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不可怕,就怕闲得没文化
致敬古代10大闲人
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因为不愿向他瞧不起的上司弯腰,四十岁时毅然弃官,归隐乡下,过了二十多年饮酒赋诗的悠闲生活,直至去世。
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类的诗句,平淡闲静中流露出怡然自得、超凡脱俗,与大自然和谐交融的感情。
台湾诗人余光中称赞李白说,“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的同时代人也是纷纷称赞,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贺知章说他“天上谪仙人(被从天上贬下来的仙人)”。
李白是“仙人”,也是“闲人”,一生只做过几年的官,大部分时间在游山玩水、交结朋友。他一辈子都在东奔西跑,可以说,他是忙人中最闲的,又是闲人中最忙的。
传说李白喝醉酒后,去水里捞月亮而被淹死,死得如此浪漫诗意,真的像仙人回归天界。
王维的诗歌成就仅次于李白、杜甫,但是在音乐、绘画方面也很有成就,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王维吃斋念佛,诗歌又带有禅味,所以被称为“诗佛”。
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和好友在那里悠闲自在,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诗中对人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陆龟蒙,晚唐隐逸诗人,苏州人,隐居在松江甫里,经常驾船在太湖上漂流游玩,自号“江湖散人”,在自传《江湖散人传》中说:“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
陆龟蒙在赠朋友的诗中说“自然成啸傲,不是学沉潜”,意思是说,他是醉心自然,啸傲江湖,落得个清闲自在,不想沉潜用功。
林逋,北宋人。青年时期,他浪迹天涯,闲云野鹤一般。中年后,他厌倦漂泊,回到故乡杭州,在西湖的孤山上居住,二十多年没有去过城里,过着极其清苦的隐居生活。
林逋曾经说自己的志向:“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他对功名富贵毫无兴趣,也不想成家、享受天伦之乐,他是唯美的单身主义者,与梅花、仙鹤作伴,把梅花视为妻子,把仙鹤视为子女,称之为“梅妻鹤子”。
他钟情于青山绿水,经常驾小船在西湖上游览,与高僧、诗人来往。
有客人来找他,看门的童子就把家中喂养的仙鹤放飞,林逋看到飞出来的仙鹤,就驾船回家。
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他不追求功名,多次拒绝朝廷授予的官职。
青年时期,他隐居在苏门山读书,后来四处游历。
38岁时,邵雍隐居洛阳,名相富弼、司马光等筹资为他建了一座庄园,庄园内小桥流水,田连阡陌。
邵雍把庄园命名为“安乐窝”,在此授徒讲学,终老一生。
邵雍研究《周易》相关的神秘学问,著有《皇极经世》,推演出宇宙和人类历史发生发展的宏大体系,成为他的历史哲学。
徐霞客,明代旅行家。用一辈子遍游天下的人,徐霞客算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他少年立志,“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对做官没有兴趣,一生不入仕途,志在四方,跋山涉水,足迹所到的区域相当于今天的二十一个省、市。
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被誉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因为早年科举考试不顺利,毅然走“人间大隐”之路,去杭州卖文为生,写了大量戏剧,也曾经去南京生活。
他组建家庭戏班,到处演出,结交达官贵人,改定《金瓶梅》,编《芥子园画谱》,从事文化产业,活得挺滋润。
李渔倡导休闲文化,是研究生活乐趣的大师,有一副对联最能表现他的生活态度,“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
他的著作《闲情偶寄》,被林语堂称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李渔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且是懂得生活艺术的人,同时他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又很艺术地写成书,这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
张潮,清代文学家。他虽然因为捐资而得过官,但是并未入仕,一辈子吟风弄月,闭门著书,得尽闲人之快。
张潮一生所做的事,主要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一种雅致的唯美的生活。看他的著作《幽梦影》,可以体会他的闲情逸致: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着,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袁枚,清代诗人。他做过官,四十岁时效法陶渊明,辞官隐居于南京随园,随后的四十多年里,“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吟诗作赋,醉心风月,著作等身,弟子众多,女弟子尤其多。
他曾作一副对联说,“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不愿做官是因为懒惰,成不了仙佛是因为贪恋人间闲人之福。
转自丨“儒风大家”微信公众号(ID:rufengdajia),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儒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