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40i,重音放在什么位置,其实一直让我很纠结,是“M”340i,还是“M3”40i呢?或者按照国外目前最火的叫法M340i?
言归正传,M340i无疑是G20时代3系最成功的车款,在全球各地深受大家的喜爱,变种车型也很多,M340i Sedan(轿车),Touring(旅行车),M340d柴油版本等等…而我的这台M340i早在我跃升为小编,和屏幕前的各位一样是宝马客粉丝的时候就已经拥有,早在几年前也和大家见过面《全球最强宝马3系是M340i!车主是怎么评价这款车型的?》。
时光飞逝,我的M340i,或者我更爱叫TA的爱称“小蓝马”,已经陪伴了我四年的时光,就着出保检测,并且完成了最后一次索赔之时,来和大家聊一聊这台无缘大陆市场的G20 3系。
一、车型基本信息
我的“小蓝马”是一台订单车,在2020年3月下单,同年10月提车。很有缘分的是,因为疫情原因,我的车从2020款被迫更换为了2021款。当时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年度改款进行了配置变更,而经销商忽略了这个信息,导致到的第一台车缺少了一些我选装的配置,车都到店了,经销商才发现和我订购的配置不符。
经过沟通,经销商用配额又给我重新下定了一台新车,也正是因为这个小插曲,阴差阳错我的“小蓝马”在我18岁生日的当天到达了经销商,让我倍感欣喜。
新车到店销售发来的照片
我的这台M340i是四驱xDrive版本,因为是订单个性化定制车型,所以配置基本上能选的全选了,包括:波尔蒂芒蓝金属漆(G20广告色),激光大灯,手势控制,抬头显示,哈曼卡顿音响,5AU驾驶辅助,5DN泊车辅助套装,电动尾门,M自适应电磁悬挂,Vernasca真皮M三色缝线内饰,远程启动等等,基本上算是一台满配车。
新车到店销售发来的照片
当然也有遗憾,当时没有选装价值2000美元的ZTK冷却套装,这个套装包含米其林星标PS4S鸳鸯夏季胎,额外的小油冷,尺寸更大的M运动四活塞刹车系统和限速解除。没错,我的“小蓝马”最高限速210公里/每小时,每次拉高速都非常尴尬,甚至还被1.5T的思域慢悠悠的超越过…
轮胎问题,在5000多公里的时候就把原厂的倍耐力P7缺气保用轮胎给换成PS4S了,换完后驾驶体验的提升立竿见影。
二、这四年整体使用感受
在过去的四年里,“小蓝马”的总里程刚刚好来到了2.4万英里/4万公里,其实并不算多,因为除了提车的前半年外,“小蓝马”一直都不是我的唯一用车,所以总里程在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并不算多,大多数里程还是我去自驾游跑出来的。
甚至在2024年这一整年,我只和“小蓝马”跑了约4000公里。这四年里,我和“小蓝马”走过了很多地方,看过了很多风景,见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创造了很多属于我们的独家记忆,这些记忆净是美好。
自驾游无疑是我最喜欢的娱乐项目之一,我常住地周围的景区大大小小几十个,我已经全玩遍了,和“小蓝马”沿着美国东海岸最重要的交通要道——95号洲际高速也跑完了几乎全程,北起康涅狄格州,南至佛罗里达州,我们跑过两个来回。纽约,费城,华盛顿,亚特兰大,奥兰多,斯帕坦堡(X家族的诞生地)等等城市都有过我们的足迹,美东反正是基本跑遍了。
每次超过500公里的自驾游,我都会选择和小蓝马一起,其实也不是别的原因,主要是同时期我拥有的车(包括但不限于Z4,M850i,MINI JCW GP3)都不如“小蓝马”自驾游舒服和实用。
一个人和自己的爱车一起自驾游,对我而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由和舒适。一车一人的旅程,没有复杂的人际协调,只需跟随自己的节奏,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完全掌控行程。一台爱车如同一个可靠的伙伴,TA无声地陪伴着你,让你在旅途中感到安心和自在。这样的旅途,可以随心挑选目的地,探索未知的小路,也可以随时停下来看看攻略中没有的景点,静静感受沿途的风景和气息。“小蓝马”其实是我在异国他乡的小避风港,在旅途中听着喜欢的音乐,坐着熟悉的座椅,手握着那个随时可以享受驾驶乐趣的方向盘,让人仿佛置身家中般轻松。即使独自一人,也不会感到孤独。反而,多了一份内心的宁静,倾听发动机的律动、轮胎碾过路面的声音,仿佛能与爱车交流,感受到彼此的默契,人和车的沟通感对于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内容很注重讨论驾驶。车窗外的风景在变,内心的世界却得到了沉淀。
