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7月12日,
赵继成老师做客中信泰达双创读书会,对《从0到1》一书所做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图片设计
| 邱小军 kay
责编
| kay
第1611 篇
深度好文:4728 字 | 6.5分钟阅读
笔记君说——
侠客,你好!新商业路上,笔记侠虽不能与你并肩作战,但可以一起相互守望。
近年来,新奇的创业概念层出不穷,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屡败屡战,过程中也伴随着众多曾引热议的创业项目纷纷倒下。那么,怎样才能在创业路上稳行且发展?
赵继成老师结合《从0到1》一书,就“那些年倒掉的项目们”,为您道来商业与创业的秘密。丰富案例让您一饱口福。
今天的主题是《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我想结合案例与大家分享在开启商业未来的路上的那些“坑”。
硅谷天使投资人史蒂文·霍夫曼说,“在商业路上,模式的创新远比技术的创新更重要。”
就像很多先进的技术是技术人员研发出来的,但不代表技术人员可以把它发展成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是乔布斯发明了手机吗?并不是。是谷歌发明了无人汽车吗?也不是。他们只是把几种技术结合起来,找到好的商业模式,把相应的事情做成。所以,我坚定的认为,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远大于技术。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
乔布斯在
1985年被苹果董事会轰走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打造大名鼎鼎的NeXT电脑。用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图形界面组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系统,做了整整三年。发布会了引发媒体
轰动式的
关注。后来公司差点解散,他
失败了
。
为什么?
因为当时比尔·盖茨的微软发展起来了,一套软件可以匹配所有厂家生产的硬件,开放的系统,价格很低的
计算机
,性能还可以不断改进。封闭系统的NeXT完全没有优势。在当时PC机野蛮生长的时代,乔布斯选择的模式错了。
我前两年做网红孵化器的创业,做了一年多,我们发现,孵化网红的周期太长,而且机构如果什么都替网红做了,网红自己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那么这种模式就会有问题。
所以,创业者在从0到1阶段,一定要通过精益创业,快速迭代,验证你的商业模式。
如今,在中国创业,从0到1,切莫忽视大环境的变化。
早期的资金叫天使投资,天使帮你把创意落实,从0到1,实现一个梦想。但今天你会发现,由于大量的野蛮PE(
私密股权投资
)和野蛮VC(
风险投资商
)进入,创业的环境变得非常艰难,创业门槛被抬得非常高。
大家知道悟空单车吗?媒体报道悟空单车是目前共享单车项目中第一个宣告死亡的公司。它的创始人在重庆,做了大概半年,最后发现几万辆车中的90%已经找不到了。后来融不到钱,又寻求OFO小黄车收购。
悟空单车为什么融不到钱?OFO为什么没有买它?
就像彼得·蒂尔说的一样,
PE和VC只盯着有垄断地位的头部的公司,
小公司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而且最后会发现自己连卖掉的价值都没有;与OFO相比,悟空没有任何模式创新,OFO不需要买它。
这就是今天小型创业者面临的非常现实的资本环境。
前一段时间很出名的一次讨论,马化腾跟朱啸虎在朋友圈互“怼”——争论摩拜能赢还是OFO能赢。
大家认为呢?摩拜?OFO?还会有人回答:两个都可以,他们会长期并存。其实,这要看日后的变化。从目前来看,两家都有资本巨头加持,不差钱,除了这两家之外的其他单车公司将非常艰难,会大批死亡。
案例说明的道理:
从0到1的路上,还要考虑被风投踩踏的风险。如果钱太少,做不到头部,几乎等于死,今天的现实是“没有中间地带”。
对于这个道理,用最近关注度持续走高的案例说明:“乐视网:到底是创业失败还是涉嫌欺诈?”(
央视财经频道一期节目的主题
)。
乐视被称为“PPT公司”——贾跃亭不断使用PPT,不断地进军新领域,然后不断地被抬高股价、变现。当时从A股套了50亿,贾跃亭表示,这些钱将全部以无息形式投入到乐视网发展中。央视财经曝出,他只投了20个亿,剩下30亿不知道去哪儿了。
那么,贾跃亭到底是失败还是欺诈呢?还需大家后续关注,但乐视的事情一定会被写进中国商业史。
这个例子表明
,从0到1的路上,别把步子迈得太大,除非你就是为了造势骗钱,不断画饼成为“PPT公司”,那就是庞氏骗局。
而故事还有更值得关注的展开:孙宏斌150亿买下乐视。
孙宏斌,现任融创中国董事长,曾被钱绊倒了两次。
孙宏斌早年跟着柳传志,在联想任销售部经理,因为钱的事情被送进了监狱,然后在天津东山再起,做了一家房产公司——顺驰。他觉得顺驰是“孙氏”的谐音,也有人觉得他想顺利地像开奔驰车一样东山再起。
经历了“只有矛,没有盾”式经营后,顺驰在2013年遇到了非常大的资金问题,最后以12亿的金额将55%的股权卖给了一家香港公司。
今年1月,孙宏斌用150亿买下乐视,就在大家猜测他是不是又一次被套进里面之时。7月,王健林突然宣布用630亿将万达的项目卖给了孙宏斌。孙宏斌会不会第三次被钱这个石头绊倒?我们且往后看。
这个道理很简单。
比如,易信是个社交软件,现在连知道的人都很少,更别提使用了。马云还做了一个来往。来往、易信这两个产品的特点和微信太像了,没有任何创新性。而
社交的马太效应是:
朋友越在哪儿,你越会在哪儿玩儿,即,有的会更多;没有的,会都拿走。
同样的实例还有当年的微博浪潮,现在只有新浪微博完好地存活。
这时我们要提《从0到1》的一句话,“
占领一个小市场,搞破坏性的创新。
”
我们可以看到,在有微信的情况下,依然有一些垂直的、有特色的小社交软件能够发展起来,比如交友类的陌陌,职场类的脉脉,办公类的钉钉……有特色的、垂直的社交软件还是会发展起来的。
没有创新和差异化,只会被巨头轻松碾压。
例如直播这档事,现在还有人用直播平台吗?
