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晴妈说
晴晴妈妈讲讲儿童心理学、婴幼儿脑科学、个人育儿经验、亲子游经历、读书游戏学习知识,不定期更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昆明信息港  ·  昆明中院曝光一批限制高消费人员名单 ·  23 小时前  
云南广播电视台  ·  罚款6894.91万元!合肥通报“三只羊”直 ... ·  3 天前  
掌上春城  ·  重大变更!知名超市,突发! ·  4 天前  
掌上春城  ·  最新通告:暂停运营!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晴妈说

三十岁之后,心却慢慢变得柔软

晴妈说  · 公众号  ·  · 2017-07-27 12:30

正文



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很怕三十岁的到来。

当时以为,人过了三十岁,就会变得粗糙僵硬,对生活麻木。那个时候的所有念想,就是在三十岁之前好好“活”,免得到了三十岁之后,心就石化了。


可是那时并没有想到,三十岁之后心才真正软下来。


二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因为一些偏执的理由,生活相当闭锁。那个时候不愿意跟周围人一同吃饭、学习、购物,而是每天独来独往,被动或主动选择一种孤独状态。

当时的状态是僵硬的,不断寻找自己做事的意义和合理性,给自己强化理由,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世外高人。但与此同时,却也在不断评判自己做事的合理性,总担心全都错了。既在内心里强调特立独行的合理,但与此同时,更怕这一切实际上都不合理。

后来看卡伦.霍尼的书,才发现自己是真的接近过“远离人”这个极端。


那个时候,和任何人在一起都是紧张的,只有回到自己一个人的状态,才是松一口气的感觉。

那个时候,读各种作品也都不容易感动,很少流眼泪,无论什么样的爱恨情仇都能一眼看到其肤浅可批判的地方。

那个时候,自己对很多在乎的东西装作不在乎。


顿悟发生在三十岁那年,具体的过程不说了,我用了一本长篇小说去写这个过程,但也没完全触到核心,这里就更不赘述。


(蒲公英中学的手绘艺术墙——生命树。)


只说现在的状态:现在的我突然变得很容易哭泣。

我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变得泪点很低。看小说、报道文章、生活中的画面,都特别容易流眼泪。前几天重新翻起《风沙星辰》,一下子就哭了。看一篇《寒门与贵子之间,只差一个好老师》也哭了。看感情的故事也会哭。似乎一下子回到比中学还伤感的阶段。

每次被情绪裹挟之后,我会去想,让我触动的究竟是什么。后来我慢慢发现,似乎是一些微小而尖锐的点,一下子戳到心里。


最容易让我触动的,是那些微小而不愿放弃的希望: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连一个机会都没有。

-即使我知道最后没结果,但我还是不想放弃。

-只要有一个人的认可,我就能坚持下去。

类似这样的,在所有那些看似没有出路的境地中,怀着无法解释的期望,坚持一点点小小的渴望。


为什么会对这样的小事非常容易动感情?想来想去,或许是因为在这样的心绪中,才真正让人体验到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的意义:为了一件事而付出心血的感觉,绝望中也不愿放弃。

实际上,这才是活着唯一真实的感觉。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从“出世”到“入世”的转变。当我在“出离旁观”的路上走得很远很远,几乎找不到和这个世界的连接时,我并没有体验到期待中的大彻大悟。而当我真正回到这个世界里,接受这个世界的所有瑕疵和困顿,而体验到那种入世的执着,我才真正卸下了心里所有负担。

我曾经追寻永恒正确,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正确,只有为了哪怕不够正确的事情付出心血的执着。

在追求“出世”和永恒正确的路上,心冷冷的,也硬硬的。而一旦“入世”,做那些执着的小事,顿时理解了所有其他执着者的悲伤喜悦,心也一下子软下来。



(蒲公英中学学生送我的临别信件。)



说回正题。当我真正与蒲公英中学的孩子朝夕相处一周,我有多次被触动的感觉。

他们认真、阳光、头脑思维清楚、接受事物极快。当我给他们讲了故事创作中通常应该注意的点,他们都能在接下来的修改中迅速应用。最终他们创作的故事结构完整、情节曲折、设定合理、人物具有复杂戏份。最后一天的演出汇报中,他们面对台下的编剧制片人,一点都不怯场,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准。


这些孩子的基础不好,但他们悟性很高。他们都没有资格在北京继续念高中,但当我问起他们未来的打算,他们无论去河北,还是回老家,都显得很阳光。有一个孩子在课上说,他的梦想只有一个,从来没有改变。我没有问他是什么梦想,但我那一刻就被那种执着感动了。

即使是故事中的神兽,都改变不了他们上学的艰难。

但他们眼底的阳光可以。




(第一组汇报:大方而不怯场的自我介绍。)



(第二组汇报:内心善良想做好人的黑帮老大之子。)



(第三组汇报:因为误会而反目成仇的好朋友。)



上这个夏令营,对我自己的影响可能多过于孩子。我没有想到他们那么快速而投入地接受我的讲述,做出那样复杂成熟的创作。这个过程对我的鼓励是无限的。当我最后收到孩子们的礼物和学校心理老师发来的一段话,我心中的获得感更是满满的。

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将我从无限出离徘徊的状态中带出来,带入一个更具有沉甸甸触感的真实世界。而我在这样的世界中找到自己。

因此,我很想谢谢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所有人,所有孩子和老师。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人生更好的心境。





谢谢你们,这是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祝我自己,33岁生日快乐。



—————————————

关注儿童创造力教育,欢迎关注“童行计划”:



想了解更多亲子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欢迎关注“晴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