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俞闲话
分享教育经验,激发人生理想,服务青年创业,一起读书旅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王开东  ·  没有一个孩子是废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俞闲话

老俞闲话丨人间美地——松原

老俞闲话  · 公众号  · 教育  · 2025-01-26 11:58

正文




  很多人知道查干湖,但不知道松原,不知道查干湖在松原境内。松原这个地级市,是1992年才设立的。原来这个地方叫扶余,是汉朝时期一个古国的名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松原地处松花江和嫩江的交汇处,两江形成松花江干流,在这里拐了个大弯,浩浩荡荡流向黑龙江。松嫩平原沃野千里,是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此地也是草原文化、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处。往西走是科尔沁草原,往北走是大兴安岭。此地是成吉思汗龙兴的核心地带,至今蒙古文化依然浓郁。自辽金开始,因为三江交汇加上查干湖,渔猎文化非常丰富,是辽帝春捺钵的所在地。春捺钵就是春天行宫,皇室到这里来渔猎。


  在历史上,松辽平原,加上内蒙古北部地区,一直是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民族生息繁衍之地。从东胡到匈奴,从鲜卑到契丹,从蒙古到女真,我们都可以从这片大地上找到他们生生不息的源头。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然后南下或西进,常常横扫欧亚大陆。


  我有朋友去松原工作,两年来一直邀请我去松原考察,我在三番五次爽约之后终于在1月22日得以成行。22日早上,我带着团队坐7点多的飞机飞长春,再从长春坐车去松原。没有想到这天还是小年。我知道东北的过年氛围是十分浓厚的,内心就充满了对过小年的期待。




  到达长春,朋友到机场来接我,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把我带到了一个叫杨家村的地方。朋友说这是标准的东北农村,让我来体会农民过年的快乐。杨家村是二百年前,由山东闯关东的杨家兄弟开拓的,最后一家人拥有几千亩良田。解放后,良田分给了群众,形成了今天二百多户的村庄。村民们在街道上踩高跷,扭秧歌,弄来一台爆米花机现场爆米花,一下子把我带到了童年时代。这里的种地,已经高度机械化,村民们行有余力,种植经济作物和搞农家乐。朋友为了欢迎我,做了新鲜的杀猪菜,大铁锅炖鸡、炖猪、炖鱼,一桌丰盛的美食,把我瞬间拉入过年的快乐,让我想起了陆游的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参观松原城市规划馆)


  饭后,我们去参观了松原城市规划馆,规划馆里,松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扑面而来。这个在古代叫扶余的地方,历经了各种沧海桑田,清朝这里设立伯都讷新城,民国时期,孙中山曾经想把这里打造成南来北往的交汇点,叫东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的松原城,已经是横跨松花江两岸的现代化城市,农业、工业高速发展,旅游业也蓬勃兴旺,查干湖一张名片,每年就吸引了百万游客。由于此地文化交汇,因此有很多非遗传承了下来。我们去非遗体验馆,体验了如何在冰层下面撒网打鱼、如何制作马头琴、如何制作鱼皮画。一张小小的鱼皮,变幻出千姿百态的神奇。


(体验制作马头琴)


(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鱼皮画)


  今天是小年,刚好当地的一些业余文艺团体,在晚上要演一场百姓春晚,邀请我们一起参加。这还是我第一次在东北大地上,看东北人民的歌舞表演。东北人民有着积极、乐观、大度、幽默的个性,他们个性热烈,舞蹈奔放,二人转更是雅俗共赏,充满人间烟火气。我们沉浸在歌舞的喜悦中,并同时为网友开启了直播。50多万网友,和我们一起欣赏了松原百姓过小年的活动。



(参加松原百姓春晚)


  演出结束,汽车行驶在晚上的街道上,街道上过年气氛浓烈,到处张灯结彩、霓虹闪烁,冬天的东北,充满着一种寒冷中的热闹,一种收获后的满足,一种人民顺天知命的安宁。朋友晚上特意在蒙古包里安排了烤全羊,我们一起互相祝酒,引吭高歌,祈祷国泰民安,马头琴的悠扬,把我的心魂,带向这片辽阔的土地。这片土地,即使在狂风肆虐的寒冬,也充满了人间温情。



