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宝典  ·  iMeta | ... ·  昨天  
生物制品圈  ·  喷雾冷冻干燥的设计和工艺考量 ·  3 天前  
生物探索  ·  Nature | ... ·  2 天前  
BioArt  ·  Nat Commun | ... ·  2 天前  
BioArt  ·  Cell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任这人世间,谁也逃不过那七宗罪 | 黑色周末专栏

枪稿  · 公众号  ·  · 2019-01-20 21:30

正文



纽约有八百万人,便有八百万种死法。


因为,谁都摆脱不了这个光怪陆离的罪恶城市。


郝建教授今天重温《七宗罪》,这部冷酷到底的新黑色经典。





谁要听疯狂布道者的厌世箴言

文|郝建


作者简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现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如果不是一流作者,就算你走狗屎运想到这么绝的创意,也写不到这么细致、有力。安德鲁·凯文·沃克(Andrew Kevin Walker)是一流作者,《七宗罪》便是他写出的绝妙好辞。


这部作品没获得过什么重要的奖项,但我把它和《唐人街》《冰雪暴》《老无所依》等影片一起列为 黑色电影新经典 。它那个绝妙、惊人的设计是:连环杀手成功地激怒警察把自己击毙,完成了“作品”。本片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我欣赏它的次数越多,就越不想看它的结局。这种主动寻求的难受与我们我们看恐怖片里的体验一样,是一种美感。


该片在1996年奥斯卡奖上只获得“最佳剪辑”一项提名


01

与许多黑色电影一样,《七宗罪》里的反派写得 非常恶,非常美 。就他们在叙事结构中的分量和作者塑造他们所显示出的功力而言,应该被认定为故事的一号主角。提到《老无所依》,我们总先想起杀手齐格而不是埃德警长;赞叹《日落大道》,焦点总在永远风华绝代的诺玛,而不是那个好莱坞二三流编剧。


黑色电影里的反派角色往往更吸引人,图为《日落大道》里的诺玛


《七宗罪》中的杀手也是这样,他让人细思极恐。


虽然杀手杜约翰在结尾时才露脸,然而仔细回味,我们发现这个角色一直在场。那一件件充满“创意”的杀人案件,都是在写这个人。


最终,他出场了,极其震撼,极有冲击力:他浑身是血,高举着两手走进警察局,而警察局居然没人注意他。他连连高喊“警探!警探!”。曲终奏雅,疯狂凶手成功激怒警察枪杀自己,完成了他的意志,彻底赢得了全局!这个结局把影片的黑色主题强化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自投罗网的凶手其实在下一盘大棋


其实,他早就出场了。与片头字幕同时,观众看到一组短促剪辑的视觉形象:一个男人用剃刀口割下自己的手指尖,这只手划掉一本书上关于性的描写,匆匆忙忙地在空白处书写评语。这只手拿着一张大眼小孩的照片,用墨涂掉他的眼睛乃至整个面孔。这只手又小心翼翼地刻掉一张美钞上面的“上帝”这个词……演职员表的字幕是十分粗糙的手写体,晃来晃去,又有许多乱七八糟的划痕,好像是一个情绪纷乱的人在奋笔疾书。


片头毛骨悚然的画面让反派角色更具神秘


这些古怪而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预告了一个混乱而又激情燃烧的人格。这是一个意志力超强,计划极其严密而又耐性极高的凶犯——精神变态又性无能的连环杀手。


他与警察玩起智力游戏。他早就切掉了自己的指纹,在每个案子中都抹去自己的痕迹。同时,他又精心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引导警探发现下一个案件。“贪吃”案中,他逼迫受害人吞下他拖动冰箱时刮擦塑料地板落下的碎片。而他拖动冰箱是为了在后面的墙上留下“Gluttony"(贪吃)的字样和一张字条——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一句诗:“路途漫长而艰苦,地狱一出即光明。”从这句诗,警官萨默塞推断出凶犯是在传教,命案中蕴含着他的讲道主题。


杜约翰经济富裕独立,智力超群。他的语言如同十四行诗一样美丽而富有哲理。他有完美、坚定的理论自信:“ 想要人听你说话,拍拍他肩膀是不够的,你必须用重锤敲醒他们,这样人家才会仔细听你所说的 ”。


他用诗意的狂想来宣讲自己的教义和信条,用自己残酷、血腥的“作品”来警戒世人。


完美的杀手终于完成他惊世骇俗的“作品”


凭借着智慧和不懈努力,萨默塞和米尔斯找到了杜约翰的家,也是杜约翰的创意孵化园和犯罪起跑点。一个血红色的十字架,两千多本笔记本,写满各种话语的纸片记录了他的精神状态。罪案现场的照片和下一个作案目标的照片是他的施工图纸。对于今天的世界,他愤世嫉俗,很有些看法:“人是可笑的傀儡,在破舞台上起舞、跳舞、做爱、作乐,完全不关心世界,不知道自己毫无价值”。


