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股市真是太气人了!
A股港股是从年初至今就一路向西,美股则是一路走高后震荡下挫。大势不佳,出海的中国教育股们难以独善其身,暴涨暴跌看尽世间百态。
年末糟糕的市场行情也不能否定漂洋出海的中国教育股曾经的风光,只不过,当2018年都已开始进入倒数之时,这些美漂港漂的中国教育股们依然深陷泥潭,不敢问路在何方。
据首控基金统计,在28只(美股15只、港股13只)海外上市的中国内地教育股中,共有24只个股股价较年初下跌,仅4只个股同期录得上涨,下跌面达85.7%;从跌幅来看,多达6只个股跌超50%;跌幅前十的个股中,“美漂”占了8席,“港漂”占2席——跌幅最大的朴新教育,和涨幅最大的中教控股,分别成了最落魄的“美漂”和最坚强的“港漂”。
数据显示,截止当地时间21日收市(注:当地时间周四即22日,美股因感恩节休市),年初至今美股中概教育股下跌覆盖面达87%,截至目前仅有2只个股录得上涨,个股平均跌幅达30.30%,股价较年初直接腰斩的有5只!
相比较于美股中概教育股,2018年的港股内地教育股虽然不如“美漂”惨淡,但也是五十步笑百步。截止22日收盘,港股13只内地教育股中,多达11只收跌仅2只上涨,下跌面也达84.6%,个股平均跌幅为18.75%!累涨63.22%的中教控股,和累计跌去53.34%的天立教育,分别成为正副班长。
2018年的美股中概教育股和港股内地教育股大多惨淡甚至是灾难,但相比较而言,平均跌30.30%的“美漂”,比平均跌18.75%的“港漂”凄惨多了:跟大盘走势相左,美股中概教育股似乎正在被遗忘、被离弃……
首先是业务属性的差异,这也是“美漂”和“港漂”根本性的差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概教育股中,主要集中于语言培训类(新东方、英语流利说、无忧英语)、K12辅导培训(好未来、朴新教育、四季教育、瑞思学科英语、精锐教育)、职业培训(尚德机构、达内科技、正保远程教育)等“非正统”的教育业务,当然也包括少数派的幼教(红黄蓝)、K12(博实乐、海亮教育)。
而在港股市场,截至23日,除了刚通过聆讯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教育科技,几乎清一色是K12、学历高等教育、幼教等传统教育业务,即“纯教育”。此外,银杏教育、尚德启智、辰林教育、莲外教育、嘉宏教育等传统教育机构也上市在即。不过,随着在港上市的各种相对优势凸显,包括卓越教育、新东方在线、辰林教育、见知教育、华图教育等非传统教育业务的新型教育类公司也纷纷主动拥抱港股。
其次,业务属性的不同,也导致了基本面和业绩表现的差异。
在以传统教育业务为主的港股内地教育股中,强劲的市场刚需、稳中有升的办学规模、良好的基本面、充足的现金流、较高的毛利率等,都是“港漂”普遍拥有的标签。短期内看,只要不出现重大的法律禁止或经营决策失误,已上市的这些内地教育集团基本能确保旱涝保收、衣食无忧。
而相比较之下,主营在线教育、K12课外辅导、语言培训等“非传统”教育业务的“美漂”,其市场需求、客户群体、招生成本、竞争压力、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都面临更多的变数和不可控因素,靠天吃饭、手停就口停也绝非危言耸听。
另一方面,因为这些非传统的新兴教育业务,市场空间足够大,这类教育机构的业绩增长和未来发展充满想象,在资本市场上可以讲出非常诱人的故事,即使仍在烧钱、仍然亏损,也无碍其赴美上市。这在A股和港股几乎不可能。
其三,资本市场靠业绩说话,这也是美股微跌但“美漂”暴跌的重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股中概教育股中,领跌的朴新教育、尚德机构、达内科技、瑞思学科英语、流利说等,财报均出现了利润骤降、毛利大跌甚至亏损等致命的Bug——对比之下,港股内地教育股堪称稳健!
比如朴新教育2017财年营收同比大增192.03%,但营业利润却同比大降150.20%,净利润更是同比暴降211.48%,此外,其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等指标同比均下降超过30%;尚德机构2017财年营收同比增长131.59%,但净利润却同比骤降262.26%,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每股盈利等指标均大降特降,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瑞思学科英语2017财年营收同比增长36.33%,但净利润却同比骤减188.97%,由盈转亏;流利说2017财年营收同比增长1242.51%,但亏损持续加剧,净亏损同比扩大172.25%……
其四,政策因素影响。
2018年下半年,国内多项教育政策出台,教育行业黑天鹅频出。
8月10日,司法部公布《民促法实施条例》(送审稿),其中涉及“集团化办学”、“VIE架构”等敏感内容,引发了业界对“禁止外资直接或通过协议控制方式进入义务教育”、“ 禁止集团化办学通过协议控制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普遍焦虑,港股内地教育股集体暴跌,美股中概教育股博实乐、海亮教育等跟进大跌;
8月末,全国K12课辅行业迎来最严整顿,行业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
10月15日,《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遏制过度逐利行为,并明确提出“社会资本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非营利性幼儿园”、“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以及“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受此影响,教育股集体懵逼,其中主营幼教业务的红黄蓝,当日股价暴跌52.97%最低跌至6.70美元,较IPO时18.50美元的发行价缩水超过六成,几乎一夜回到原始社会……教育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发展,转型升级阵痛在所难免。
其五,各种偶发性事件也可能导致股价崩盘,如近年来屡见报端的虐童、食品安全等事件。
2017年11月22日,美国感恩节前一天,媒体爆出北京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红黄蓝“虐童”风波引发滔天质疑;感恩节休市后的11月24日,红黄蓝股价暴跌超过40%,市值蒸发近4.5亿美元。彼时,红黄蓝上市尚不足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