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  人生下半场,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心宽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沉香藏家绕不过的绿奇楠,绕腕留奇香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如果孩子只能读一本历史书,那一定是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国魂》作者在线求助:我被出版方骗了吗?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1-05-31 12:46

正文



做書按 :本文为漫画作家神北克的一封求助信。根据神北克在信中讲述,五年前他与大陆某出版方签约,版权期五年。2017年《国魂:甲午浴血》拿到书号并出版,神北克拿到一万七块的版税,此后漫画虽有更新,编辑工作也在继续,但再未见图书上市。神北克与出版方沟通,屡屡遭到各种理由的敷衍。

作为一位漫画作者,神北克可以忽略相对微薄的版税究竟如何得出,他最大的诉求是让粉丝可以买到正规的作品。

虽然本文仅代表作者一方态度和立场,但我们愿意听到出版方回应,无论是苦衷还是其他,这样才算给关注这件事的所有人,尤其是作者本人一个答复。
本文原发于微博@神北克,有删改



给我十分钟,听完这个故事。关于《国魂》的出版。

我很不喜欢总是发负面能量的消息,但这些年实在没什么如意的事,糟心事却一桩接着一桩。
同样的问题这些年被读者问到不下数千遍:《国魂》后面的实体书什么时候出?哪里能买得到?

每问一次,心情如针扎一下。我编着各种不同的借口,半骗半哄着自己的支持者,被迫说出违心话,欺骗每一个喜欢我的人,只是为了替伤害我的人掩盖恶行。这是一种锥心之痛。我想在此一次说个明明白白,这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给每一位支持我的读者一个交代。

2014年底,《国魂》连载几个月后,台湾某报社下的出版社,主动找我洽谈出书的事宜。出书是每一个漫画家的基本梦想,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肯定,有如歌手能否出个人专辑一样。同样的,我非常开心。
一番接触后,这家出版社开出很奇怪的条件。
没有授权金没有预付款,也没有任何保底收入。必须撤下网络上所有《国魂》的连载,理由是网络上能看免费,没人会买书。哪门子二十年前的思路呀?而令我最呕心的一条,今后所有我所创作的作品,该出版社都有优先经营权。看完合同以后,只是内心噗叱一笑:“这合同是卖猪仔吗?”写这种合同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从此我也不再考虑台湾的任何合作了。
接下来的两年多我把重心放在大陆,也接受了大陆的投资。但出版的事一直挂在心上。我问遍了所有我所能触及的人。几乎圈内只要与出版业有一丁点关系,或是曾经出过书的人,我都走访过。
每次接触下来的人或公司,反应都差不多。看到《国魂》的题材,总是沉着脸面色凝重,说法无非是“很难出版”。其他少数冷笑嘲讽,甚至当面辱骂我的,我就不多赘述。
看到这里读者会问,出版一本漫画这么困难吗?
我的老读者应该知道,我经常被抹黑。追根究底,因为我出生在台湾,又是加拿大籍。这在中国漫画圈算是极少数的异类。做中国近代史漫画,更是全国独一份。我的任何举动都会被放大解读。

但如果《国魂》这部作品必须有个出生地,它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原创作品。


01

2017年, 一家北京的出版社通过《勇者之门》的作者接触我,想出版《国魂》。 我心喜若狂:吊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有人愿意替我分担了。我立刻飞奔到北京,愉快地合作了起来。

这家出版社,是贵州某出版社的子公司。负责人是一位美国华侨。
她非常喜欢《国魂》,每次见面总是停不住地评论《国魂》。她对于这次的出版非常投入,投入到我都要出面请她不要介入太深。

对这次的出版,我早已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我原本预期,至少花上半年或更长时间,地狱级地来回沟通修改。因为先前奔走的两年,听过太多“劝告”,导致我早已形成刻板印象,《国魂》的内容修改,将是如登天一般困难的工作。
提交审核的期间,对方负责人问我想不想申请“原动力计划”,相当于变成国家扶持项目,并拿到一笔资助。在此之前我从没妄想过能获得这种待遇。

结果非常出乎我意料。

我居然得奖了!

