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本公号依托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十层次项目、文科“双重”工程项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已有的“3C”数据优势,旨在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进行全景式、结构性和历史性的多维呈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评价话语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发者全社区  ·  裸辞1天 vs 裸辞10天 vs 裸辞30天 ·  14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雪圈乱吗? ·  17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深圳蓝色行男跟红色女行长的瓜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86岁范大师北大携35岁新夫人公开露面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星星眼小笼包女星离婚的内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结果出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3-29 10:49

正文


本文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第一届、第二届

“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

评选结果的通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厅字〔2023〕5号),促进应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应用法学研究成果评价规范及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活动现已完成。

评审标准注重司法实务对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与科学反馈,坚持促进应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对2017-2023年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的法学论文进行严格筛选,每届各推选出2000篇进入评审,邀请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法律实务及理论研究部门的资深专家,按照专业领域,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等程序,并专门成立由法律实务部门资深专家及科研院所知名学者参加的评审委员会,对拟获奖论文逐一进行评议,最终评选出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20篇,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20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希望各级人民法院和广大应用法学研究人员学习借鉴上述优秀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高质量应用法学研究服务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1.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

2.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获奖名单


最高人民法院

2024年3月28日



附件1

第一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 获奖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作者单位以论文发表时为准) 1.民法典编纂与中国民法学体系的发展 作者: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 (原载于《法学家》2019年第3期)

2.滥用知情权的逻辑及展开 作者:王锡锌    北京大学 (原载于《法学研究》2017年第6期)

3.地方法院庭审实质化改革实证研究 作者:左卫民    四川大学 (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4.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理由 作者:申卫星    清华大学 (原载于《现代法学》2018年第2期)

5.关于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刘贵祥    最高人民法院 (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19年第5期)

6.网络侵财犯罪刑法规制与定性的基本问题 作者: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 (原载于《中外法学》2017年第4期)

7.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作者:孙长永    西南政法大学 (原载于《法学研究》2018年第1期)

8.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 作者:张文显    中国法学会 (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6期)

9.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侵害救济研究——兼评《九民纪要》的相关裁判规则 作者:李建伟    中国政法大学 (原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第4期)

10.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 作者:沈  亮    最高人民法院 (原载于《人民司法》2018年第34期)

11.追求裁判的社会效果:1983-2012 作者:宋亚辉    南京大学 (原载于《法学研究》2017年第5期)

12.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之维 作者:陈小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原载于《法学研究》2019年第3期)

13.正当防卫如何才能避免沦为僵尸条款——以于欢故意伤害案一审判决为例的刑法教义学分析 作者:陈兴良    北京大学 (原载于《法学家》2017年第5期)

14.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 作者:季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 (原载于《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

15.聂树斌案再审:由来、问题与意义 作者:胡云腾    最高人民法院 (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4期)

16.混合共同担保的法律规则:裁判分歧与制度完善 作者:高圣平    中国人民大学 (原载于《清华法学》2017年第5期)

17.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 作者:崔建远    暨南大学 (原载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2期)

18.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适用探微 作者:喻海松    最高人民法院 (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17年第4期)

19.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作者:程  啸    清华大学 (原载于《中国法学》2019年第4期)

20.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新探 作者:程  琥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原载于《法商研究》2019年第19期)


附件2

第二届“全国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 获奖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作者单位以论文发表时为准)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政府理论的核心命题 作者: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 (原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20年第6期)

2.司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风险及伦理规制 作者:王禄生    东南大学 (原载于《法商研究》2019年第2期)

3.认罪认罚案件如何实现“以审判为中心” 作者:龙宗智    四川大学 (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4期)

4.为什么说我国已经进入轻罪时代 作者: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 (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3期)

5.检察机关如何行使好保留的职务犯罪侦查权 作者:朱孝清    中国法学会 (原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1期)

6.法秩序统一原理下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刑民衔接适用 作者:刘艳红    中国政法大学 (原载于《现代法学》2021年第4期)

7.诉源治理的理论、实践及发展方向 作者:李占国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原载于《法律适用》2022年第10期)

8.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民事责任 作者: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 (原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9.夫妻债务的基本类型、责任基础与责任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夫妻债务解释》实体法评析 作者:汪  洋    清华大学 (原载于《当代法学》2019年第3期)

10.论公安侦查权与行政权的衔接 作者:张泽涛    广州大学 (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

11.互联网经济下重读“竞争关系”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意义——以京、沪、粤法院2000-2018年的相关案件为引证 作者:陈  兵    南开大学 (原载于《法学》2019年第7期)

12.量刑建议的若干问题 作者:陈国庆    最高人民检察院 (原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5期)

13.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八大争议问题 作者:陈瑞华    北京大学 (原载于《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4期)

14.司法审查中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标准 作者:周佑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原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21年第3期)

15.警务数据采集与运用中的法律问题探究 作者:高文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原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16.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贯彻实施《民法典》绿色条款 作者:陶凯元    最高人民法院 (原载于《法律适用》2020年第23期)

17.防卫过当不法判断的立场、标准与逻辑 作者:梁根林    北京大学 (原载于《法学》2019年第2期)

18.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难题与破解之道 作者:程  雷    中国人民大学 (原载于《中国法学》2019年第2期)

19.个人信息泄露侵权责任构成中的“损害”——兼论风险社会中损害的观念化 作者: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20.非法人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困局及其破解 作者:谭启平    西南政法大学 (原载于《法学研究》2020年第6期)


往期推荐

「观点」 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观念

「书简」 问学

「刊界」 独家!C刊公号年榜TOP 30

「智汇」 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开发者全社区  ·  裸辞1天 vs 裸辞10天 vs 裸辞30天
14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雪圈乱吗?
17 小时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深圳蓝色行男跟红色女行长的瓜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86岁范大师北大携35岁新夫人公开露面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星星眼小笼包女星离婚的内幕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