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24年Q2的激活量及份额情况,包括小米、华为、苹果等品牌的表现。文章指出,尽管苹果通过降价等手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下滑趋势。同时,华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依然强大,市场份额较高。此外,文中还提及了华为Nova系列在芯片受限情况下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他手机品牌如蓝厂、黑厂的表现以及面临的挑战。文章总结了市场动态和各家品牌的应对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4年Q2激活量增长,小米和华为领跑市场
根据BCI的数据,2024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激活量较2023年有所增长。小米和华为在市场中表现领先,激活量增长明显。
关键观点2: 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下滑趋势
尽管苹果通过降价策略试图提升销量,但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下滑趋势。苹果用户换机周期变长,新机创新力不足,导致消费者换机欲望降低。
关键观点3: 华为在中高端市场仍具有竞争力
华为在Mate 60系列发布后,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尽管面临芯片受限的问题,但华为在中高端市场仍具有竞争力。其粉丝群体对品牌充满期待。
关键观点4: 华为Nova系列面临挑战
由于芯片受限,华为Nova系列在发展中面临挑战。消费者对于高价低配的产品持批评态度,影响了华为的品牌形象。
关键观点5: 其他品牌的市场表现及挑战
蓝厂(VIVO)稳定增长,黑厂(OPPO)面临高端市场影响。OPPO子品牌存在定位模糊问题。整个市场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正文
曾几何时,小编以为在摩尔定律下,手机的性能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耐用,消费者手机更换的频率也会越来越低,这就必然会导致新机销量的下滑。
但最近一份由BCI制作的2024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激活量及份额的排名,让小编改变了这种认知。
根据小编的计算,2023年Q2的手机激活量是6277万台,而2024年Q2的手机激活量则飙涨到了6664台,增长率来到了7%。
这可把小编的脸打得啪啪响,细看一下排名,原来是小米和华为在领跑市场,前者力压苹果的战绩前两天挂在热搜上品尝胜利的果实,后者则用42.53%的逆天增长率宣示自己的强势回归。
整个市场涨了大概400万台手机,光遥遥领先一家就涨了大概300万台,只能说太离谱了。
而在上个月打出史上最低价iPhone15王炸的苹果,激活量则出人意料地下跌了。
看起来,苹果即使以价换量,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也不是国产机们的对手了。
苹果今年的销量压力尤其大,近几年,苹果钟爱价格战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今年一月份,苹果官网及各个官方授权渠道就降价,iPhone 15官方渠道价首次跌破5000元,是苹果历史上首次这么早的时间进行渠道价格调整。
而苹果在打出“史上最快降价”的4个2后,又在618打出了“史上最低价”的王炸。
苹果作为618上万众瞩目的那道主菜,
在5月31日,直接端出了“史上最低价iPhone15”
,为我们呈上了一顿饕餮盛宴。
届时,在Apple京东自营旗舰店,iPhone 15 Pro售价5949元;iPhone 15 Pro Max售价7749元起,相较于发售价格,降价幅度超2000元,最高超过25%。
在如此给力的优惠之下,苹果也确实在618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蝉联了 618 全品牌累计销量榜的冠军。
具体到机型上,iPhone 15 Pro Max、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直接霸占了前三名。
但让人感伤的事情是,苹果618的战绩确实华丽,但二季度的激活量实打实地下滑了。
再通过“史上最快降价”和“史上最低价”的商业动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iPhone15系列在非促销期间的销量,出现了极其严重的下滑。
不止二季度,苹果一季度的出货量也是暴跌,根据Canalys的数据,苹果一季度出货量1000万台,占市场15%份额,同比暴跌25%。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还远远不能说“苹果要完”,但苹果确实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必要的,想要遏制住这种趋势,搞清楚下滑的原因是当务之急。
今天早上,有两条苹果相关的话题挂在热搜上:
