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蕨经
医学、天文、艺术。靠谱到令人发指、幽默到寒冷刺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蕨经

『希望公众一起来摸索日本模式,避免代价高昂的lockdown』

蕨经  · 公众号  · 医学  · 2020-03-20 21: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就在昨天晚上,日本举行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病专家组定期情况发布会。会后,有朋友发给我信息说国内有自媒体对这场发布会有了这样的解读:


看到这个解读的时候,我是觉得很神奇。因为这个解读里精准地带着一串发布会里提及的数据,但却导出一个完全自说自话的,彻底扭曲了发布会中心思想的结论。我不是很清楚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结论的。于是为了让关心各国疫情的所有有能力判断与思考的读者明白到底昨天晚上日本传染病专家发布会到底讲了些什么,今天晚上我花了点时间把发布会的内容进行了完整但精简的拔萃,让大家阅读之后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下面,就是我整理之后的发布会内容精要↓


新冠肺炎从爆发开始到形成全球pandemic仅仅用了数月时间。这一新型传染病至今尚有诸多未知之处,但也有一些特性正在变得清晰起来,譬如感染后80%的患者仅仅表现为轻症,而有5%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特别是高龄人群与患有基础疾患者容易进展为重症,到现在已经全球范围已经感染了250000人,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000。




对此,日本的疫情应对策略核心支柱目前是:

①尽早发现感染集群(cluster)、尽早应对。

②确保医疗资源能够应对而不至于崩溃。

③呼吁公众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目前,日本需要进一步维持并在必要时刻强化这3个核心应对方案、迅速展开行动。


目前国际形势越来越严峻:曾经一度感染人数较少的欧美目前新发感染人数飙升,同时推测中东、东南亚以及非洲的多个国家已经发生了大面积感染,目前想要在日本国内保持零感染人数非常困难。因此通过及早发现锁定感染集群、根据每个地区具体情况的不同呼吁公众改变行为习惯、强化呼吁行动克制等措施,令感染集群的连锁始终限于小规模状态是下阶段疫情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关键的感染集群应对策略方面,WHO总干事长谭德赛在2020年3月13日对日本围绕及早发现、及早应对集群感染所采取的各种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很多国家疫情引发了较高死亡人数的原因之一是集群感染直到扩展到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规模之后才得到干预,而日本做到了在集群感染人数尚处于低水平时掌握相关情况,将疫情发展控制在了一定程度之下。目前判断这一点造成了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之间的死亡人数差异。厚生劳动省集群感染对策组的具体措施包括对于集群感染的密切接触者要求尽可能不要再密切接触他人,持续通过电话等手段确认相关人员的健康状态等等。这一措施在日本国内一些地区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迅速蔓延。

但同时日本也面对各方面挑战,包括全国各地能够有效指挥感染集群管理的专家人数不足、回国人员接触者咨询中心以及卫生机构的工作负担过于沉重、应接不暇等等。


曾经一度疫情濒临极速蔓延的北海道,2020年2月28日宣布了紧急状况,采取了要求公众周末克制不要外出、大型聚会活动克制不要举行、学校停课等等举措,同时强化了疫情方面的公卫意识宣传。在2月27日、28日前后时间点位上,北海道每天都有10人以上新发感染,但之后便不再显示疫情扩大迹象,最近几日感染人数抑制到了每天0-5人以内的水平。但另一方面,感染源线索无法确认的新发感染人数则一直持平,说明社区层面的传播并没有停止。

因此现在对北海道的判断是:通过各方面努力掌握集群感染状态,以及北海道政府宣布紧急状态所带来的社会各方面乃至公众的迅速应对与行为方式改变,避免了疫情爆发式蔓延,北海道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抑制疫情迅速发展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北海道的疫情到现在并没有呈现出明显收敛的趋势,这一状态依然堪忧,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在北海道之外的日本其他地区,如同3月9日专家会议见解,疫情总体处于被抑制状态,但在部分地区存在感染扩大的趋势。这些地区如果感染源线索不明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若日本全国范围这样的地区不断增加的话,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某一地区点燃疫情爆发式蔓延的契机。


北海道以外日本其他地区除了相应政府号召社会克制公众聚会活动、全国暂时统一停课等一贯措施之外,还对疫情存在急速扩大风险的地区进行了积极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些精细对策基于流调研究而出炉,包括错峰出行上班、减少首都圈高峰公共交通系统乘车率等等。这些措施可能有助于避免了巨大感染集群(mega-cluster)的形成,也可能对最近日本国内新确认感染人数的稍稍减少有所贡献。但同时国外也在不断输入感染,所以在不断密切关注的同时,依然需要公众持续保持行为方式上的关键改变:


①通气状况恶劣的密闭空间。

②人群密集的空间。

③近距离交谈或者发出声响。

上述3个条件同时满足的环境要尽量避开。


关于重症患者治疗。到2020年3月18日为止,日本国内因为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为29人。不仅绝对死亡人数,而且和意大利等国相比,日本新冠肺炎住院者中最终死亡人数的比例被压得很低。虽然日本也面临有限医疗资源的问题,但医师能够在较早时间点位上筛查出有重症化倾向的患者并给予妥善治疗这一点反映了日本医疗水准优质之处。但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轻症患者或者恢复观察期患者占据日本政府指定传染病病床床位的迹象,专家会议认为一定要基于欧洲那样疫情爆发式蔓延的剧情来预想地方医疗体制可能遭遇的严重挑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关于接下里一段时期日本疫情的发展,基于新冠肺炎的潜伏期特性,今天的数据只能反映出过去2周之前的状态。也就是说,存在这样的可能:未来某个时间点开始大量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感染的患者形成的集群感染规模不断增大、互相产生连锁,最后导致患者人数的爆发式上升(overshoot)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同时如果发生overshoot,在发生之前很难察觉征兆,等到察觉之时已为时过晚、无法再进行控制。这就是传染病疫情应对的艰难之处。


