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构自己
无论你是陷入迷茫的大学生、还是初入职场的小白新人,「重构自己」将帮助你完成从职场小白到专家高手的进阶之路,学会自我管理、快速提升职场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直播分享 ·  22 小时前  
HR新逻辑  ·  华为HRBP关键方法与实战(公开课) ·  2 天前  
小小的python学习社  ·  “公司免费提供下午茶,觉得福利很好和朋友炫耀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构自己

如何找到真正适合你的工作?找对方向才能对自己负责

重构自己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7-20 17:54

正文

大家好,我是 Taka。


很多刚毕业或者刚进入职场的同学经常会感到迷茫,有人不知道自己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也有人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正在干的这份工作……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 女神进化论的寺主人 关于找工作的经验,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处在迷茫期的你提供一点帮助。



今天我们来说说 找工作的事情。


如果你已经有明确的事业目标,也有自己 特别想去的目标 公司,那当然是非常好的。


但对于大部分刚刚要踏入职场或者短暂经历了一两年工作的人来说,更多时候并没有某个很喜欢的职业,自然也没有某种公司的偏好。


这篇文章适合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目标,没有特别喜欢的公司或者意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 迷茫中的同学。


菜无上品,适口为珍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将人的工作价值观分成三种。


第一种价值观是把工作当做工作(job)。 有这样价值观的人, 工作对于他们就是为了挣钱,生存下来, 工作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拥有这种价值观的人是人群中的大多数。


他们会更在乎工资多少,对于福利啊假期啊锱铢必较,不管做什么工作,一说到上班就不开心,最好没有上班这件事,天天躺在家里是最理想的生活。


第二种是把工作当做事业(career)。 有这样价值观的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他们 还会追求名誉和地位。 拥有这部分价值观的人比上面的价值观的人少了很多。他们更在乎升职空间,加薪空间,对所做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多热爱。


第三种是把工作当做理想( calling)。 有这样价值观的人, 工作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加宏观的目标, 比如说和团队一起做出一项创新,改变一个行业,改善人们的生活等等,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他们较少在乎眼前的利益,会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并且在工作上自驱力更强,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尽力做到最好。



价值观不会一直不变。


有些人开始的时候是「工作」,发现自己工作得很好以后可能就会 越了解一个行业,自己的能力越强大, 就可能 想做一些为行业为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 最终价值观变成了「为理想而工作」。


而有些人抱着远大的理想,想改善一个行业,甚至改变世界。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 工作里那些琐碎的细节是枯燥无趣的, 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实现理想是多么微弱。「理想」被磨灭,最终也落入了工作就是为了谋生的价值观里。


对于价值观不同的人, 「好工作」的定义是完全不一样。


很多家长都会说「好工作」,就是家长眼中的好工作,比如说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等等,「稳定而多金」的工作。或者会告诉你哪家公司薪水高去哪家,一定要去大公司,一定要去好行业等等观点。


这些家长说的「好工作」通常都是基于第一种价值观的,即工作就是谋生而已。所以如果你是第一种价值观,那么确实可以按父母期望的那样找个「好工作」,只要工资尚可工作不太辛苦就行。


如果你是第二种价值观, 大公司和朝阳行业可能更适合你,层级多,升职空间大。 即使在一家公司升职达到瓶颈,还可以靠跳槽去别的公司达到升职的目的。


但如果你是第三种价值观,这些工作却不一定适合你。而不适合你会导致两个问题:


1. 短期满足感过后的长期空虚感。

2. 无法发挥自身优势,成长通路被阻断。


如果你是第三种价值观,「好工作」的衡量标准在早期应该是成长性的, 就是你能够凭借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岗位上学到多少东西,同时创造出多少可见的价值。


按照这个标准,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岗位,不一定非要去大公司或者非要去创业公司,这就需要你按照我们下面的步骤自己去判断哪个更加适合你。



你想吃什么?


如果你去一家 从来没有去过的国外 的特色餐厅,这家餐厅的服务员不给你拿菜单,直接问你:想吃点什么?


估计你头脑一片空白。


这时候她把菜单拿来给你,上面没有图片,也没有对菜品的文字描述,只有你不太懂的菜名。



这时候你可以选择了,但是你心里是恐慌的,你不知道你选的会不会好吃,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些菜到底是什么,怎么做的,也就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吃。


这时候如果服务员 给你拿了照片, 并且 给你看了菜品说明, 你应该就会更好选择了。如果有试吃,那就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这么啰嗦要说点菜的事情呢?

因为 找工作和点菜很像, 职位的名称就像是菜名,职位的具体岗位描述像是菜品介绍,实习期或者试用期就像是试吃,而岗位要求就像是你要为这道菜付出的钱。


当你不知道都有哪些工作可找的时候,当然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 看菜品,试吃,挣够菜金。



看菜品


找菜单这个事情当然 越早做越有益处。


我建议你 拿1整天的时间出来 做「找菜单」这件事。


菜品来源: 家人的职业、师哥师姐的职业、招聘网站。 把这些菜品都梳理出来,然后找到看上去你感兴趣的菜。


招聘网站看这4家就行了。


  • 拉勾网(互联网垂直细分)

  • 智联招聘  (行业最广)

  • 猎聘网(中高端职位)

  • Linkedin(外企最多)


以拉勾为例,你会发现岗位都是分在大类下面的:技术、产品、设计、运营、市场与营销、职能。


技术下面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程序员岗位,设计下面有 UI 设计,交互设计等等,你需要把他们一个一个打开来看, 看看都有什么不同,岗位描述是什么,岗位需求是什么。


你看的岗位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你喜欢的那道菜。



试吃


看够了菜单,筛选出了一部分你喜欢吃的菜,这个时候就可以去试吃了。


试吃有免费试吃,也有付费试吃, 付费试吃的效果当然更好。


这话怎么说呢?


免费试吃就是门槛比较低的取得菜品信息的途径,不需要你做太多付出。


这时候 你需要善用 Linkedin 和脉脉这样的职业社交应用。 可以查看已经在你想申请的岗位的人的 简历是什么样子的,你离他们的距离还有多远, 这也是一个菜品的价格,看看自己什么时候买得起,做什么才能买得起。



在行的使用同业也非常的有效, 你可以在上面约到感兴趣领域的人,向他们做职业专访,不仅了解职业需要的技能,也可以了解到这个职业的真实工作内容,看看自己喜不喜欢,擅长不擅长。


付费的试吃,就是实习。


实习能够得到更多对这个职业的了解,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自己能不能擅长做。


实习是你整个职业生涯里需要花的菜金最少的, 因为它的要求相对较低。


但是因为你是在和其它实习生竞争,你也需要有菜金才行。这个菜金就是你对于这份工作的 胜任力。


你有什么能力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产生价值呢?


很多同学在投简历的时候可能对自己在市场中的水平一无所知,盲目去投简历乱碰乱撞。


我接到过太多和我们所需要的岗位要求相距甚远的简历。比如说新媒体运营的岗位,对新媒体运营一无所知,


这就像你去了一家饭店, 不看菜价就点菜一样。



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什么位置,也就无从提升能力, 无从提升能力就更无从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好工作。


无论是从我们自己招人还是别的公司的招人经验来看,大部分人,尤其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菜金都是不够的。


还有很多同学都自信满满觉得自己特别有「潜力」,喜欢说:「我相信我能做好这份工作」。


你自己相信是没有用的,面试官相信才是有用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