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
2012
年
10
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是目前深圳大学和深圳市唯一的人文社科类博士后流动站。建站
5
年来已有
98
名博士后进站工作,在站期间共获各类纵向课题
39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26
项,广东省哲学社科科学规划课题
2
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
篇,出版专著
4
部。
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是广东省
“
攀峰重点学科
”
,设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在深圳大学具有
“
四个唯一
”
:
1996
年首批唯一文科硕士点;
2006
年首批唯一文科博士点;
2011
年首批唯一文科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2
年首批唯一文科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重要创始人为著名经济学家苏东斌教授,学科带头人为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教授。本学科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科研教学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
23
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3
名,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4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名。本学科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特区实践,以研究市场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力求探索现代经济学一般规律。
“
时代特征
”
、
“
中国特色
”
和
“
国际化
”
是理论经济学学科的三大特色。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是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依托单位。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前身是
1983
年深圳大学创校之初成立的特区经济研究所,
1996
年更名为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
2001
年经教育部专家组评审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是一个极具特色、在国内外已享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机构,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专门研究经济特区问题的学术机构。
研究中心的学科团队秉承
“
三个坚持
”
(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坚持经济特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坚持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问题研究)和
“
三个突出
”
(突出学术原创性、突出学科特色、突出学术研究的国际化)的理念,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在特区问题研究与学术交流方面已形成六大品牌:中国经济特区论坛;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论坛;中国经济特区研究工作联席会议;《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辑刊);《建议活页》(内刊)。
为不断推动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科发展,吸收高层次优秀人才充实到科研教学队伍之中,本流动站在以下主要研究方向长期招聘国内外优秀人才: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应用、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行为与金融创新、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其中
2018
年博士后招聘计划如下。
(一)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
(二)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应用
(三)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
(四)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
(五)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六)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七)经济行为与金融创新
(八)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
本流动站已成为校内相关学科与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跨学科平台
,
初步形成跨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目前包括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法学院、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心理与社会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高等研究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全校
12
个学院或研究中心依托本流动站招收培养博士后。
部分依托流动站招收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的其他院所链接如下: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http://bs.szu.edu.cn/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http://ma.szu.edu.cn/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http://ici.szu.edu.cn/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http://cbl.szu.edu.cn/
为落实深圳市《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发挥高校理论研究和地方实践经验的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深圳前海研究院、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深圳市公平贸易促进署、深圳市光明新区经济服务局、中共宝安区委党校等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有关单位与本流动站开展博士后培养合作,另外,以及根据《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与本流动站简历深哈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开展博士后招收、培养和合作研究工作。部分与我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部分合作机构的招聘信息链接如下(供参考):
深圳航空招聘信息参见:
http://www.yingjiesheng.com/job-003-196-382.html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参见:
http://fgw.harbin.gov.cn/tzhgg/yjs/2017/12/9852.htm
中共宝安区委党校,招聘信息参见:
http://www.ccsezr.org/news/news_detail.php?newsid=3717
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参见:
http://www.yingjiesheng.com/job-002-527-171.html
1.
深圳市待遇:
(
1
)按深圳市人事局有关博士后考核与津贴发放标准,
12
万元
/
年(免税)。
(
2
)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并与工作单位签订
3
年以上合同的,提供
3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
3
)出站博士后符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条件的,可以申请购房补贴。
2.
深圳大学待遇:
(
1
)基本待遇:
7000/
月(税前),按月发放,发放两年。
(
2
)优秀博士后入站奖励计划:
2000/
月(税前),发放两年;奖励对象为:进站时为
33
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在
1
年以内(以博士后到校报到时间为限);同时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前
200
名高校(包括国内)应届或一年内毕业;②在权威期刊(《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顶级、权威学术期刊目录(
2013
版)》)发表过
3
篇以上学术论文。
(
3
)未享受政策性住房福利待遇的博士后,可获得同等中级职称的住房补贴。
(
4
)科研奖励: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者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博士后,深圳大学按规定给予科研奖励或配套资助。
(
5
)符合学校人事部门政策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优先竞聘深圳大学正式教师职位。
3.
合作导师科研津贴:根据合作导师安排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合作导师将给予不低于
1000
元
/
月的科研津贴。
4.
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本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参照深圳大学教职工办理。
1.
完成合作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
2.
博士后应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积极申报各级科研奖励。
3.
博士后在正式刊物或媒体上发表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均须以深圳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4.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博士后出站考核的学术论文要求:须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4
篇,或
2
篇权威期刊文章,或
1
篇顶级期刊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是指北大版核心期刊,
“
顶级、权威期刊
”
指《深圳大学人文社科顶级、权威学术期刊目录(
2013
版)》中所列的期刊。
其他管理要求参见《深圳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深圳市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以及国家有关博士后管理规定。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质好,行为端正,无违法犯罪纪录。
2.
获得经济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不超过
3
年,或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进站前能获得博士学位),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3.
全脱产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4.
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博士论文摘要、代表文章等材料发到
Email:
[email protected]
,
并请注明应聘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合作导师、高校人才网。
5.
已通过初审的申请人需按合作导师要求提交博士后研究计划(
3000
字以内)。
网址:
www.ccsezr.org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电话:
0755-26558693
联系人:陈老师
通讯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
3688
号深圳大学文科楼
7
楼
1714
室
邮政编码:
518060
E-mail
:
[email protected]
点击左下角
“
阅读原文
”
,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回复数字001~137即可查看):
002
:
毕业生找工作,有这
5
个网站就够了!!
138:
快毕业了,很多研究生最牵挂的不是找工作,而是…
139:
博士生在核心期刊发论文才能毕业 致注水抄袭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