一旦发生overshoot,那么就会和今天的欧洲一样,相关区域的医疗资源将会崩溃,届时不仅仅新冠肺炎本身,平时状态下其他可以拯救的疾病患者也可能因此而丧失生命。正因为如此,在患者人数爆发式飙升的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才不得不开始了为期数周的城市封锁、禁止外出、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店铺关闭等等非常严厉的举措,也就是所谓的lockdown。

假如日本在特定区域(10万人口)发生了欧洲状态的疫情大流行,并且不相应地实施lockdown的话会引致什么样的后果?北海道大学西浦教授进行了推算:包括无症状者和轻症在内的患者人数会在疫情流行的第50天里一天内新发感染人数达到5414人,最终感染人口的79.9%。同时必须接受呼吸支持与全身护理的危重患者人数将在流行第62天里达到1096人,超过目前日本单位区域实际医疗资源(人工呼吸器)应对能力。如何不让医疗资源崩溃是一个重大课题。在日本,最容易发生疫情飙升的overshoot现象的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圈。

当然日本可以考虑大幅度强化医疗资源,但应该极力避免发展为这样的场景。要达到这一目的,光靠各个地方强化集群感染应对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公众强力配合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也就是说,如果大多数公众无法持续努力做到尽可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无法持续努力做到极力避开日本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提示的高风险空间(同时满足前文所述3个条件的场所)的话, 那么日本就有可能重蹈欧洲一些国家的覆辙,发生最糟糕的overshoot。 如果日本发展到这个剧情, 那么日本将不得不采用很多国家已经在实施的lockdown,除此之外可以说几乎别无他法。 这一点,是需要全体日本国民提前理解清楚的→这和一开始引用的自媒体内容数据上完全一样但背后的含义180度相反:发布会引用这个推算的意图是让日本公众明白如果一旦将来松懈了没有控制好发生欧洲那样的overshoot的话,日本的选项将只有lockdown, 完全不是说如果日本再不lockdown就会死那么多人,医疗那么崩溃的意思。


所以 希望日本国民能够更加彻底严守日本基于疫情流调研究考量的措施,共同摸索出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日本模式,不要到最后发展至不得不吃下猛药,接受代价高昂的社会lockdown的地步↓


避开『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场所』等措施如果能够良好实施,日本就有希望避免overshoot的发生, 但基于国内外实际疫情状况,疫情短期收敛的可能性不大,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以上就是昨天晚上日本传染病专家组发布会内容完整而精简的摘要。这个会议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到这里大家都能明白这里面包含着的面向公众的呼吁虽然表面看上去用词平和而且客气(充满敬语),但所有人能够感觉到其中的沉重份量。总结核心的话是这么几个点↓


①日本模式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一定程度上压住了疫情的爆发,到目前为止避免了欧洲那样的overshoot。

②但日本面对很多严峻挑战,也面临今后某一个时间点位开始突然沦落到欧洲那样overshoot地步的可能性。一旦发生了overshoot,那么接下来日本将不得不拷贝欧洲的lockdown模式,别无他法。

③于是,今天的全体日本国民如果不想日本在未来某一天重蹈欧洲的覆辙,不想最后接受社会经济民生代价极其高昂的lockdown对策的话,所有人应该更加努力坚持现在的对策细节不放松,并且长期化下去。唯有这样,日本才可能探索出日本自己的疫情应对模式,在疫情管理和医疗资源确保以及社会经济民生与生活感受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所以我是真的很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要去这样曲解日本的作业,以至于所说的内容和日本发布会180度相反,这样的误导有什么意义?我认为不应该赞美说日本现在做得有多好,因为疫情没有到彻底结束可以真正全盘复盘之前,一切中途的状态都可能是不稳定、随时发生剧变的,但毫无根据的扭曲别国疫情管理思路又能给我们自己带来什么学习和长进的契机?匪夷所思。


客观而言至少到目前为止,日本的疫情管理做得不差的 (除了早期明显不够警惕以及钻石公主号游轮的糟糕应对之外)。这一点全世界有目共睹:日本将死亡人数压得很低,但要知道一开始因为日本距离中国非常近,疫情爆发得非常早,欧美各国都认为日本才是应该最早开始拼命overshoot的国家。但后来的趋势演变里日本没有画出那样的曲线,而且就如我很早之前就分享过的关键点:新冠肺炎决定了确诊人数比较容易造假,但死亡人数是非常难掩盖的。英国金融时报不断更新的图表中,3月14日还对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可思议,认为日本确诊人数相对较少是因为存在争议认为日本只是因为核酸检测数量还不够。 但到了3月17日,将原因标记改成了『卫生方面社会规范的强力影响』。 这些细节,是值得去关注的。



但在最后我还是不得不再提一句:日本的情况,未来也可能随时剧变。 因为日本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走钢丝的同时头上还顶着一个碗的模样。 若是能够一直压着疫情同时经济民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温存直到疫苗和药物问世,那么日本这个作业对于未来一定还会发生的全球其他疫情管理一定会很有借鉴价值,但如果失败,日本也将不得不走进lockdown,之前小心翼翼的努力将化为泡影。


疫情彻底结束之前任何国家的现阶段状态都不能简单判断孰优孰劣,唯有静观其变。但在这个可能会很漫长的过程中,有意愿观察和思考而不是随便被扭曲偏颇的内容带到坑里的人们能学到很多很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