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打破砂锅问到底”栏目推出的“重症肌无力诊疗经验分享”专题,聚焦神经系统罕见疾病重症肌无力,包括其诊断筛查、分型治疗、预后管理等话题。文章详细描述了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强调了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血清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诊疗中的意义,包括确诊、区分亚型、指导手术决策和监测疗效等方面。此外,文章还涉及MG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栏目介绍及目的
“打破砂锅问到底”栏目聚焦神经系统罕见疾病重症肌无力,推出“重症肌无力诊疗经验分享”专题,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升重症肌无力的诊疗水平。
关键观点2: 重症肌无力概述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波动性无力与易疲劳,起病隐匿且具有极大异质性。
关键观点3: 血清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诊疗中的意义
血清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疾病提供确诊依据,帮助区分不同的亚型,指导手术决策以及监测疗效和病情演变。
关键观点4: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效果评估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目标是依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对MG干预后状态的分级,达到微小状态或更好。治疗效果的评估可根据改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正文
「打破砂锅问到底」
是一档为临床医生的实际问题答疑解惑的栏目。本次,「打破砂锅问到底」栏目聚焦神经系统罕见疾病重症肌无力,围绕重症肌无力的诊断筛查、分型治疗、预后管理等各实用话题,推出
「重症肌无力诊疗经验分享」
专题栏目。每期均由神经领域权威专家坐镇,通过音频形式回答临床问题,帮助临床医生提升重症肌无力的诊疗水平,欢迎学习!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
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
,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波动性无力与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
[2]
。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MG 肌肉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逐渐累及其他肌群,直到全身肌无力
[1]
,部分患者短期内病情可出现迅速进展,发生肌无力危象,危及生命
[1]
。因此,早诊早治对于改善 MG 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 MG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具有极大异质性,又给临床早诊早治带来巨大挑战。
血清抗体检测,是 MG 诊断最常见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手段。那么,
MG 诊疗中,
实施血清抗体检测有何意义?MG 不同亚组分类的临床特点有哪些不同?MG 的治疗目标是什么,治疗效果如何评估?
本期,敬请共聚丁香园神经时间视频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科 ICU 主任冯慧宇教授
从「MG 血清抗体检测的诊疗意义」谈起,让你充分掌握 MG 的诊疗要点!
冯慧宇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科 ICU 主任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神经免疫学组副组长
•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青年医师专业组副组长
•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神经危急重症学组副组长
•
研究方向神经免疫性疾病及神经重症
目前血清中有十余种与 MG 相关的自身抗体,其中,
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
和
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
是国内外 MG 诊断的重要实验室检测指标
[3]
。在 MG 的诊断和治疗中,血清抗体检测不仅可为该疾病
提供确诊依据
[1,3]
,而且可帮助临床医师
区分不同的 MG 亚型
[1]
、
指导手术决策
[1]
以及
监测疗效和病情演变
[4]
。
AChR 抗体、MuSK 抗体等血清抗体指标具体如何助力 MG 诊断?戳下方视频了解详情——
MG 的临床亚组分类基于其临床特点(如受累肌群)和血清抗体特征的不同,可分为
眼肌型(OMG)、AChR- 全身型 MG、MuSK-MG、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4(LRP4)-MG、抗体阴性 MG、胸腺瘤相关 MG
[1]
。其中,AChR- 全身型 MG 又可依据发病年龄可分为早发型 MG(EOMG)和晚发型 MG(LOMG)
[1]
。EOMG 常合并胸腺增生,胸腺切除可获益;而 LOMG 胸腺萎缩多见,少数伴胸腺增生的患者胸腺切除可能获益
[1]
。
其余 MG 亚组分别有何临床特点?戳下方视频了解详情——
MG 的治疗目标,是依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对 MG 干预后状态的分级,达到微小状态(MMS)或更好,治疗相关副作用(CTCAE)≤1 级
[1]
。针对 MG 治疗后的改善情况,可划分为
完全稳定缓解 (CSR)状态
、
药物缓解 (PR)状态
、
MMS
、
无变化
、
加重
、
恶化
、
死亡
等 7 个级别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