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广告中常常会听到“血管垃圾”这个名词。而随着广告的反复轰炸和各种媒体的宣传,“血管垃圾一定要清理”的观念也在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心里——“垃圾”要是不清理,就会慢慢地把血管堵死,从而产生各种慢性疾病。于是有人心甘情愿地掏出大把钞票去买各种保健品,也有人经常来到医院要求医生开药“通一通血管”。
血管里到底有什么“垃圾”?有没有必要去清除?它到底是广告的忽悠还是真实存在的健康威胁?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一、血管里到底有什么垃圾?
“垃圾”这一名词,给人的感觉,就是人体不需要的废弃物。如果谈到人体血管内的废弃物,还真是有,那主要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
这其中包括了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肌酐等等,另外也可能有一些随食物摄入的毒素。这些废弃物主要是通过肾脏,随着尿液排出,还有一部分随着呼吸和汗液也可以排出体外。
但是这些“垃圾”是不会堵塞血管的。正常的健康人,人体每天产出的这些“垃圾”,都会被及时排出体外,不会对健康有任何影响。多喝水,也有助于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比如酒喝多了,多上几趟厕所,可能酒就醒了一半了。
肾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只有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才会出现血管内“垃圾”蓄积的现象,从而产生“中毒”症状。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不要轻信什么“体内毒素堆积”的谎言。
二、到底是什么堵塞了血管?
真正会堵塞血管的罪魁祸首的不是“垃圾”,而是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须的物质,其一部分来自于食物,一部分由体内代谢产生。
从人的幼年开始,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脂质就已经开始在血管壁发生沉积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沉积的量越来越多,就逐渐形成粥样斑块,造成动脉硬化,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加快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速度,从而使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的年龄大大提前。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遗传因素,尽管饮食控制得很好,血液中血脂含量仍然比较高,也是属于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危人群。
三、堵塞的血管有可能被疏通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和动脉血管壁融为一体的结构,绝对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铲一铲、刮一刮就可以去除的“垃圾”。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心脏上支架,这是用一种物理方法把狭窄的血管强行撑开。除此以外,现代的医学技术还做不到完美地消除动脉粥样斑块,“疏通血管”只是一个美好理想。
据研究,他汀类的降脂药物有一定的延缓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并缩小斑块的功效。但是此类药物一般用于确诊有心血管疾病或者有高脂血症的患者,一般人也不适合随便使用。
当然,如果依靠一些特殊食物或神奇的保健品来降低血脂、清除粥样斑块,那就是完全没有什么依据的了。健康的食物,最多能够减少饮食结构中脂类成分的摄入,对于改善一部分人的血脂水平有帮助,但不能够降低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脂类,而对于清除血管的斑块,更是无能为力。
四、应对血管内的粥样斑块我们还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