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打工人开启假期的第一步:预制朋友圈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20万读者打出9.1高分,人类未来将何去何从?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十一票房惨败,“贺岁片之王”葛优被观众抛弃了?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0-04 21:00

正文

文|小塔

编辑|徐菁菁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今年国庆档托节前股市暴涨的福,票房甚好。节前我就选中一部电影要看,不料此刻它在票房排行榜上只排到第十,其实就是垫底了。我说的正是由宁浩和徐磊导演,葛优主演的《爆款好人》。

众所周知,宁浩向来是很卖座的导演(除了最新的《红毯先生》以外),“葛大爷”更是长红三十年的喜剧灵药(除了最近的《非诚勿扰3》以外)。这还没算顶级帅哥吴磊,还有诸如李雪琴、贾冰、金广发等等当红喜剧人的加盟。

不应该啊,票房扑成这样。口碑呢,其实还好,至少肯定不会垫底。像票房头部的《749局》,豆瓣只有5.0分,业内预测票房还能有9个多亿,可见一部电影怕的不是争议,不是口碑两极分化,反而是更怕根本没有争议,这说明完全没打到观众的兴趣点。

《爆款好人》里的葛大爷的形象几乎没怎么变。他还是那个《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李冬宝,还是冯小刚一系列诸如《甲方乙方》《大腕》《不见不散》等经典贺岁片里那个聪明的光头哥、一种不完全精致的不完全利己主义者。但同时,你又感觉这样一个人物在当下的格格不入,你会觉得他的来回折腾,都是隔靴搔痒,虽不厌烦,也不痛快。电影院的笑声大多自中老年观众。

不是葛大爷的模样老了,恐怕是那样一种内在的喜剧人格已经老了。《爆款好人》是一部典型的葛优式喜剧(我们不能说它是典型的宁浩作品,因为葛优的喜剧气场完全盖过了导演的气质),但正因其典型,也凸显其与时代的脱节。这部电影当然有它内部的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恐怕还是新一代的观众口味变了。

经典的葛式喜剧

先来破一下题。电影叫《爆款好人》:“爆款”指向浮躁的流量为王的当下,而“好人”则指向一种古老淳朴的民风。“好人”不应该追求“爆款”,那样显得动机不纯。而“爆款”的大概率不是真“好人”,尤其在这样一个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片名。也可以说片名就提出了一种考验:看故事能不能令人信服地调和两种本质上背道而驰的价值观。

主人公北京人张北京(葛优 饰),有一个仪表堂堂的儿子(吴磊 饰),已经工作、结婚。张北京准备在儿子的婚礼上发言,却被前妻(龚蓓苾 饰)以“怕整出幺蛾子”为由阻止——她早已再嫁一位大老板老温(贾冰 饰)。

争取一个当爹的资格,对于当代年轻观众来说并不是什么很能共情的动机,但这里面也包括了另外一个悬念: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如何证明自己比成功人士更有价值,所以这样的设置也算成立。

张北京的机缘就是,由于偶然发现商场里反复播放他的光头当搞笑视频,便愤而维权,驾驶儿童小火车撞倒了商场里扮演机器人的李小琴(李雪琴 饰)。这段视频意外在网络爆火,张北京成了网红“维权哥”。他顺水推舟地开了自己的视频号,专门为老百姓维权,成了成了草根英雄。当然问题也接踵而来,被维权的企业发来律师函。网络公司老板要签他做主播,他家的玻璃窗还老被不明人士砸碎……

故事大致如此。您品一下,其实正是葛大爷曾经屡试不爽的那个路数:一个小市民小顽主,有点小算盘小猥琐,碰到点小机缘小运气,于是带上几个不靠谱的小伙伴,来上一串小胡闹,最后收获一点小幸福(一般来说这里面还包括收获一个高冷美女的爱情)

其实在这种故事里,搞笑是其次的,温情才是首要的。如同《编辑部的故事》的片头曲:“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你看张北京那一文一武两个伙伴,杨老师(杨皓宇 饰)和奎哥(桑平 饰),本身就是一家人,前者是后者的老师,并且娶了后者的母亲。而张北京、老温、李小琴这三波互有龃龉的人,最后也总会历尽波折而亲如家人。

但是观众显然对于这种“温情大家庭”的套路不再买账。就以今年票房最成功的喜剧片,沈腾的《抓娃娃》为例,它表现的恰恰是对于“家庭”概念的质疑,揭露出看父慈子孝背后的异化和崩坏。而去年最成功的喜剧《年会不能停!》也是一样,它尖锐地反对“公司是一个大家庭”这种概念的虚伪。父亲把儿子当野兽驯养,老板把员工当工具使用,这是当下年轻人想要讲述和解决的真实困境。
即使在葛优式喜剧的巅峰时期,比如在《甲方乙方》,它也只能提供“好梦一日游”,即以短暂的、游戏的方式,为现实打开一个小裂缝,透一口气,然后该干嘛干嘛——梦是假的,生活才是实在的。而在诸如《抓娃娃》和《年会不能停!》这样的喜剧里,生活本身变成了一个永远不会醒来的(近乎卡夫卡式的)怪梦,真实和虚假的界限也早已模糊不清。所谓黑色幽默,得够黑色,才够好笑,而葛大爷锃亮的光头,还是显得太阳光了。
《甲方乙方》剧照

真正的好人永不过时

当代的观众虽然挑剔,但也不是一味地追求新奇、黑暗、重口味。不是说当代的喜剧想要卖座,非得有很大的脑洞,非得把主角变成《抓娃娃》里面沈腾那种变态父亲、《年会》里面大鹏那种德不配位的丑角。真正的好人——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本身,就像友情和爱情一样——永远不会过时,过时的只是主创对于“好人”的套路化想象。