一直播、花椒、映客……上周,一个投资人跟我说,今年年初,徐小平老师还在捶胸顿足地说,他没投直播的大风口,错过了太可惜。可这半年来,直播的状况很不理想,就开始庆幸没有投。
半年里,有很多直播平台死掉。年初还非常火,为什么突然玩不下去了?这个潮流过去了?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想得很清楚。
有人说,直播并没有过气,只是一天时间只有24小时,我们还要工作、睡觉、生活,真正提供好内容的主播只有几个,我们只舍得为那几个频道真正拿出时间,于是活下来还是那两三个平台。说得很中肯。
花椒能活着是因为有360,一直播背后是微博……大部分平台的背后意味着流量,这很重要。
我研究过一些直播产品,认为可能大多数的直播平台都要死掉,能够活下去的直播平台是怎样的?要么像花椒这样有大流量背景,要么走小众化的路线,垂直、有特色。
现在已经有人在请专门财经类人士讲学,比如千聊做知识付费;YY垂直做教育也做得很好。
绝大多数盲目跟风的平台会死掉。
P2P行业案例:
去年到今年,有几百家P2P公司在消失。一个P2P行业的创始人,就政策对这个行业监管的严格程度给我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政策要求个人在P2P平台上做贷款,累计不能超过20万;企业、法人,在一个平台上累计贷款不能超过100万。
这对P2P平台意味着什么?其实,一个平台服务20万的贷款和服务200万的贷款付出的成本差异很小,把客户能够贷的金额控制得极低,意味着P2P平台盈利能力变得很弱,即服务成本一定,但交易额非常小,那么实现利润的难度就变大了。
当一个P2P平台没有雄厚资本支撑时,就无法把效率提高到足够承担成本压力,就活不下去。
这就是监管力度在一夜之间带来的变化。
有关娱乐八卦的自媒体方面的案例:
最近,自媒体开始被监管方打压,整肃力度超出很多人意料。第一狗仔卓伟的微博号,还有毒舌电影,关八,金融八卦女等娱乐八卦类账号被封了。金融八卦女据说马上就要上市了,结果说关就关。
我们创业者没办法,环境就是这样,所以
走在中国的从0到1的路上,要考虑政策的打压、政策的突变。
早期的罗辑思维是罗振宇和申音两个人做的,那时候,罗振宇像一个艺人,申音像他的经纪人,孵化他,后来分道扬镳了。
个中细节有很多猜测,查阅资料后,有一个说法是:罗辑思维逐渐做起了电商,找到了商业模式,引入VC的时候,两个人出现股权争执。我猜测早期可能是申音、罗振宇五五分,或申音更多。
引入新的VC时,要调整股权结构,有一个版本说申音仍然要多,罗振宇要少,这时候两人出现了分歧。项目是用罗振宇的IP立起来的,罗振宇觉得我可能不需要了你,两个人就分手了,事情闹得很大,还传出来有几百万的“分手费”。
这就是常见而典型的创始团队内部出现裂痕的情况,所幸罗辑思维到今天做得还算不错,不过其他项目一旦出现裂痕就说不好了。
易到的创始人周航曾和贾跃亭“吵架”,严格意义上,易到不是从0到1的阶段,但也是典型的创始团队间的裂痕。
贾跃亭买了易到,周航发公开信说贾跃亭把用易到做抵押从银行贷出的13亿卷走——留3亿给易到,拿10亿去造汽车了,后来一度出现很多司机去易到堵着乐视的门要求退押金的事情。今天的易到仍然非常艰难。
类相似案例还有锤子CTO离职等等。
一般来说,创始团队容易在四种情况下出现分歧:一是为股权;二是争话语权;三是因为发展方向;四是因为离心了,互相看不惯。
像两口子一样,谈恋爱和过日子大不相同。
所以,创业团队的合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