杜约翰的独白自有其逻辑,很有魅力。可怕的是,杜约翰这种“讲道”方式还就是他引起世人注意的有效方式。与闯进幼儿园和小学砍杀儿童的罪犯一样,这种吸引注意的方式和自我宣传必须在心理上抛弃迄今为止的所有文明成果和公认的交往伦理。


扮演杜约翰的是 凯文·斯派西 ,他的名字本该放在字幕头一个,但他为了让观众对凶手的身份感到惊奇而坚持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作为补偿,制片人将他名列片尾字幕第一名。


影片中的光头造型,也是来自扮演者凯文·史派西的建议


02


邪恶角色写得绝,他的对手也写得立体、让人信服,这才能扛得住他。


作者没有完全让我们跟随杜约翰,完全昏庸被动地认同他的自说自话,所以设置了 萨默塞 的形象与之抗衡。我们看到一个冷静悲观、即将退休的老警探,他独身一人居住,靠节拍器催眠才能入睡,他再不会积极地去接手案子。


萨默塞 眼里的世界与杜约翰几乎差不多: 世界是杂乱无章的 ,人性的邪恶和冷漠让他极度惊讶和失望。只不过, 萨默塞 是理性和法治的维护者,他看破红尘但依然选择挺身抗恶。他不能坐视杜约翰疯狂滥杀,虽然退休在即,他也不想管这个案子,但他还是跟米尔斯一起去追凶。


作者描写这个人物所使用的笔触也跟这个人物的性格相匹配,那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笔触,往往并不把自己的意图解释清楚。 萨默塞 提醒米尔斯从宗教文学的七宗罪入手来考虑问题,但只是不显山不露水地暗示。后来他们找到杜约翰的家还是通过图书馆的阅读人员统计名单。


来自老警探的善意提醒


在犯罪现场外面, 萨默塞 拒绝了米尔斯给他带来的咖啡,找到线索开车奔赴现场时,他看到米尔斯在喝咖啡也没吱声,这些无言的行动写出了一个老警察和新警察的区别。米尔斯大概没仔细想过,在进犯罪现场之前,最好不要灌得满肚子茶水,因为不知道在现场会看到什么恶心东西,你不敢保证自己的胃不被血污和肢解的尸体刺激得翻江倒海。在影片中,我们多次与米尔斯一起在犯罪现场看到这些极度恶心的污物和血腥。


青年警探米尔斯是 布拉德·皮特 扮演,他自信、勇敢。他不会读法国作家萨德的名字,不相信老警察 萨默塞 能够在图书馆找到犯罪动机。


年轻的警探自有一套逻辑


米尔斯与妻子的爱情写得温馨而顺畅,编剧把 萨默塞 也自然地引进了小两口的关系中,成为翠西的倾吐对象。而怀有身孕的翠西被杀害成为打垮米尔斯的最后一击,那是本片走向高潮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七宗罪》中有些看似无关的笔触真让人惊叹。这些闲笔既具有极其重要的戏剧功能,又坚实地踩在人情事理上。翠西跟 萨默塞 谈论自己怀孕,这是很奇怪的一次交心。照一般道理,翠西跟丈夫的同事犯不着说这些烦恼。但仔细回想他们两人在餐桌上会心的大笑,加上翠西这时的境遇,她在这个陌生、阴冷、潮湿的城市就是会,也只应该跟这个黑人老警察絮叨一下自己的焦虑。如果再琢磨这段对话的戏剧功能,那又有不知多少前铺垫后索引的功能。这里编剧还顺笔一带,写出了 萨默塞 的前史。难怪这个剧本安德鲁·凯文·沃克要写两年。两年,要给我五、六个剧本总写出来了吧。


萨默塞 这个人物在主题观念上对压倒性的黑色构成了些许调节与抗衡。


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老警探,是影片少有的正面角色


结局段落中,杜约翰引诱 萨默塞 和米尔斯去旷野实现自己的最后疯狂。这里有一场精彩的汽车内景戏,总长7分50秒,共121个镜头。车中三人镜头的调度和剪辑绝对漂亮,视角丰富,各有意味。


在这段哲学意味浓厚的辩论中, 萨默塞 充分表现了自己的理性。杜约翰振振有辞,而米尔斯的反驳却不那么有力。这时, 萨默塞 开口,用富有坚硬逻辑的反诘顶住了杜约翰的邪恶宣讲:既然你自己“没的选择”,你只是“被神选中”来实行警世措施,为什么还会这样欣赏自己的杰作,还会对“世人记住我”这样耿耿于怀?


