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被动型指数基金比主动型基金容易,选择上市公司也比选择主动型基金容易。
被动型指数基金的透明度最高,又有原则。
用Smart Beta编制的
指数因子优选组合
,用红利低波编制的
红利低波时代组合
,都是如此。
指数因子优选组合成立于2023年2月23日,至2023年8月22日正好半年了。收益-1.68%,业绩基准是-6.25%。同期指数型基金的收益是-9.92%。
数据来源:雪球App
近半年来,指数因子优选组合的业绩与中金300指数基金的比较相近,都跑赢了指数型同类平均的收益,更跑赢了主动型同类平均的收益。
持仓包括Smart Beta策略的消费红利指数、MSCI中国A50指数、中金优选300指数、标普红利指数,全球优秀行业的全球医疗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包括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指数因子优选组合均衡,长期能够拿得住。上涨多,回撤少,进可攻,退可守。
既然收益一样,为什么不直接买中金优选300指数?
因为未来不知道哪个Smart Beta因子会表现突出。如果满仓消费红利指数和MSCI中国A50指数,近半年的收益也会差。
如果好,
全仓纳斯达克指数,也会均值回归。
有的投资者说不会的,中国市场不如美国市场,纳斯达克指数是全球市场。但是,追捧2015年的中小创的时候,追捧2021年的消费行业的时候,极少有那么说的,结果呢?
如果均衡配置,为什么不自己直接买就行了?
答案,对于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好像有些矛盾。
如果自己买也可以,但是有些指数越涨越高,比如纳斯达克指数。
如果初始比例是10%,因为上涨得好,可能权重自动上涨至12%了。
如果月月买入基金组合,而且不是一键买入投顾组合,非常可能下次买入时不会投入12%,可能认为高了,连2%也不投了。
会认为投顾组合上涨了不降低仓位,再投是不是不合适了。答案,对于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好像有些矛盾。
所以,投顾组合是一个原则,固定原则,定期不定期调仓,只要持续一键买入即可。
对于组合中没有的资产,像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我也自行配置了一些。
即自行构建公司组合+基金组合,包括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投顾组合的模式,还有配置可转债等等。
红利低波类型指数也非常优秀。红利低波时代投顾组合有专门的配置。
持仓包括红利低波策略的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港股低波红利指数,境外优秀指数的恒生指数、日本精
选、标普500指数、越南指数,
还有点主动型的基金。
无论红利低波指数,还是境外优秀指数,都是低波稳定的。
红利低波时代投顾组合刚刚成立,根据业绩回测,2020年以来可以略微跑赢红利类型的全收益指数。
以下是七只红利低波指数的编制方案对比,摘自华宝证券私人财富,整理得比较全面。
红利低波时代投顾组合配置精选红利低波指数基金为主,配置境外基金和主动型基金为辅。
组合刚刚成立,又是一个值得可以持续跟踪的投顾组合。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达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