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学会small talk之后,我再也不怕电梯遇导师啦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 2024-08-10 20:00

正文

作者 | MAY


讲个鬼故事...



这一天一切如常,你结束了实验室的工作之后踏上电梯,按下一层,一边随手刷着朋友圈,一边盘算着今晚该吃些什么。电梯停了,门缓缓打开,你正准备迈步出去,却迎面撞见一个人——你的导师。Ta的出现让你所有的好心情瞬间烟消云散,只见ta笑眯眯地看着你,走进了电梯。



这时你停转的大脑突然恢复了运转,忙不迭地问候了一句:“老师好。”接下来时间仿佛停滞了,电梯里安静得只剩下排风扇呼呼的风声。尴尬的气氛让你急中生智,脱口而出:“老师也是回家吗?”话音刚落,你就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从那天起,你再也没有在下班时乘坐过电梯。



电梯里遇到导师这种 史诗级尴尬冥场面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之所以觉得尴尬,是因为出于礼貌觉得应该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具体该说什么,所以陷入了沉默和尬聊极限二选一的境地。



(图源网络,侵删)



这个时候,要是掌握了small talk的技巧,也许就能巧妙地化解尴尬。



语义上的small talk, 社交上的big talk


Small talk,指的是在非正式场合中,无特定意义或实际用处的礼貌性对话,对话主题可以是天气、最近的生活和计划、心情等,类似于“你吃了吗”“最近在忙什么”之类的寒暄。尽管small talk经常被认为毫无意义,只是在聊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话题,但其 真正的价值往往在于社交功能 ,而非语义层面的信息传递。



日常对话往往在两个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在语义层面,我们通过语言沟通想法和信息。但除此之外,对话也是一种社交行为,在社交层面上,言语不仅传达字面含义,还承担了安慰、承认、拒绝、鼓励,或者是填补沉默的社交功能。语义和社交属性的占比会随场合而变化。在一些正式场合,对话的语义功能优先,我们会尽可能高效地传达信息;而 在非正式场合,人们更多需要通过交谈释放积极的信号,或者仅仅是避免尴尬,这时small talk就派上用场了。



表面上有一搭没一搭的small talk背后,其实是 交谈双方为了维护这段关系付出的努力 。同时,small talk的话题往往轻松日常,不会触及敏感话题,



(图源网络,侵删)



small talk的小技巧


/ / 多问开放式问题


像“今天过的怎么样?”、“最近忙不忙?”这类万金油问题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合。如果知道对方最近的一些行程,也可以问一些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你上周去旅行玩得怎么样?”。当然,如果是和导师或上级交流的话,可能更好的方式是让对方主导话题走向。但如果对方迟迟没有开启话题,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打破沉默。研究发现,在谈话中向对方提出问题能够可靠地预测他们在谈话后有多喜欢你 (Huang, 2017)。



Small talk的核心就是让交谈流动起来,调动气氛,所以在回答这类开放式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多做一些引申, 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比如。当被问到“最近忙不忙?”的时候,除了回答“忙”或“不忙”之外,还可以谈谈自己最近有什么计划,再顺带问问对方最近忙不忙。



(图源网络,侵删)



/ / 积极倾听,适时追问


积极倾听并不仅仅是点头和回应,还需要捕捉对方话语中的线索,循着这些线索抛出新的问题,推进谈话。 这种追问既向对方表明你在认真听他讲话,也能让聊天不断深入。比如,当老板提到最近有一个会议要参加时,可以追问一些关于会议的具体细节,询问有哪些人会去,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要汇报什么内容,会持续几天等等。



/ / 减少自我客体化,更多关注谈话本身


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在small talk中感觉尴尬和焦虑,是因为我们时刻关注自己在谈话中的表现,担心因为某些差错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自我客体化”(self-objectification) ,即 通过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和评价自己 ,而不是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除了带来紧张焦虑的情绪,这种自我客体化的倾向还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分配,使得我们更多地反思自己刚才的表现和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表现,分配给谈话本身和倾听对方的注意力就会减少,这样反而更容易使谈话陷入尴尬。所以,与其过度关注自己的表现,不如 更多地关注谈话的内容和对方的反应 ,使对话更加自然流畅。例如,当话题涉及到自己过去一周的研究进展时,与其因为担心“导师会不会觉得我的进展太慢”而焦虑,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真实状况、目前遇到的困难,并关注导师的实时反馈。



(图源网络,侵删)



/ / 及时结束,终结尴尬


Small talk这种与不熟的人之间进行的无目的谈话,很容易陷入推进或结束的两难境地。有时,谈话可能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等、节奏不一致等原因难以继续,甚至陷入长久的沉默,这时与其脚趾抠地,不如 找个借口大胆结束谈话 ,比如可以说,“一会还有节课,我先走了”,让双方都能从尴尬中解脱出来。



(图源网络,侵删)



Small talk既不是一无是处的无效社交,也不是缓解尴尬、建立关系的唯一解,它 只是社交的一种形态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进行small talk所消耗的精力不同,带来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必为了取悦他人而勉强自己进行small talk,也不必因为想要学习small talk而感到羞耻。 愿我们都能在周遭的喧嚣中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 非常讨厌“尬聊”怎么办?——简单心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