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求实药社
聚焦生物医药领域最热点资讯、行业报告、技术解析及大咖专访,期待成为每个生物医药人的职业发展好伙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巨星陨落!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逝世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东华王刚、孙恒达/川大冯良文《AM》:直接微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澳大张宣军、黄冠豪团队/南科大吴长锋团队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求实药社

离大谱!曾经18A最靓的仔!现金濒临枯竭还去做理财?

求实药社  · 公众号  ·  · 2024-07-09 12:12

正文



幸福的Biotech都是相似的,不幸的Biotech各有各的不幸。

在年内股价暴跌超过8成,市值已经只剩下3亿多港元之后,港股18A上市的Biotech企业圣诺医药,突然爆出一个理财大雷。

2024年7月8日,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由于公司认购的基金所投资的私募债发行人可能违约,预计公司投资基金可能出现重大亏损。

这是一笔圣诺医药认购的总投资金额达到2000万美元的私募基金份额,该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管理,及截至该公告发布日期,圣诺医药只赎回20万美元。

根据此前的公告,圣诺医药分别于2022年、2023年认购1500万美元、500万美元上述基金的独立投资组合股份,该独立投资组合的主要投资策略是投资于多个国家(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及中国)的首次公开发售候选公司、二级市场股票及债务工具。

圣诺医药在公告中表示: 根据公司与投资经理于2024年7月4日的讨论及董事会进行的初步评估,于本公告日期,董事会预计投资经理可能会报告基金出现重大亏损。董事会保留追究基金管理层(包括投资经理)责任的权利,以挽回该事件造成的损失。

但是稍微了解一下投资市场的人都知道,在基金所投资的标的出现问题之后,试图通过追究基金投资经理的责任,来达到挽回损失的目的,其可能性微乎其微。

作为一家尚未实现盈利、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支持自身研发和运营的Biotech公司,为何斥巨资投资如此高风险的私募基金?恐怕这才是圣诺医药需要反思的问题。

事实上,自从2024年以来,圣诺医药九各种风波不断,公司股价也从年初的36港元/股左右暴跌至现在的4港元/股,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

2024年3月7日,圣诺医药 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陆阳所持有的156万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78%,在2024年3月7日被强制出售。
此次股份的强制出售,是由于陆阳在接到保证金补缴要求后,未能及时满足补缴要求,进而触发了强制出售机制。
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大跌,中小投资者受损严重。
尽管圣诺医药在公告中强调,本集团业务营运及其研发工作并无重大不利变动,管理团队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有中小投资者对此反驳:大股东的股份被强制出售,导致股价大跌,这难道不是“重大不利变动”吗?如果管理团队对公司长期发展真的”充满信心“,为何又坐视自己的股份被强制出售呢?
很快,所谓的“管理团队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被事实打脸。

2024年6月3日,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称,首席医务官Francois Lebel、首席财务官叶永基已于5月31日双双辞任。

就在此前不久的5月17日,圣诺医药的首席战略官戴晓畅博士也因为个人理由而辞职。

在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内,三位"首席"竞相离职,不知道所谓的“ 充满信心 ”从何谈起。

事实上,离开公司的不仅包括高管,更多的基层员工也在用脚投票。

公告显示,圣诺医药的雇员数量从2022年年末的225人减少至2023年年末的145人。也有媒体报道,截至今年4月初,公司的雇员数量锐减至70人级别。

此次的理财暴雷,无异于在已经流血的伤口上,又狠狠撒了一把盐。

公开数据显示,圣诺医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的1.05亿美元减至2023年底的0.24亿美元,在超60家港股18A生物医药企业中排名倒数。

如果2000万美元的理财再血本无归的话,圣诺医药的现金流将进一步枯竭。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公众号发布的各类文章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删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