#苹果用户换机周期变长#
#71%的iPhone使用已超两年
#。
咱先不管这是不是苹果买的热搜,单说
#苹果用户换机周期变长#
这件事,确实符合小编在文首说的“在摩尔定律下手机的性能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耐用,消费者手机更换的频率也会越来越低,这就必然会导致新机销量的下滑”这一观点。
但这个话题也侧面反映出苹果
新机创新力的不足,这也是大家长久以来吐槽苹果的地方:祖传的充电速度、令人着急的信号。
上个月,库克在苹果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iPhone15Pro及以上机型将在iOS 18搭载新的AI功能,这个功能小编就觉得非常有创新力,应该是第一个把AI深入融合手机的厂商,非常值得尝试。
但除了自身的创新不足,另一个导致苹果国内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就是国产手机厂商们的崛起,特别是华为的强势回归,抢走了不少苹果的用户。
2020年10月22日,华为发布了被制裁后最后一款全系搭载麒麟芯片的旗舰机Mate 40系列,作为绝唱,挤爆了牙膏的麒麟9000第一次战胜了高通的同代芯片——骁龙888,甚至和2021年的骁龙8Gen1打得有来有回。
但数量有限的麒麟9000无法满足华为巨大的出货量,导致2021年和2022年,Mete和P系列都没能正常迭代。
彼时,有不少华为的粉丝说要等待下一代的麒麟归来再换手机,甚至做好了用一部mate40抗五六年的打算。
所幸,不需要等这么久,在去年的9月25号,也就是Mate 40发布的三年后,搭载麒麟9000S 5G芯片的Mate 60就强势回归,虽然它的性能只介于骁龙888和骁龙8Gen1之间。
但这足以让华为的粉丝们看到希望,加上发布会上,余大嘴的一句“遥遥领先”,彻底重燃了消费者对麒麟的信心。
二季度,华为加上被迫“离家出走”的荣耀,市场份额占到了29.86%
,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
但是和华为的巅峰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在2019年和2020年,华为一家在国内的出货量就超过了恐怖的38%,是第二名VIVO的两倍有余。
在2019年,即便放眼全球市场,华为17.6%市场份额也只逊于三星,超过苹果的14.5%,稳居第二。
那时候,P30系列半年的销量就超过了2000万台,而今天,距离Mate 60系列发布已过去了9个月,销量才堪堪破了1000万台,而3个月前发布的P70系列,销量可能会更差。
这主要的原因是,麒麟9000S和9010在性能上确实和高通以及苹果的当代芯片有着差距,即使华为和海思已经拿出了他们最大的诚意。
但即使是这样,华为也给了苹果巨大的压力,
在华为停滞的那几年里,市场告诉我们,在高端机领域,消费者只认可华为和苹果。
华为一倒,蓝厂、黑厂、粮厂,包括荣耀,全都不是苹果的一合之敌。
二季度,华为42.53%的激活量领跑行业,苹果的销量自然也就掉了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华为的回归,荣耀的销量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甚至有一定的上涨,这反映出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荣耀在独立后,确实站稳了市场,继承了不少华为的用户,且新推出的产品也都可圈可点,Magic系列和新出的折叠系列都很具市场竞争力。
坏消息是荣耀过去作为华为标志性的中低端产品,在华为回归后本该被Nova系列吃掉一些份额,可这个情况并没有出现。
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为现有的中低端机器市场竞争力很弱的事实。
在没被制裁前,Nova系列很快就能用上麒麟的旗舰芯片,2019年,2000块钱的价位就能买到搭载麒麟990的Nova6,堪称性价比怪物。
在荣耀独立后,Nova系列本该扛起华为中低端的大旗。
但在被制裁后,Mate和P的系列的芯片都严重不够用,又如何去兼顾Nova系列?
于是,高配低价的标签就被贴在了nova系列的头上,去年发布的Nova 11SE,搭载骁龙680的芯片,起步价高达1999,遭到了网友们的怒喷。
这非常影响华为的品牌形象。从华为的角度出发,这个价格是出于自家的生态与系统而定的。
华为想要走回全盛时期,不仅要在Mate系列这种高端产品上下功夫,也要补足目前中低端产品的短板,让华为的生态布局到每一个价位。
一般来说,手机激活量排名能比手机出货量排名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各个手机品牌的市场反响,这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来的成绩单,消费者喜欢谁家的产品一目了然,也让厂家可以及时调整产品方向。
小米Q2的涨幅喜人,
主要归功于4月6日的米粉节和618,小米的不少手机都有很大降幅,这让原本就极具性价比的小米更加香气扑鼻。
这也说明小米在市场的基本盘越来越稳了,要知道,
整个二季度,小米几乎没有发布一款新机
,按照往年的数据,小米Q3Q4的销量只会更猛,三季度会有K70至尊版、四季度会有K80和小米15发布,今年小米的表现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