这样一场与心爱的BMW的自驾游,是心与路的一次对话,也是一种极为纯粹的快乐。将我的爱车与美景合照,是我的一大乐趣之一,总要留下点记忆不是吗?每一次发动引擎,听着B58发动机和M Performance排气带来的悦耳声浪,都像是在书写属于自己的冒险篇章,带着轻松与自由驶向未来。和“小蓝马”相处的四年里,赛道也是我们经常出现的地方,无论是和BMW CCA一起跑Auto Cross,还是Track day,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会并肩作战。因为下赛道连刹车盘片都已经是第四套了,但都是走索赔免费换的(后续我们聊到)。M340i终究不是M Power车型,所以赛道能力其实一般,做一个稍微形象点的比较,我开M340i和Z4 sDrive 30i(G29)跑同一条赛道,在天气差不多的情况下,最快圈速的差距不到1秒,210km/h的电子限速严重影响了赛道表现,这其实一定程度上能说明,M340i的赛道属性不是很强,但是能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四驱也能让我更大胆的去Push to the limit。
当然了,无论是日常驾驶,山路,还是赛道,这套xDrive四驱都提供了不少的帮助。记忆最深的一次赛道日,天气预报阴天,活动如期而至,但就在现场检查做完后,下起了瓢泼大雨,为了不让大家扫兴,BMWCCA的组织者冒着风险继续举行了活动。把DSC调到关闭,我体验了一整天什么叫“滑成宝马”,乐趣拉满。哪怕是在写这段回忆文字的时候,笑容都挂在我的脸上。M340i的M运动型后差速器会尽可能地让四驱版本车型有着后驱的驾驶感受,动力也更爱趋向于输出到后轴。除此以外,还和好朋友们包场跑过直线加速,很有意思,尤其是难分胜负的车型在一起跑的时候。宝马在驾驶层面能带来的情绪价值属实难以言传,只能自己去体会,希望图片能给大家传达一些我想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容。驾驶乐趣,仅供参考!Carmeet(车聚)是美国重要的汽车文化之一,不同的车型和人群也会参加不同的聚会,很少会看到价格、改装风格差距很大的车型出现在同一个场地。我和“小蓝马”在前两年经常出没于各大车聚,后来因为时间原因很少去了,但车聚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印象,和好朋友的M760i停在一起,看着大家来欣赏我们的机舱,两颗工业明珠,不由得让心中的虚荣感爆棚。这两台BMW值得大家的驻足观赏,毕竟我的M340i在改装上可是花了不少钱,下了不少功夫的。从提车的第一天开始“小蓝马的改装日记”就在我的朋友圈里没停更过,XPEL的车衣和玻璃膜是最早的“改装”项目,全车一套厚度厚一些、级别高一些的车衣+玻璃膜,直接消费了我近4万人民币(价格别抬杠,我统一使用人民币,因为我挣人民币。车衣对于挣美金的人也是昂贵的消费),在美国工时费是大头支出,但手工活干得不如大部分国内贴膜店的师傅,光是车衣修边就去了三次。保护措施做好,就开始了我们的正式改装之路,我的改装思路很简单“能用最好的,就不看替代品”,而且尽可能风格保持一致,所以我选择了最保险的选择:BMW M Performance Parts,MPPK。这个选择让我极大程度的避免了和“非主流”们撞衫,也不会出现很离谱、扎眼的改件,最重要的是适配度和质量我完全不用担心,毕竟除了排气,所有的改装件都是我在车库独立安装的,工时费是不可能花的。先说性能改装,因为2021款M340i是第一批MHEV车型,全系带有48V轻混。为了稳定性,宝马取消了Burble(排气放炮)程序,原厂排气的放炮声又少、又小,只能通过改排气来改进(这批车ECU已被锁)。在纠结了十分钟左右后,毅然决然的下单了原厂MPPK排气尾段,直接寄到4S店安装,因为这个改件享受原厂质保,所以在4S店安装最踏实。必须要承认,这是我最满意的改装之一,虽然只是一个尾段,但声线极其好听,而且不炸,无共振,恰到好处。还有一个性能改装就是Eventuri的碳纤维进气,这个懂的都懂,进气中的爱马仕,除了贵和自己独立安装略费劲外,没有任何缺点,对动力有提升的同时,日常驾驶进气声音也没有被刻意放大,不影响座舱舒适度。最重要的是打开机舱后,那赏心悦目的碳纤维进气箱,让我在Car meet上没少收获他人欣赏的目光。性能改装方面还有个小众升级:G22 4系原厂发动机舱斜拉杆。这个配置很奇怪,在4系全系上标配的东西,到了3系全部取消了,但塔顶边上依然留有孔位,只不过需要自己套丝。不过这都是小问题,这两个拉杆装完后,车头的响应明显会变得更好,尤其是在小幅度快速转向的时候,车头的随动程度有了改善,侧倾也略微减小,说白了就是车头走的会更快。颜值方面的改装,比较大的项目就是原厂MPPK干碳方向盘盖板+换挡拨片,原厂3字标水晶档把,原厂MPPK高亮黑前唇,原厂MPPK碳纤维后下扰流板+高亮黑后裙,MPPK碳纤维风格侧裙,原厂MPPK G20 LCI碳纤维尾翼,原厂G20 LCI铈灰色牛角后视镜,原厂MPPK气门嘴帽+原厂悬浮轮毂盖等等。
