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由于急性心力衰竭,当代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杨颂斯(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在他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不幸的消息传出后,许多音乐家都对此表示了沉重的惋惜与哀悼。
小提琴家莱昂纳多斯·卡瓦科斯:“
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我很荣幸能与他有过多次合作。他的去世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
。他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还是一个充满着奇思妙想的罕见生命。我们都会想念您的,愿您安息。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感谢您!”
大提琴家斯蒂芬·伊瑟利斯:“听到马里斯·杨颂斯的去世消息后深感悲痛。
他是一位真正为音乐而奉献的音乐家,并激励着其他人同样如此
。他一定会被人们怀念,成为向上的力量。”
的确,这是一位将毕生都献给音乐事业的指挥大师。有家族心脏病的他,早年曾因突然病发倒在指挥台,后来匹兹堡的外科医生在他的胸口安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但杨颂斯并没有就此退休,休养些时日又很快回到舞台,即便胸前戴着起搏器,面前放着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所设置的扶手,也丝毫没能消磨掉杨颂斯对音乐的一腔热忱。
在其暮年时,曾有幸观看过他现场音乐会的乐迷回忆道:“演出前我近距离见到了台下的杨颂斯,他看起来苍老而虚弱,走路甚至还微微颤抖。然而,演出开始后,当我看到台上激情四射神采奕奕的老人,简直不敢相信这与刚刚和我擦身而过的是同一人。”
杨颂斯的音乐听起来热情洋溢、对比鲜明、自然流畅。他
最擅长诠释的是俄罗斯及东欧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中期到晚期的作品
,同时,
对于德奥系古典主义以及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也颇有建树
。
他长期
以富特文格勒严谨与极具深度的指挥方法为标杆,同时也受到了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扬两位大师的点拨
。他在音乐上“拧毛巾”的处理手法曾一时传为佳话,就是一种在乐句结尾处突然加速,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的处理。
杨颂斯曾在多个世界级乐团担任首席指挥与音乐总监,其中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任职被公认为他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履历”,经他带领下,两个本就基础牢固的乐团更是如虎添翼,在国际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非常可贵的是,杨颂斯对这两个乐团并没有“一概而论”,而是
精准把握并充分发挥了其各自的特点与长处
,他领导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总是呈现一种偏暖和柔和的色彩,作品中充满着古典人文主义色彩。而在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时,则更多的呈现出一种亮丽、洁净的音色。
此外,他还曾一手撑起了奥斯陆爱乐乐团,比起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这个挪威乐团的根基并不那样雄厚,却
因杨颂斯的领导,在短短十几年中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顶尖乐团之一
。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外界称“杨颂斯的离去是当代指挥界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