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定期清理朋友圈的习惯?
反正我有。
相信大家都有种感觉,
一想到曾经发过那么傻逼的心情,就满脸通红羞愧难当,真想掘地三尺时光倒流,删除所有人的记忆。
可事实上,连你自己都不记得那刻如此难过或是激动的心情由何而来,别人更加不会记得。
偶然翻翻朋友圈,我已经有太多状态设置了仅自己可见。
当我们终于做到中学时代渴望着的那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时,才发现独自一人消化所有心情是多么的空洞,寂寥。
想说的太多,却通通难以言说。
但很多时候,“仅自己可见”又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嘈杂的人情世故中,难得有属于自己的一刻,独享时光的静谧,不被世事牵绊,只做当下想做的事。
这件事仅属于我,跟分享无关,跟铭记有关;跟秀、晒、炫无关,跟怀念有关。
我“上锁”的朋友圈里,大都是我和宝先生的合照,我们一起喝咖啡、吃冰激凌、第一次打着赌谁吃那碗巨多的沙冰,又一次默契无比,嗨到极点的聊天截图,我们视频时做的鬼脸,那么多只属于我们两个人,无从分享也不需要分享的照片。
我“上锁”的心情里,更多是自勉和反省,看到父母从年轻到两鬓斑白时暗自发的誓,记录他们从别人口中听到坐飞机的体验时眼神发亮的决心,和清晨朦胧之际,两个人拌嘴的场景。
有些心情,仅自己可见,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02-
有人说,发朋友圈越少的人就越成熟。
我说,发朋友圈越多的人就越寂寞。
因为只有当思念的那个人无法陪在身边时,才会完全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渴望用发朋友圈的方式抒发心情,与无数个可能看到此心情的人分享当下的情绪。
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渴望的是精神共鸣。
成熟和寂寞,都是成年人的把戏,却是最忠诚的瞬间。无论是历经伤痛后无奈的成熟,还是看透了周围的热闹却倍感孤独的寂寞,至少在记录此刻心情的时候,你是完全浮于尘世,忠于自己的。
有的人在朋友圈里很热闹,恨不能分享自己的每时每刻,却在生活中少言寡语;有的人在朋友圈里很安静,默默点赞和评论,却在生活中很开朗。
这不是矛盾的存在,也不是性格的聚变,只不过我们都是惧怕孤独的个体,当我们无法很好地融入现实生活,那就要通过其他的途径,融入到这个更宽容、自由的网络世界。
我们几乎很难在当今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在紧绷和赶时间中奔走,与自己对话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却了了无几。
我们一直想要与自己握手言和,从接受这些仅能自己可见的状态和心情,不就是更好享受生活的开始吗?
-03-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存在风险,每一条朋友圈都存在歧义。
没有人会对你的处境感同身受,有些有感而发在别人眼中变成了矫揉造作,有些情之所至在别人眼中变成了感性爆棚。
我们很难判断在朋友眼中,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就像我们一直认为TA是我最好的朋友,可在TA眼中,其实你的存在真的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