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95后女孩鲍楠放弃城市生活,选择回乡种地,用互联网技术与家族种植经验融合,将农业转型为充满创造力的赛道。她引入物联网系统,将传统农业升级为智慧农业,并拓展农庄业务,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鲍楠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农业,对农业未来充满信心。
鲍楠认为农业是有奔头的行业,她将继续用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玩法,让传统农业开出新花样。
在“躺平”、“摆烂”成为部分年轻人自嘲标签的当下,这位95后女孩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放弃城市生活,回乡种地。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鲍楠,用五年时间证明:农业不是“退路”,而是一条充满创造力的赛道;回乡不是“躺平”,而是一场需要智慧与勇气的创业。她将互联网技术与家族二十年的种植经验融合,让300亩农庄焕发新生。
2019年,鲍楠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做出了令同学震惊的选择:回乡种地。父亲张伟是深耕农业二十年的老农人,2007年,为了能让家人吃上绿色蔬菜,他在家门口承包了20亩地创立了神宇农庄,如今规模已扩大到300亩,他用汗水浇灌出“无污染瓜果”的口碑。然而,这份产业背后是无数个凌晨三四点的巡夜,是台风席卷后损失200万的无奈,更是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脆弱。
鲍楠与父亲在葡萄园剪枝
“我也舍不得她来做农业,太苦了。”父亲张伟也曾劝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事业编,但鲍楠拒绝了。在这片土地上她看到的不仅仅是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更承载着对家的情感与生态农业的潜力。
电商+短视频,把农庄“搬”上云端,这是鲍楠回到农村想做的第一件事。曾经的农庄以种植为主,销售范围也只能是周边邻里,电商专业毕业的鲍楠瞄准了互联网的爆发力,她开始搭建电商平台,将水果直送到消费者手中;在抖音发布采摘vlog、果园日常,用镜头展示农业的趣味,然而这些新花样一开始也遭到了质疑。
然而,其中一条草坪露营的短视频意外走红——2023年“五一”期间,20顶帐篷供不应求,一时间成为周边地区的热门打卡地。
为了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命运,鲍楠决定推动转型搞智慧农业,引入物联网系统:大棚温湿度、光照数据实时上传云端。数字化大棚的应用,物联网科技的覆盖,现在父亲只要打开手机就能轻松操控,让靠天吃饭的瓜果,再也不惧怕台风的肆虐。同时父女俩还潜心钻研技术与省农科院合作的高垄半基质草莓栽培技术,不仅采摘更便捷,也提升了草莓的产量。
如今,农庄已从单一种植、垂钓拓展为采摘、团建、亲子活动、游玩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大家来到这里带走的不只是水果,还有对现代农业的全新认知。
鲍楠
一家三口采摘草莓
鲍楠的豪言背后,是对农业未来的信心。她还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 农业是有奔头的行业,未来,她还会继续用更先进的技术,最新潮的玩法,继续扎根这片土地,让传统农业开出新花样。
花光自家200万拆迁款办了个“福利工厂”,他到底图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