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校园环境提供坚强保障,2024年9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北京廉政法治协同创新基地共同主办的“廉洁文化建设与深化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2226会议室召开。会议同时举行北京廉政法治协同创新基地聘任仪式。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所长周占华,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袁其国,最高人民法院原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第五庭原庭长高贵君,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反贪污贿赂总局二局副局长(正厅长级)、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李忠诚,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李辉,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理事长任建明,北京大学纪委副书记、党委巡视办主任胡少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齐惠,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巍涛,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磊,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敦,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燕龙,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邓矜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记者,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主任编辑唐亚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讲师叶子涵,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纪委副书记应中正、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万海远、法学院党委书记柴荣、法学院院长梁迎修、刑科院原院长张远煌、法学院教授彭新林、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蔡纹、法学院副教授杨超、法学院办公室教师石天煜等近30位专家和嘉宾出席会议。
会议包括基地聘任仪式、研讨交流和会议总结三个环节。
聘任仪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教授主持。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周占华所长对北京廉政法治协同创新基地聘任仪式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表示:基地的成立及实质化常态化运行,是推动廉政法治理论与实践相融互促的有效途径,也是法学法律工作者更好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探索。期盼基地紧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机制、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协同创新实践,为首都乃至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柴荣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基地聘任仪式的举行完善了基地组织架构体系,顺应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所作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部署,对于充分发挥基地的高端智库功能,更好服务于首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被确定为基地第一牵头单位和基地办公室挂靠单位,这是北京市法学会对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的高度认可和寄予厚望,也是对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术平台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必将对学院廉政法治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愿意以此次基地聘任仪式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市法学会的沟通和协作,与基地其他成员单位一道,共同推动基地建设顺利进行,为把基地建设成为廉政法治领域具有一流水准和重要影响力的理论研究高地和高端法治智库而共同努力。
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李辉主任代表北京市法学会宣读了基地聘任决定,对基地负责人、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进行了介绍。
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纪检委员、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副秘书长彭新林教授作为基地主任作了表态发言。他表示:感谢北京市法学会的信任和厚爱,感谢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基地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的支持和参与,决不辜负市法学会的重托以及社会各界的期盼,将以此次基地聘任仪式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按照市法学会党组对基地提出的“胸怀国之大者,政治站位要高;坚持问题意识,结合实际要紧;扩大研究范围,转化渠道要多”等三点希望,充分发挥基地协同创新优势,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助力全面推进首都廉政法治建设的理论、制度、实践创新,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贡献基地力量。自此,北京廉政法治协同创新基地聘任仪式圆满结束。
研讨交流由最高人民法院原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第五庭原庭长高贵君主持。
首先是主题报告环节。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刑事执行检察厅厅长袁其国从家风角度切入主题,认为廉洁文化建设离不开家庭、家教和家风,家教和家风也与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他主要阐述了三点思考:第一,家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基础性作用。第二,要重视妇女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第三,应在高校开设家庭文化课。可以先在少数学校对课程进行试点,主要开设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家庭伦理、正确的恋爱观、正确的家庭观和正确的父母观。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齐惠教授以“全面从严治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学解析”为视角进行演讲,从为什么要从严治党和怎样从严治党两方面剖析。关于为什么从严治党,齐教授通过三个维度分析得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使党永葆生机就成为了走好新的赶考的必由之路。关于怎么样从严治党,齐教授提出了加强教育建设、加强纪律建设、走群众路线等十条策略。
然后是主旨发言环节。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反贪污贿赂总局二局副局长、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李忠诚以“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法治保障问题”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廉洁文化的定义、特征、廉洁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关系以及廉洁文化建设法治保障的着力点。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以“新型廉洁文化建设思考”为题,对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原因、理论研究的局限与禁忌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廉洁文化的定义以及新型廉洁文化建设的三项举措。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海峰教授对廉洁文化建设之于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巍涛教授从廉洁文化演进和变迁的角度,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阐述了看法,表示自古以来法律就是治官之法,并提出了从“官商分离”角度处理贪腐问题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纪检监察学院邓矜婷教授以“以数字技术支持全面从严治党”为题,阐述了数字技术在纪检监察业务中的应用,以及数字技术支持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
最后是与谈环节。
北京大学纪委胡少诚副书记,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磊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万海远教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党委张燕龙副书记围绕主题报告和主旨发言的内容作了评论。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原院长张远煌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第一,会议的含金量和规格很高,知名专家学者云集,代表性强,跨学科研讨特色突出。第二,会议政治站位高,主题切中要害,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第三,有必要深入研究高校反腐败的有效路径,扎实推进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