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搜建筑
关注全球时尚的、新的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客户总是“听不懂”?产品经理汇报中的致命误区 ·  2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哪吒2》票房破百亿,仅是一个开始:超级IP ... ·  3 天前  
知产宝  ·  专利案例 | ... ·  3 天前  
三节课  ·  DeepSeek直播实操课,限量300人免费报名! ·  5 天前  
上海知识产权  ·  【动态】奉贤区知识产权局召开2025年度知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搜建筑

金地新项目: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材料和工艺,传达宋代建筑“意”的生动

搜建筑  · 公众号  ·  · 2024-06-02 13:32

正文

更多精品, 关注 搜建筑

金地御湖颂

大椽设计

▲御湖颂美学馆实景照片


金地御湖颂美术馆 位居增城区永宁片区,属于广州市中心与增城区之间。南侧有一千四百亩的荔湖。北侧是妃子湖,可通至新新大道,道路通达性很好。场地以一座山的形态盘踞在双湖之间,形成了一个藏风纳气、山湖相依的格局。场地内部有一定的高差,自然资源丰富,如何将人类居住场所与现有的自然环境 融合,在空间和感知上与自然产生链接,是我们在该项目中最大的思考。


▲如何将建筑与场地自然链接

是项目核心思考 @手绘洪东涛


▲建 筑与自然共生 @手绘洪东涛


在现场勘察之初,他本身就已经具备了山湖相依的资源条件,我们探讨用几何虚实与山水交织构建一幅干净简约隐于自然的场所,我们围绕的关键词是:溪山行旅、边界消融、生态之上、掩映之美,前庭后院等等。通过多轮探讨我们顺应地势,打造了一个8m高差的溪山行旅园,将建筑与自然链接这是第一步。



▲ 四景山水图 宋 刘松年  宋画中的悠居湖山

▲ 古画中建筑群组与御湖颂建筑群组

▲研究营造法式的诞生和应用场景式

@图片源于网络


宋代“诗书画”代表了一种文人风雅,设计对宋式风雅生活方式和园林建筑审美范式多有借鉴,传统与当代对话,在一定层面上,寻求从“物理空间”到“人本精神”的回归。



▲金地御湖颂美术馆视频展示


整体设计遵循四个特征,1.生活场景:山水雅集生活;2.建筑形式:线性水平之美;3.空间布局:流动掩映之美;4.部品语言:简精极致之美;一种由奢入简的返璞,舒适安逸,让居者回归生活本真。




01 生活场景

山水雅集生活




在现代城市生活和宋代松弛感的生活之间,御湖颂美术馆找到了折衷的解决方案,以自然为载体,通过社区营造和社区活动、社区景观重构住户新生活方式,设计构建很多小场景,将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小个体链接出更大的社群。


▲御湖颂美学馆实景鸟瞰


造一幅可游、可行、可望、可居的溪山行旅空间,转译山居雅集的新生活范式,在面向西南侧的城市界面,再这里造一处在山水石里长出的房子,融于山中的房子,一处到达即行旅、生活即雅集的山居。


▲入口空间 雅集体验


▲ 园内实景图


粗粝的自然之野与精工的连廊形成一种质感的对撞反差。廊亭是给社区的人们提供休闲休憩的公共场所,兼备了宅间活动的会客、游林、童趣、康养、邻里、观瀑、科普等功能体验。





02 建筑形式

线性水平之美


要融入现代建筑,首先要融入“现代生活”,我一直觉得隔在玻璃后面的是“文物”,走进生活才是文化。

——设计师:洪东涛


▲御湖颂美学馆实景鸟瞰


宋式建筑追求形式简约、比例协调,注重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这与现代人对于简洁、自然的审美偏好相契合。


▲ 御湖颂美学馆实景图


▲ 园内游玩的儿童

▲ 御湖颂美术馆实景图


御湖颂的建筑形式遵循线性水平美,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材料和工艺对传统风格进行了四大系统的转译,真正做到对“形”的准确把握不在于还原,而在于更精准的传达宋代建筑“意”的生动。





03 空间布局

流动掩映之美


如何将人的活动状态、生活方式、文化与艺术融合并渗透到一种情绪感受里这需要将建筑,景观和室内融合为一体,将所有感受的,触及的空间过程都变成整体体验的每一个细节。使人无论是独自相处或是与他人相处均处于一个自在、放松、闲适的环境中。

▲ 一层功能布置图@手绘洪东涛


将景观与室内穿插处理,人群的流动仿佛置身一个精彩雅致的园林中,泳池、茶室、宴会、棋牌、瑜伽、健身等功能,让社区老人、孩子、青年、中年人各个年龄层均可以在其中感受到社区的氛围,建筑、景观、室内的融合打造景致、闲适的空间。


