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心房颤动的患病率持续上升。80岁以上的老老年人群的房颤患病率可达到10%左右。这些老老年人群除了房颤引起栓塞的风险之外,也存在高出血风险。针对这些双重风险高的房颤患者,如何进行抗凝药物的调整是关键。近期,JAMA:Cardiology杂志发表了来自ENGAGE AF-TIMI 48研究的事后分析,探讨了80岁以上房颤患者的半剂量抗凝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ENGAGE AF-TIMI 48试验是一项平行设计、双盲、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将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种不同剂量的艾多沙班或华法林治疗。这项事后分析专注于80岁或以上且没有达到剂量减少标准的患者接受艾多沙班,60毫克对比30毫克,以及有或没有剂量减少标准的患者接受艾多沙班,30毫克对比华法林。研究选取了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干预组的治疗措施为口服艾多沙班,每日一次30毫克;艾多沙班,每日一次60毫克;或华法林。主要研究终点是死亡、中风或系统性栓塞以及重大出血,以及每个单独组成部分。
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分析包括2966名80岁及以上的患者(平均[标准差]年龄,83岁[2.7岁];1671男性[56%])。在1138名80岁及以上没有剂量减少标准的患者中,接受艾多沙班60毫克对比30毫克的患者有更多大出血事件(风险比[HR],1.57;95% CI,1.04-2.38;P= .03),特别是胃肠道出血(HR,2.24;95% CI,1.29-3.90;_P_ = .004),在疗效终点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内源性Xa因子抑制,一种抗凝效果的标志,发现在接受艾多沙班60毫克的年轻患者和接受艾多沙班30毫克的老年患者之间是可比的。在2406名80岁及以上有或没有剂量减少标准的患者中,接受艾多沙班30毫克对比华法林的患者有更低的主要净临床结果发生率(HR,0.78;95% CI,0.68-0.91;P= .001),大出血(HR,0.59;95% CI,0.45-0.77;P
本研究利用RCT研究的事后分析发现,对于老老年房颤患者,即便不符合研究预设的抗凝药物剂量减半标准(肌酐清除率(CrCl)≤50 ml/min、体重≤60kg或服用强P-糖蛋白抑制剂),与常规剂量组和华法林组相比,半剂量的艾多沙班30mg/d都表现出更少的出血风险(主要是胃肠道出血),和相似的抗凝效果。因此,对于80岁以上的老老年房颤患者,半剂量的抗凝药物剂量是值得推荐的。至于本研究方案是否能扩展到其他类型的抗凝药物,还需要进一步证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article-abstract/2820443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