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是新的历史起点,更是新的社会矛盾运动。运用历史经验,把握现实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若干重大关系。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图为2024年10月28日,装载“贵州造”新能源客车的出口专列停靠在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新华社记者 刘续/摄
内循环、外循环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循环的强化有助于稳定国内市场,为外循环提供良好的支撑;外循环的拓展则为内循环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在内外双循环的互动中,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一些认识误区:一是只讲前半句,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二是只讲后半句,片面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不顾国际格局和形势变化,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
中医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说法。同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经济内生活力,也需要打通循环体系中的堵点、消解循环体系中的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强化国内大循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来抓,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同时,要把新发展格局置于全球发展大趋势中来塑造,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提升,促进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提升。
来源:求是网
策划:黎海华
制作: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