这段精彩的车内戏,是正邪两方的直面较量


萨默塞 的行动提供了与强大横行的邪恶相抗衡的东西。这是剧作法设置对抗元素的需要,也是一个理性、向善的人面对这个世界必须坚持的坚硬逻辑。


七宗罪案最终还是在血色和杀手的胜利中结束,米尔斯被警车带走。落日余晖中,在黑色世界中摸爬滚打,饱经沧桑的 萨默塞 颓败失落:“海明威曾写道:‘世界是美好的,值得为它奋斗。’我同意后半句”。


世界是美好的,值得为它奋斗。我同意后半句


03


视觉处理 是黑色电影的重要特征,诸多大家在这一领域竞相炫技,每每飞出些华彩乐段。我们看到《公民凯恩》《色戒》《双重赔偿》《缺席的人》这类通篇都注意营造黑色视觉风格的作品,也看到《落水狗》《低俗小说》《冰雪暴》这样用血腥作为重要视觉元素的黑色电影。就摄影造型看,本片自觉地使用了黑色电影的成规,它既有光影处理方面的黑色风格,也十分强化地使用了血腥主题作为视觉元素。


在使用这些成规时,它又有独特处理, 形成了创造性的破格和翻新,推进和革新了传统黑色电影的视觉系统。


我们看到,分割的空间和大光比时常是用侦探在昏暗犯罪现场的手电筒造成的,晃动的白光与幽暗的环境形成了明暗对比。被切割空间加强了视觉上的不稳定感。这种幽闭的恐怖和近乎偏执狂的绝望气氛,隐含着影像的社会意蕴。


充满雾气的街道、大雨浇灌城市,这些都是黑色电影的常用视觉元素。本片中,大雨连绵不停下了一个星期。这使本片的摄影造型造成了更强化的视觉效果,这种更新也许对以后的电影创作提供了营养。


《七宗罪》既自觉使用了黑色电影的成规,也更新了黑色电影的视觉系统


在杜琪峰的黑色强盗片 《文雀》 中,我们看到了大雨中盗贼们在街道上炫技和决斗;在娄烨的 《紫蝴蝶》 中,我们也看到了持续的大雨滂沱意象。


本片最后一场,摄影造型又变成视觉开阔的沙漠空地。这里的视觉处理笔触一反全片前面的阴雨灰暗,沙漠旷野与城市中的封闭空间形成了对比。这个空旷的、一目了然的空间使得杀手的诡计安排更加玄妙,使观众更加感受到两个警探的莫名和紧张心理。


本片画面中出现了许多大面积的阴影和逆光拍摄的主体,大光比的硬调子营造出典型的黑色电影风格。片中许多地方用了底光照明,让人脸显得有点怪异。许多画面都用警车的铁网、栏杆、窗户等来构成构图分割。


被万般分割的画面,更像是通往地狱


04


米尔斯最终被黑色的世界所吞没,深谙世事的老警官 萨默塞 也没能掌握局势,杜约翰牵着他们的鼻子,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可以看出,黑色电影跟一般的警匪片,跟福尔摩斯、马普尔小姐为主角的侦探片绝不是一回事。在黑色电影的世界中,侦探总是在一个荒诞的、几乎找不到意义的世界中寻求解决之道,他总是失败,总是被打得头破血流。


影片的结局是米尔斯得知妻子遇害,愤怒到失控中射杀了前来自首的凶手,这就让凶手得以实现他的“七宗罪”构想。本片投资方新线影业的主席认为这太过黑暗,不允许用这个结局。布拉德·皮特为此与之叫板,说如果要改结局他就退出拍摄,最终投资方不得不让步。


反派实现七宗罪构想的结局将影片推向了最高潮


导演大 卫·芬奇 说:“这部电影描述处于完全失控状态的世界,是一个被涂黑的世界”。 萨默塞 说“怎么能把孩子带到这种世界来”,他“无法理解这一切”,要“离这越远越好”。他的感叹让我想起《老无所依》中的埃德警长,他们两个都是再也看不懂这个世界。


作者展示了一个肮脏黑暗的世界,展现了人性在理性外衣之下的邪恶本能。杜约翰有一种疯狂的激情和快感,有一份带着狞笑的自信和得意。


对于这种激情和诗意,我们必须坚持文明社会那似乎平庸、无奇的正常,我们只能告诉杜约翰之类的天才:你是个疯子。如果听任你这样独特的诗意天才挥洒自如,我们人类社会就会有很多人死去。


人类社会总会有权力和压迫,有凶杀、色情和尔虞我诈。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纽约有八百万种死法,这个世界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那不敢面对的黑暗一面。暴雨荡涤后的世界也依然罪恶横行,也还得靠理性和正义来支撑这个世界。


但这部作品是以凶手大获全胜为结局,我们再次品味艺术处理的悲观与绝望。


或许,我们去电影院不仅仅是汲取某种道德营养液而是通过欣赏形式主义的华彩乐章来再次确定人的自信和共同伦理的力量——人类必须面对邪恶和荒诞。杜约翰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罪行制造了黑色电影的又一个幽暗篇章。表现这种幽暗让我们看到人能够黑暗、残忍到何种程度。这让观众能够对人性有一个更加严肃的、丝毫不回避的拷问。


“认识你自己”这也许就是黑色电影的“善之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