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应该就是因为《龙珠》给小时候的我带来太强烈的幸福感,以至于后来很多热血类的漫画我都不太想看。
我上小学的时候,电视在播的有《机器猫》《圣斗士星矢》,但都不如第一次看《龙珠》给我那么大的幸福。那种感觉我今天偶尔只能在孩子身上感受到,就是完全属于童年的快乐。
你会想进入《龙珠》所描绘的世界,你会希望跟悟空和小林一起参加龟仙人的特训,当然,你最想要的肯定还是筋斗云。
同期的《圣斗士星矢》对孩子来说太过鸡血和沉重了,对一个孩子来说,拯救雅典娜是什么鬼,怎么小宇宙一爆发就无敌了呢,就是连小孩子都会觉得幼稚。
《龙珠》是童真,这是鸟山明厉害的地方。这种“搞笑”在《阿拉蕾》里就已经很明显了。
小时候看到天津饭和饺子的名字都能哈哈大笑很久,鸟山明是懂孩子的。
在接受采访时,鸟山明说:“不,我并不知道《龙珠》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我只是想让日本的小孩子高兴而已,我也不想传达什么信息,教人什么道理。”
时至今日,完整看完的漫画就是《龙珠》《灌篮高手》,到后来高中时候涌现一堆的漫画,尤其当时班里都在传阅《幽游白书》,翻了几本就放弃了,上大学人人都在追《火影忍者》《海贼王》的时候,我固执地选择在电脑上重温《龙珠》和《灌篮高手》。
当然优秀的漫画很多。纯粹是个人的问题,不过我并不打算改。
去年《灌篮高手》电影版上映,樱木花道最后一投前的那几个快速剪辑,我第一次真实体验到了什么是“泪流满面”。此时此刻的我依然还在困惑当时的“生理上的崩溃”是怎么发生的。但不管怎么说,内心十分感激井上雄彦。
就因为如此剧烈的生理反应,就彻底验证了文艺作品对人的影响多么巨大。我甚至觉得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经历过的文艺作品的集合,我自己身上必然是流淌着《龙珠》《灌篮高手》的血液。
据说很多漫画的结尾都让很多粉丝失望乃至生气,又或者作者迟迟不结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结束。
《龙珠》完结得就很好。对于一个不断挑战强者打怪升级的悟空而言,最后一个对手如何收场很关键。赢了,还得继续,输了,又不合理,最终借助人人伸出援手组成的超级元气弹消灭瘦布欧。
有那么一点点遗憾,所以才完美。
今天看到鸟山明去世,除了叹气,也不知道还能如何。觉得惋惜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68岁有点过于年轻。
说实话,人到中年之后听到任何死亡都很难有“震惊”的体验了。就是知道会来,死亡不会放过任何人,只是希望来得稍微慢一点,有个合理的期限。与此同时,又反复再反复地感慨,命运无常。
从科比到芒格,再到今天的鸟山明。这些了不起的人的死亡,只是一再提醒自己的幸运,并非独立长成今天这副模样,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伟大人物给予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