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于2024年10月17至19日在中国上海世博会议中心盛大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主办,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乳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在
【年度回顾】
环节,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
报告了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肿瘤资讯】特对精华内容予以整理,以飨大家。
地点
:中国上海世博会议中心
日期
:10
月19日
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R+)晚期乳腺癌(MBC)的治疗,联合用药比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更好。现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已成为MBC的一线基本治疗方案。
2024 CSCO BC指南推荐,无论是经过CDK4/6抑制剂治疗还是未经CDK4/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都可以联合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或氟维司群治疗。
对于CDK4/6抑制剂继发性内分泌耐药和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一线治疗后进展的患者,现在尚无一致的推荐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对于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治疗模式探索分为如下几类:CDK4/6抑制剂跨线使用、靶向+内分泌、使用新型内分泌药物,以及使用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
如果患者原来使用AI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并且获益时间超过一年,则可以继续使用CDK4/6抑制剂,更换AI为氟维司群。跨线治疗的前提是内分泌治疗仍有效,其他药物如CDK4/6抑制剂也可用于后续治疗。
如果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仍然有效,可以根据是否存在靶点突变来选择相应的AKT抑制剂,如Capivasertib。
在INAVO120研究中,携带PIK3CA突变的MBC患者,在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的基础上,增加了PI3K抑制剂的治疗策略。这种联合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且总生存(OS)率也呈现出改善的趋势。研究还发现,有效率从25%提高到了58%,临床控制率(CBR)从47%提高到了75%,显示出新型PI3K抑制剂在联合治疗中的潜力。此外,研究中提到的不良反应是可控的,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合理监控的重要性。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尽管新型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药物难度较大,但近期有积极进展。例如,SERENA-2和EMERALD研究已取得良好结果。
邵志敏教授
即将开展的Elacestrant国内注册研究也值得期待,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快速获批,改善临床治疗。
ADC是有效的生物导弹,给HR+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式。DB04研究表明,CDK4/6抑制剂进展后,T-DXd组的PFS均显著优于医生选择方案组(10.1个月 vs 5.4个月),ADC药物T-DXd的疗效优于化疗。
2024版CSCO指南明确指出,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可参考HR+乳腺癌选择内分泌+CDK4/6抑制剂治疗。若治疗失败,可选择T-DXd或化疗作为后续治疗方案。
DB06研究包含了低表达和超低表达HER2的患者,尽管未单独研究超低表达群体,但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T-DXd对低表达和超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获益,中位PFS从8个月提高到了13个月,有效率翻倍。因此,对于内分泌治疗失败的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患者,T-DXd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非化疗选择。
DB15研究旨在扩大治疗方案的适用人群,涵盖从低表达到超低表达,甚至无HER2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研究尚在进行中,期待其取得积极成果,从而进一步改变临床治疗策略。
对于HR+MBC,目前的标准治疗是联合CDK4/6抑制剂。若患者曾从CDK4/6抑制剂中获益,可考虑更换为其他CDK4/6抑制剂、内分泌药物或使用PI3K、AKT或mTOR抑制剂。在CDK4/6抑制剂耐药时,新型ADC药物是可选的。化疗仍是基础治疗选项,对于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应根据个体的既往反应和治疗可及性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在抗HER2治疗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单一药物到联合疗法,从小分子抑制剂到ADC药物。这些进步为HER2阳性(HER2+)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对于HER2+的MBC患者,如果对曲妥珠单抗敏感,首选治疗方案包括THP和TH+吡咯替尼。若治疗失败,可选择其他HER2靶向治疗,如T-DM1、T-DXd或其他新型ADC药物。这些治疗选择都显示出比传统化疗更优的疗效。
在最近的2024 ASCO学术会议上,报告了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的临床研究结果。这项DB07研究显示,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的治疗方案相较于单独使用T-DXd或帕妥珠单抗,能够更有效地延长HER2+MBC患者的PFS。
DB-09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试验,旨在探讨T-DXd用于HER2+MBC一线治疗的效果。
这项研究可能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对于HER2+MBC患者,未来可能会采用新型ADC药物联合帕妥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同时,针对脑转移患者,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的治疗方案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这一研究结果可能对临床治疗选择产生影响。
对于脑转移患者,如果核磁检查发现无症状,不必过分纠结是选择放疗还是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如吡咯替尼,之后再考虑是否联合放疗。对于吡咯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可尝试ADC药物治疗。
对于曲妥珠单抗敏感的HER2+MBC患者,可以选择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若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可考虑使用T-DM1或T-DXd。此外,对于脑转移患者,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的治疗方案也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反应,合理选择用药方案,同时化疗仍是一个基本的治疗选项。
对于TNBC,除了传统化疗,新的治疗组合和免疫治疗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潜力。
吴炅教授
的新辅助研究以及其他晚期治疗研究均值得关注,为TNB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在TORCHLIGHT研究中,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TNBC,PD-L1阳性(CPS≥1)和意向治疗(ITT)人群中位PFS双获益。研究证明了对于CPS≥1的患者,PFS和OS有改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