还有一个改装项目就是更换了中规车型的广角后视镜片。美规车型的后视镜都是普通的平面镜带有放大,用起来盲区很大。但是法规就是如此,所以美规车型都没有中规/欧规车型的广角功能,非常奇怪,且影响驾驶安全。个人认为,我的车改装风格还算一致,没有任何喧宾夺主的改件,看起来舒服和高品质一直是我的追求。七零八碎在“小蓝马”身上投入的改装钱也有十万了,但没办法,谁让我爱TA呢,只想用最好的。正如我之前的文章中有聊到,宝马在美国针对新车有着三年/36000英里的免费保养,基本涵盖了保养手册中的所有项目。但我个人喜欢5000英里做一次保养,所以在过去的四年中,也有着几笔保养费用。所有的保养都是在4S店完成的,自费部分大约在900美金,这里面包含了两次四轮定位的花费,且我只有机油机滤需自费,每次花费在120美金左右。我几乎全程加的都是壳牌AKI 93号汽油(≈国内RON 98汽油),这个花费忽略不计了,反正我一直的观点是买得起车就别管油价,所有哪怕是,我所在的区域有段时间美国油价飙升到了5美金/加仑,我也照加不误。保险也算是一个大的支出了,每个月在200美金左右,因为记录比较好,所以相比同龄人要低一些,但一年下来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除了保险费,每年的“验车费”也要交大几十美金。轮胎换过两套,每一套的价格约为1200美金,不便宜,纯当花钱换乐趣了。不得不说,墨西哥生产的宝马质量属实是一般,虽然大毛病没有,但小毛病不断,从提车到现在,天窗胶条换了三次,一到入冬时节就会出现异响。副驾驶内门板因为漏水换过一次,差点漏到副驾驶右侧的保险盒里,把CAN线“泡了”,这个是墨产G20 3系的通病。主驾驶外门把手也换过,因为外面那个塑料壳松动,手捏上去就会“咯吱咯吱”响。刹车盘片换过四套,这个和赛道有关系,但是更多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刹车抖动(刹车片变形),而我用车很在意,从来不会热车洗车,拿水冲刹车,所以人为导致的概率较低。分动箱油液进行过索赔和学习,这是因为在2档和3档之间快速松开油门,车辆会偶发闯动。除此以外,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索赔就是原厂MPPK排气了,第一根排气装上后,回家发现在阀门关闭的状态下会听到阀门敲击的金属声,到了4S店也不多废话,直接索赔订配件更换。我用车极其在意,所以在过去的四年中,我的“小蓝马”小剐小蹭都没有。但很不幸,在一次自驾游回家的路上,被隔壁大车卷起来的石头砸裂了前挡风玻璃,被迫换了一块。还有一次算得上事故的就是,去年一次赛道日上,在弯道中右前轮胎爆胎了,还好反应迅速,快速驶上了草坪,避免了损坏轮毂和悬挂。除此以外,我的“小蓝马”车况极佳,洗车频率也很高,没事的时候就下楼,在车库门口洗洗干净。成色好到被我的一个好姐们吐槽说“你就和你的‘小蓝马’过一辈子得了,娶个车别找女朋友了”。这四年中,我换了不下十台车,每一台都基本开个一万公里左右就出手,体验过就足够,毕竟我的座右铭是“对车要博爱,对人要专一”。但对“小蓝马”的爱是独特的,后续,首先不会卖掉“小蓝马”,应该也不会有改装计划了,因为我觉得目前的状态已经是最好的了,唯一可能会折腾的地方是再换一套星标PS4S轮胎,但是在尺寸上会做改变。我还是希望能和“小蓝马”再多去看看世界,多去自驾游,自驾过境到加拿大这件事的确在我的to do list上很久了。纵使开过、买过再多的车,“小蓝马”是我的偏爱,THE 3对我来说很重要,父亲之前拥有的E93 330i种下了我对车,对BMW品牌热爱的那颗种子。后来无论是买Z4,还是8系,还是其他品牌的车型,已经没有了M340i当时带给我的那种喜悦,兴奋到彻夜难眠的感觉,很难再找回,毕竟我也不再是以前的我。但通过“小蓝马”,我们一起认识了更多的人,理解了更多的事,一起成长了许多,听着略奇怪,但很想说是TA成就了我的一部分,也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异国他乡的时间里,有TA的陪伴真的很重要。宝马所坚守,并带来的那种独特驾驶乐趣,在3系上虽然被弱化了,但一直都在,需要自己去多开多体验。从320到M3,每一款汽油动力总成的G20/28 3系我都开过,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哪怕是加长国产的G28,那个底层的驾驶乐趣也一直都在,可能不那么极致和明显,因为市场在变化,3系作为入门家用车型需要照顾更多的消费者,需要去为了后排舒适度做牺牲,但是那个悦动的驾驶乐趣,是3就可以。M340i和M3 Comp无非是更加极致的选择罢了。全球两千万3系车主,就是最好的证明。
商务合作/投稿/爆料请加微信:1832110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