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国魂》也过审拿到了书号。而且,
只!
字!
未!
改!
从申请到开始印刷,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速度简直比机场绿色通道还快。
虽然听起来很夸张,但事实摆在眼前。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国魂》,竟然一个画面一句话都没有修改,就通可以印刷成书。虽然难以至信,但这是不争的事实,手中有《国魂》实体书的读者都能证明这一点,的确一个画面都没被改动过(比漫画平台还原始)。
《国魂》出版后,还有幸登上了央视。

我忍不住问穆姐:“您有透过什么特别的关系吗?”

“没有呀,正常申请。”我整个人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这个项目非常好哇,大家都非常喜欢。反馈说应该多出一点这类的题材,不要老是出些怪里怪气的漫画。”
我差没惊掉自己的下巴,因为此前听到太多行业人士担心《国魂》内容敏感。
这部作品还获得了“原动力计划”八万五的奖金,我问对方什么时候能汇过来,对方的回答, “那是印刷补助,全部归出版社。” 嗯…心中虽略过一丝丝不快,但我对这此事倒是没啥计较。
《国魂》第一季的编修过程,大致也算愉快。补页、调整对话框、调整出血格…设计封面设计、内页封面里等等。几乎整本书所有能看见的地方,都是我自己设计的。虽然也曾想过,工作我都做完了,他们做什么?但当时我心情太好,也没放心上。况且以我的个性,揽下来自己做才会放心一些。(此事有后续发展)
事情又过了几个月,我收到了第一笔版税:一万七千元。
到此合作都算愉快。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02

《国魂》五年只收过一万七,从此没再收过一毛钱,我连这一万七怎么计算来的都不知道。 然后穆姐离职搬回美国。穆姐离开后,一切完全变调,双方的合作变成一场恶梦。

穆姐离开以后,对接的是一位叫买总的人。看上去非常斯文。

不久后《镖人》也出版了。圈内圈外呼声很大,看到消息说作者分了几十万人民币(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反正是一个我很羡慕的数字)。许先哲寄了一套给我。当我收到书时,突然惊觉,我在任何书架上,好像从来没有看过《国魂》?
于是我那几天逛了几家书店。
许先哲作品《镖人》

国漫书架上的漫画真的不多。现在看书架上的漫画,心情与小时候真的完全不同。书架上的漫画作者,全部是自己认识的朋友。
他为什么能放这个位置?
为什么他那边有广告牌?
这个包装成本要多少?
这本书怎么能在架上那么久?
画成这样销售量如何?
脑海中全是这一类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怎么没有《国魂》呢?”
我问买总,《国魂》在哪些地方上架过?哪家书店能看得到?他给我的回答吱吱唔唔,等于没解释。

大概的意思就是,上书架没什么了不起,广告牌他们也都办得到。我听得迷迷糊糊:你也办得到,只是你没做?事隔五年,我已经忘记他是怎么解释的,反正就是行、可以,但是我不做。
“《镖人》分帐分了几十万耶,《国魂》才一万七。不至于吧?《国魂》有那么差吗?”

“唉呀!吹牛逼不可能的。他们刷的!”
“《镖人》真实的销量不一定比你好。”
遂后买总向我“吐露”:国内出版业如何凄惨。被他一阵洗脑后,半信半疑地相信:国内出漫画书,大概就只能分到一万多块钱吧。我暂时这样接受。
又过几个月,某朋友来找我叙旧,书店的漫画架上也有他的书。虽然他归类在漫画家行列中,但漫画圈几乎没人认识他,因为他制作的漫画,实在算不上漫画(包括他本人自己也这么认为)。
和他交流过程中,他无意间对我诉苦:“被之前的出版社坑了,我那几套书只分到三十万。”他的那种口气,明显不是装的,是真的在诉苦(他并不知道《国魂》的销量)。听完我瞪大了眼睛:“总共卖了三十万还是分到三十万?”
“分到三十万。”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镖人》分帐几十万应该也不会假吧?

