民区的一家牛奶店里给人当洗碗工。有时候她到门房来找我们。书的事我们从此不提了。不过她对我说,她在学认字和写字。
(完)
本文选自
《罗马故事》
[意]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著
沈萼梅 刘锡荣|译
二十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拉维亚创作高峰期的短篇代表作。六十一则短篇小说,道尽了大千世界中人生的甜酸与苦乐。 工人、理发师、出租车司机、女佣……这些大城市中的小人物,因生活所迫,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地为生存寻找出路。
戳以下标题可跳转至近五期每日读
完整每日读目录请戳文末阅读原文
每日读第43期
《立体几何》
作者:伊恩·麦克尤恩
每日读第44期
《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又怎样生活》
作者:威廉·特雷弗
每日读第45期
《十九世纪第一天,乌云笼罩下的伦敦》
作者:伍尔夫
每日读第46期
《琴需三月,三味线三年》
作者:谷崎润一郎
每日读第47期
《有中国特色的莎士比亚》
作者:彼得·海斯勒(何伟)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