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真正好的工作,都会让你感到痛苦 ·  2 天前  
柒喜文案  ·  “一个女人朋友圈这么发,说明她很聪明” ·  2 天前  
柒喜文案  ·  “一个女人朋友圈这么发,说明她很聪明”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去看看,最纯净的心是什么样的 ·  4 天前  
老子道德经  ·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  6 天前  
老子道德经  ·  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你千万不要说出口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人到中年:内核要稳,精神要松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1-24 20:20

正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jinian

允许一切慢慢来。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朗读音频


梁晓声曾在《忐忑的中国人》中写道:

“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集体陷入了一个焦虑、忐忑的年代。

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焦虑与摇摆之中。”

到了中年以后,生活兵荒马乱,人更容易焦虑内耗,神经紧绷。

但实际上,很多烦恼都是自己给的。

稳住内核,让自己松弛下来,才能从容生活。

01

内核要稳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别人随口一句话,就能击溃你的内心防线,为你种下自我怀疑的种子;

一次小小的失败,便足以让你缩手缩脚,不敢轻易再尝试。

其实,很多中年人都活在风雨飘摇的磋磨中。

他们来不及梳理自己,更没有精力与苦难斗争,只能被生活折磨到崩溃。

这个时候,唯有稳定的内核,可以支撑他们完成逆风翻盘。

作家王小波常因大胆的文风,屡遭退稿、改稿。

有次,一位很欣赏他的编辑向他约稿,对方刚看完初稿,就兴奋地表示这部作品只要删改,就一定可以出版。

他把小说从18万字删减至3万字后,却还是因内容尺度被拒。

这时的王小波已经44岁了,写作8年,非但没有赚到稿费,还一直被外界以内容不健康为由指指点点。

若是常人遇到这种事,或许早就放弃写作,另辟赛道。

但王小波却摆摆手,选择一笑而过,继续埋头创作文风独特的小说。

因为他坚信,迟早有一天会有人看懂他的文字。

正是这份强大的内核,让王小波在漫漫寒夜里,等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你看,中年人的世界,谁不是在苦海中挣扎。

只是有人一遇到困境便心灰意冷,放弃挣扎;有人却在苦难中自我疗愈,愈挫愈勇。

唯有内核稳定,不急不躁,才能赢得命运的转机。

演员段奕宏为了考中戏,曾复读三次。

主考官甚至对他说:“放弃吧,这辈子你都考不上。”

他却愈挫愈勇,下一年,以无可挑剔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所有考官的一致认可。

毕业多年,同班同学一个个都成了影帝影后,只有段奕宏还在军旅剧里打转。

别人嘲他戏路单一,走不远。

他却全然不当回事,踏踏实实地磨砺演技,走好每一步路。

多年演技的沉淀,让段奕宏在42岁那年厚积薄发,一举夺得影帝的桂冠。

冯唐在《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中说:

“每个牛人都要有个稳定的核,这样在宇宙间才不易被风吹散。”

人到中年,如临半坡。

你想往上攀爬,可生活总是毫不犹豫地拽住自己,逼迫你向下滑。

工作不顺也好,家庭压力也罢,都是阻挡你向上的绊脚石。

从现在开始,修炼一个稳定的内核。

无论遇到何种境况,都沉得住气,稳得下心,方能一步步走出自己人生的坦途。


02

精神要松

画家何多苓曾在《十三邀》中,讲述了一个观点:

任何事情,都要松一点比较好。

过于紧绷的生活,只会让你的人生走下坡路。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这位来访者事业有成,却焦虑到整宿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

他寒窗苦读多年,才在大城市扎根。

直到前段时间,在一次商业会谈上,他策划已久的生意,被一个强劲的对手截胡。

自从以后,他每做一个决定都要瞻前顾后。

因为压力过大,他时常陷入崩溃的状态,三天两头就因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家人吵架。

武志红听完后,对他说:“一切的痛苦,都源于你紧绷的心。其实,人生不必活得这么辛苦,即使失败了、犯错了也不要紧。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对自己好一点吧。”

男人红着眼圈默默点头,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他不再对自己苛求,累了就休息,工作失利就坦然接受,周末的时候,还会开车带家人一起去郊区逛逛。

过了一段时间,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曾说道: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己更强烈,没有任何一个法官比自己更严苛。

真正拖垮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忙碌的工作,而是精神上的紧绷。

给自己松绑,活得随性一些,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无独有偶,金庸先生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35岁那年,他创办了报刊《明报》。

他一个人包揽了多项工作,白天写社评,晚上写小说,平时还要处理公司的突发事件。

一直紧绷着的生活,让他落下了一身病。

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让自己的生活更松弛。

他不再拼命赶稿,而是早睡早起,吃好每一顿饭。

有时间,就跟朋友聚聚会、聊聊天,或者一起外出散散步。

他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下创作,《明报》反而更加畅销。

最终,金庸先生笔耕不息,活到了94岁高龄。


《轻松主义》里说:

“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中年以后,工作到了瓶颈期,肩上的担子也重了,人很难不焦虑。


我们就像一根时刻绷紧的弦,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弦崩弓毁的局面。

倒不如试着往后退一步,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

学着接纳自己,允许一切慢慢来。

学着降低预期,允许不完美的发生。

管理好自己的目标,摆脱焦虑,生活反而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中年以后,时不时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不纠结,少忧虑,生活也会善待我们。
毕淑敏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中写道:

要像烟灰一样松散。只有放松,全部潜在能量才会释放出来,协同你达到完美。

人活到一定岁数,要懂得换种轻松的活法。

把自己调成松弛模式,有条不紊地面对一切,必能春风化雨,劈山凿河。

点个在看,与朋友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