买总跟我胡说八道吗?他为什么要骗我?
我再度去质问买总,他依旧是同样的口气:“不可能!他在骗你的。”买总也看出我不开心,于是答应之后会努力推销《国魂》,后面的章节一定认真对待。

于是《国魂》自从2017年第一季出完以后,终于准备再出后面的了。前面的不开心不重要,赚不到钱也不重要,只要粉丝能买到书就行了。

我一直天真地这么想。
直到一年一年的期待,一次次落空。年复一年让我校稿编修,每次都借口拖延得新借口,直到最后连借口都懒得找了。
在长达四个月时间里,我的整个公司停工连载,全身心编修《国魂》后面的章节。

在这个过程中,我早已不是为了钱。全员停工四个月需要付出极大成本,难道只是为了赚到另一个一万七吗?只要读者能拿到书,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

而买总一边叫我们编修,一边又找各种借口拖延出版。从2018年到2020年去年止,我们每年都有一到两个月在编修《国魂》。
“《国魂》马上完结了,粉丝一定想买一套收藏。销售时间点非常好,我们整套一起出吧。”一直到《国魂》完结,我每年苦口婆心,只差没有下跪乞求。

但我的建议一次次被无视。买总给出的理由是:“出太快会影响购买意愿,最好慢慢出,半年出一卷。”

大概就是觉得学生的钱不多,如果整套书都出了,他们会不想买。
这个理由他说过不下十几遍。
说这种话,到底是看不起我,还是看不起学生?

三十年前我还是小学生都能省下早餐钱买漫画书,从来没影响过我追完整套漫画。2020年了,学生反而买不起书架上的漫画书?学生看到太多本会被吓跑?
我对买总从充满好感,充满信任,慢慢到充满积怨。

我不明白他扯我后腿的用意是什么,大家不是共同体吗?

所有人都说国内出版困难。但我看见的事实,却是完全相反,最大的绊脚石不是拿书号,是吃干饭不作为的人,是到处忽悠欺骗别人的人。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2020年,也是《国魂》漫画授权的最后一年,出版社派了人来找我。他们想了解为什么子公司一直不出漫画,漫画作者一个个出走,到底是碰到了什么问题。出版社也有出版压力,通路商需要漫画,但是没漫画书上架。这是我二度震惊的地方。
而我侧面了解下来,原来这家公司没有KPI。说白话一点,就是不管有没有做事,这家公司的人都能领薪水。
出版社的人,当着我的面打电话给买总。我亲耳听到,昨天还在微信跟我们对编修进度的他,另一边跟对方说:“建议今年不要出,明年再出。”

一边让我花时间编修,另一边又叫人家不要出?理由竟还是那一套:出太快怕学生买不起。这三四年每年编修是在耍我吗?
说到编修更甚,2018年以后的编修,几乎全部丢给我们。微信群几乎无人回话,连错字都要自己校稿,只差繁简体转换没有叫我们来了。
二十年前,台湾一家快倒闭的出版社要出版我的小说。一个人当三人用,连讲话的时间都没有。我当时既没名气,也没有任何粉丝。编修校稿的时候,还同时有三个编辑与我同步校正。一家快倒闭的破出版社,尚且如此重视一位新人。如今我可以算作一线漫画家,也有投资我的公司。却看到一大帮人天天闲着没事干,有空去弄抖音,但没空做出版。
我怀疑过,是不是大陆出版业都是这种态度。

但我很快发现,肖新宇的网络条漫《绝顶》以传统页漫的形式出版。

“老肖,你的《绝顶》有画两种版本吗?”
“没有呀,我只有画条漫版。其他是出版社重新编辑的,我啥都没管。”
“…………”

显然其他出版社的态度不是这样。
每每接到读者来信息:“神大,我有买你的书喔。永远支持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