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过程中,归国人才发挥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现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他告诉光明日报记者:“‘千人计划’实施8年多来,正在以引进人才层次高、数量多而受到全球关注。美国《科学》杂志、《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都对其有报道。”
专访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
“千人计划”带来“鲶鱼效应”
钱颖一 资料图
2012年《国际人才蓝皮书》认为,“千人计划”的专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钱颖一介绍,最近中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其团队领袖潘建伟就是2008年首批“千人计划”入选专家。4月底教育部追授因病去世的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向他学习。黄大年作为地球探测科学方面的顶级专家,是第二批“千人计划”入选专家。目前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以及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院士,也都是“千人计划”入选专家。
“算上最近刚公布的将近1000人,‘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已经有13批7000余人。他们作为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在我国重点学科和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钱颖一说。
在钱颖一看来,“千人计划”对我国人才工作带来了“鲶鱼效应”,引进海外智力已成为从国家到地方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国家层面,相关部委分别推出了“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赤子计划”“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春晖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百人计划”“海智计划”等。在地方层面,一方面,各省市为“千人计划”专家到地方落地提供政策支撑;另一方面,很多省市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如北京的“海聚工程”、上海的“曙光工程”、江苏的“双创引才计划”、广东的“珠江人才计划”、陕西的“百人计划”、山东的“泰山学者”、深圳的“孔雀计划”、无锡的“530计划”、南京的“紫金人才计划”等。
“同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的领域也更加多元,以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只有经济金融与管理类,最近又增加了文化艺术类,让我们看到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正在更多领域得到重视和拓展。”钱颖一说。
本文转载自《 光明日报 》2017年5月20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