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对于6月20日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所提及的重点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民生证券点评:
本次 《 计划 》 整体上承接了过去《大气十条》的指引工作,要求各省份确保全面 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 ,主要内容包括,
四个行动重点:
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 PM2.5 ,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 剔除珠三角新增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 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 ;
优化四大结构 :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
强化四项支撑:
环保执法督察、区域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
实现四个明显:
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三、2013 年“两高”司法解释的出台,推动了危废处置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且伴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危废监管的趋严,广东、湖南、山东等不少于9个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本省的危废处置“十三五”规划。
广发证券点评:“十三五”是地方政府集中部署危废处置规划的第一个五年,将开启危废处置行业的快速成长期。从各省“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来看,大部分省份规划2020 年实现危废处置利用率90%以上,实现处置能力和产生种类数量的匹配。
各省危废十三五规划新增的处置利用规模都比较大,广东新增156%、浙江新增156%、福建新增164%、四川新增5 倍(基数小)、河北新增33%、山东新增5.4 倍,说明当地处置缺口较大。
各地规划的新增危废产能中,无害化占比较高,广东占70%以上,浙江新增无害化76 万吨vs 资源化25 万吨,福建占56%以上,山东占32%(资源化处置需求相对较多)。
当前危废处置行业供不应求,危废处置行业在环保各子行业中呈现出突出的盈利能力。
同时,危废处置的支付方是产废企业而非地方政府,危废处置应收账款较少、经营性现金流较好。清废行动第一阶段清查出3800多万吨固废,加之个别地方政府领导因危废处置监管不善受到处罚,或将“自上而下”推动危废处置需求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