影片初始,张北京的各种小维权,不免让人想起“老炮儿”“闲人马大姐”之类的“老北京”,他们代表传统和市民阶层的自发秩序。虽无公职在身,却占着“理儿”,他们说话,大家得听,他们管事,大家得服。这个起点本身,并没有错。

问题出在后续的发展。好人之所以受到敬仰,到底是因为“做好人”并不容易。然而如果问:张北京这个好人在,电影里到底受到了什么阻力、遇到了哪些坏人,你会发现这个问题竟然没有答案。

首先,与张北京有直接竞争关系的老温不是坏人。他虽然是个粗鄙的暴发户,但却并不虚伪,并没有暗中给张北京下过什么绊子,反而还好几次搭救了他。

其次,被张北京直接打击的那些侵权者,也不够格做坏人。他们面目模糊,有头有脸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跑路的健身房老板,一个是摔断游客腿的马场老板。前者看到张北京的视频直接怂了,直接赔款。后者到头来也不过是给张北京发了一张律师函而已。
再次,坏人也不能是轻易冤枉张北京的网民。理由同上,他们也是面目模糊。故事不能把模糊的“一群人”当做对手,而总是得有一个出挑的代表。而且在影片过于简化的设定里,网民总是很脑残,轻易被误导,被煽动,他们没有什么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也就不构成和主角在价值观上的冲突。

最后,最有可能当反派的,无疑是签下张北京当主播的网络公司老板笑哥(危笑 饰)。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多么容易惹人憎恨,结果观众攒好的怒火竟然无处发泄。因为这个笑哥一直在帮张北京,还没来得及操控他干什么昧良心的事,自己居然就一夜之间先破产了。

笑哥无疑是全片塑造最失败的悬浮人物,他不仅是最陈词滥调的符号,而且还是好几种并不兼容的陈词滥调的拼贴。比如说,为了表现他是一个“投机者”,就安排他破产后整天在游戏机房打街机。为了表现他的“一无所有”,就安排他连一顿饭都吃不起。
笑哥自己的说法:现在哪个板块没爆过雷,有多少老板忽然就破产?——可是,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有谁见过老板破产后一碗饭都吃不起的?你们有谁见过老板破产后整天呆在游戏机房打街机的?我们倒是见过不少老赖吃香喝辣、游戏人生!

对于反派的幼稚、偷懒的想象,实际上剥夺了张北京的真正考验,他也就没有机会向观众证明自己真是一个好人。影片回避了最普通的观众都能想到的戏剧冲突:张北京会不会顶不住老板的威逼利诱卖起假货?他会不会接着自己的粉丝势力,为自己谋得什么不正当的好处,比如不正当的肉体关系,比如动用社会影响力给儿子升职加薪?他会不会反过来打压买到假货而向自己维权的普通网民?

诸如此类的考验恰恰才是真实的生活。然而这一切,张北京都不必面对。我们算来算去,片中最大的阻力和反派,竟然是李小琴那个刚上小学的儿子——他为了保护妈妈,三番四次地砸了张北京的窗子。并且后来由于打架,让张北京遭到网民的冤枉,成为他网红生涯的最低点。

这是多么滑稽,把一个成年人在现实中会遭遇的一切复杂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全都推给一个只会扔砖头的穷孩子。

影片最后的落脚点是,张北京帮李小琴母子带货——用的其实是美剧《风骚律师》里面索尔用过的那招——故意糟践自己的形象,对李小琴母子说了很多恶言恶语,反向刺激广大网友去买李小琴家的肥皂。至此,张北京也算巧妙地解决了片名里呈现的矛盾:他做到了爆款,但不是为了自己;他做成了好人,但放弃了“好人”的虚名。

其实最后你会发现,编剧对于开头和结尾都有还算不错的创意,但中间部分却是勉勉强强凑出来的。对真实生活的回避,使影片完全失焦了。
顺便一提,同样不对劲的还有片中张北京的感情戏。张北京三番五次地向在医院工作的女友(刘敏涛 饰)求爱,这种油嘴滑舌的戏码,本是葛优在冯小刚喜剧里屡试不爽的。但本片中,这些(姑且称为)“感情戏”的问题,主要倒不是葛优在《非诚勿扰3》的彩蛋里说的,年龄大了(66岁)不适合再演恋爱戏。而是因为这些感情戏完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其实就是硬加进去撑时间的。如果年轻人的恋爱戏可以把一切归结为荷尔蒙,那么“戏不够,爱来凑”的伎俩对于中年人来说显然不再适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口味。笑点其实就是痛点,只有真的在痛的人才能抓得住。我不知道《爆款好人》是否标志着葛优式喜剧的历史性落幕,如果是的话想必观众也会非常遗憾,因为这最后一舞多少是有一些潦草的,至少这样勉强的故事,并不能发挥葛优的全部演技。而且葛大爷早已证明了自己并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

葛优的表演相对于其他喜剧演员,比如卓别林、金凯瑞、周星驰乃至现在的沈腾,其实并没有太多夸张的肢体和表情。我们能想到的他的经典形象是葛优躺,那正是一种几乎没有表情没有动作的精彩演出。葛优的表演一直是比较松弛而自然的,他善于拿捏微小的分寸,这是由于他太了解自己扮演的那种人物的内在现实,不需要张牙舞爪、虚张声势。
真正能用好葛优的导演,不论拍的是不是喜剧,必然也是对社会的内在运作有相当精准的把握,而不是随便抓个社会热点,赶葛大爷上场去闹腾一番。葛优成就了独特的葛式喜剧,但并不代表这是使用葛优的唯一方法。就像真正的好人永不过时,真正的好演员也总是能演出新的可能——只是需要一个真正的好故事和一点好运气。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