  在晚上的一醉方休之后,早上起来有点头重脚轻,东北凌冽的气候,是醒酒的最佳良方。早餐后,我们8点多出发,奔向查干湖。这是这次来的重点,也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今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大地上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路上,道路两边的树林上,全部挂满了雾凇,形成无穷无尽的晶莹剔透的世界,犹如进入童话的天地。我们在路边停车,拍摄视频,希望通过镜头,把美景传递给我们的朋友。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引松工程纪念馆。查干湖是一个天然湖泊,远古是嫩江的一部分,上游霍林河曾经是其水源的主要来源,水面曾广阔至六百平方千米,但解放后,河流上游造水库,用水量增加,导致查干湖开始干涸,土地盐碱化。查干湖在前郭尔罗斯县境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76年,县委书记傅海宽,带领全县人民开挖50多公里的运河,引松花江水入查干湖,历经艰难,前后历时八年。当时工程能力落后,所有的土方几乎都是老百姓肩扛手提完成。在开闸放水的一瞬间,老百姓泪流满面,查干湖碧波荡漾。


(松原百姓的铁锹墙)


今天的查干湖,水域面积接近400平方千米,横无际涯、气象万千,百鸟飞翔、游鱼成群,已成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查干湖的渔业,已经成为当地一大奇观,查干湖冬捕,已经是一张尽人皆知的名片。一年四季,查干湖也成为了旅游的热点地,几百万人在不同的季节,来这里吃鱼观鸟,悠游于大自然的美好中。前人的努力,为后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富足。我在这里,向傅海宽这样老一辈的领导者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工程,而是造福人民、永不言弃的宏大精神。


  看完引松工程的故事,我们到达查干湖边上的渔猎博物馆参观,考察渔猎文化的前世今生。渔猎文化,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人类在上万年前,就已经学会了编织渔网,捕鱼为生,这一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查干湖的捕鱼,和古代的渔猎文化,血脉相连。在这里,我还见到了《最后的渔猎部落》一书的作者曹保明老师,我们一起探讨了渔猎文化的前世今生。


(鱼垛)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查干湖渔场,渔场的院子里,堆积起高高的鱼垛。这些大鱼都是这两天从湖里捕捞上来的,装箱之后很快就会发到全国各地,走上春节热闹的餐桌。年年有鱼既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祝福,过年时分,如果饭桌上没有鱼,就没有了氛围,就不能叫过年了。如果有一条查干湖的大鱼,那就能为主人挣得足够的面子。朋友安排在边上的酒店,专门给我做了全鱼宴,满满一桌的大鱼,胖头鱼、大白鱼、草鱼等,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我大快朵颐,张口大吃,直到心满意足。


  饭后,我们驱车开上了查干湖的湖面。今天,在湖面深处,春节前的最后一场冬捕活动正在进行。现场的冬捕活动对游客开放,在冰面上有标识,大家只要按照标识,在冰面上开车前行,就能到达捕鱼现场。查干湖的冰面有一米左右厚。渔民在冰面上打洞,让渔网在洞与洞之间穿行,形成渔网包围圈,然后再通过马拉绞盘,把渔网收上来。渔网总长度有两千米左右,从撒网到把鱼全部收回来,要七八个小时。


(鱼把头送给我的大鱼)


我们去看的,只是最后收网的时刻,此前,渔民已经辛苦了好几个小时。如果运气好,一网能够打好几万斤鱼,运气不好,也有空网的时候。到现场,我们看了萨满舞蹈表演,看大网一点点收上来。大鱼开始在网中出现,随着渔网收紧,大鱼成群结队出现,越来越多,鱼跃人欢,游客欢腾。大家内心喜悦,抱着各种大鱼照相留念,其中有一条最大的胖头鱼,估计已经长了20多年,我几乎抱不起来。鱼把头说要把这条鱼送给我,我反复推谢,最后只能恭敬不如从命。渔民说,这一网鱼,是年前打出来的收获最大的之一,看到渔民脸上丰收的喜悦,我内心充满欢快,充满一种连接远古的感情冲动。



  观看完冬捕,我们开车离开查干湖,在湖边,朋友们用蒙古美酒和歌声为我送行。一天半的行程,我已经对松原这片土地依依不舍。朋友和我约定,等待初夏时光,再过来看鲜花盛开,百鸟飞翔。


  感谢松原,感谢松原人民,让我度过一个美好的小年。祝福祖国和人民,在新的一年,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