▲ 一层内庭公共区域


现在的人们对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极具艺术的特色建筑,能以其所蕴含的视觉美感及情感,使人们产生赏心悦目的感受,美术馆的设计通过艺术审美心理分析,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 二层功能布置图 @手绘洪东涛


通过对室内空间的进一步规划、布局和装饰,创造出一个具有自然美感和生态环保的生活空间。二层融入自然元素,以增加空间的生机和活力,超大落地玻璃令室外景观与室内相互呼应,旨在为住户提供一个舒适、美观、健康的生活环境。


▲ 二层公区空间 @深圳市梓人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既属于室内又属于户外的超长阳台空间,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地点让住户看城市风景。这个地点安全、静谧甚至聚集着一种来自居家的温暖。人站在阳台上实现的或许不止是观看。从城市街道中抽身出来,又从城市的日常性视野中抬高了看的“立场”,使之接近于一种沉思。


▲ 二层阳台空间

▲御湖颂美学馆


建筑充满着逻辑性,来自于功能要求,关注环境场所,关注人的感受与周边环境的回应。建筑主墙体用真石漆,定制化的铝板加型材打造简单的线条和装饰构件,打造轻盈的现代极简建筑。


▲ 室内实景图@深圳市意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三面采光、独门独院,推开门便是一个“小而精”的庭院,南北通透,双庭大宽厅,二层转角大飘窗,转角露台视野开阔,让建筑与自然对话,拉近居者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将自由的自然属性赋予到建筑空间形态中。



04 部品语言

简精极致之美



以宋代生活为研究模板,结合金地的“科学筑家”理念,针对屋檐、平座、挂落、寻杖等传统中式建筑元素进行现代设计手法演绎。品质的要求是从规范化衍生而来,御湖颂建筑设计在行业国家规范基础上提高了某些方面的要求与标准,团队在功能性与美学感平衡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精细化的节点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材料的选择以及难题的解决都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心血。



总图历经多轮生成


▲ 设计之初 场地初探 草图记录

▲ 线性之美,片墙组合穿插的园林关系(图①图②)

更传统直观园林的感受(图③)


设计之初,第一次勘察现场,最初美术馆选址的位置地势平整,距离湖比较近,对现场有个初步认知。此时用地在南面,设计分析了多种可能性。


▲场地在转角 弧形方案和折型方案图


用地在转角:再次踏勘之后,发现西北角的场地较合适,作为半山别墅的美术馆,建筑本身应该体现山地感受,打造一个半山会所。在人流主朝向打造一个悬浮的公共场所,在视觉上也有昭示性和震撼度。视线控制:原本的选址(场地平整)想要望南侧的湖也有困难,并无优势;调整选址之后,通过挑檐之类的视线管控,规避北侧高层与道路的干扰,在坡下做一个完整的宋式园林打造。


弧形方案:用场地等高线高差,12米半坡临崖,圆弧金属屋顶,打造270度环幕园林景致,形成自然动线。圆弧柔和,折型更具冲击力,考虑未来施工,逐步优化更为简洁的折型方案。


▲ 用简单的线条来表达


方案逐步优化,体量打散,散落在园林各处,通过游廊与单体的衔接,打造丰富的游园游山体验。建筑与室内设计多次沟通,通过充分利用选址的原始风貌,最终打造出兼具融合与创新的极致空间格调。




出图基础:平面、立面图全拉通,各体系交接收口关系确保平立面的完整性。


▲场地特殊情况适应性推演


▲模块的衍变与升级


从扩初阶段施工图反提构造图to设计单位确认,到幕墙平立面拉通反提收边、交接口问题to设计单位复模;到设计施工一体化固化分缝分隔。




① 以材为祖


“以材为祖”等比级数划分,重构装饰纹样,结合现代手法和材料,打造全新的现代宋风符号。


▲ 以材为祖 建筑细节图





② 定 制悬鱼


精工匠造,还原宋代建筑神韵,入口定制金地悬鱼,在保留宋风的基础上,让建筑更具标识性。

▲ 定制悬鱼 实景图






③ 双重屋脊


屋脊设计取消了传统戗角装饰和鸱吻的符号,完全使用现代语言及材料进行表达,呈现纤细感、水平感。

屋脊线条采用水泥制件,在底部位置,为收住下口金属瓦,采用两端分叉的形式,将瓦片收至底口。使屋脊线条顺直,收口干净利落。



▲ 双重屋脊 实景图






④ 横杆寻杖


寻杖在转角望柱搭交而伸出,研究宋式建筑中的栏杆,用现代设计语言打造定制化极简的双层绞角造。



▲横杆寻杖 实景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