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人在男人面前最掉价的10种行为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元璋见一大臣常穿破旧衣服,直夸清官,刘伯温 ... ·  6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大唐名将李靖,为什么乱入殷商“封神榜”?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辱骂于敏院士的不法分子被拘捕,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1-23 14:52

正文

2019年1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3岁。

当晚,有网名“vindictive1086"的男子,在微博跟帖中口出狂言,辱骂于敏院士,被“紫光阁”官微和众多愤怒的爱国网友一致举报。

很快,该不法分子被所属地公安部门拘捕归案,并处于拘留15日的处罚。

此事可谓大快人心! 互联网不再是法外之地!

充分证明 爱国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不容诋毁、不容质疑之事 。同时,对此事的反应,也如照妖镜一般,恰恰照出了许多平日里潜藏的不良分子的嘴脸。

于敏院士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氢弹之父”,是中国在成功研制原子弹仅仅两年之后,就研制成功氢弹的最大功臣,甚至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人之一。

于敏院士出生和就学的年代,正是这个国家数千年来的历史最低谷,饱受欧美列强欺凌,又遭东瀛倭寇进犯,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他的许多同龄人,后来成为了“学贯中西”之“ 民国大师 ”,一边拿“国故”“国粹”如数家珍,各类所谓引进“欧美先进观念”的各种著述,洋洋大言,汗牛充栋,不但早早名利双收,至今仍然被许多小布尔乔亚分子热衷追捧。

然而这些所谓“大师”们的研究,既脱离文盲率超过90%的劳苦大众,亦无力对抗侵略者的飞机大炮,根本于国于民毫无裨益。

与之相反,同时亦有如于敏这样的年轻人,不计个人名利,毅然投身到国防科技事业中去,隐姓埋名,扎实苦干,他们穷尽一世智慧和心血,付出了一生青春和汗水。

共和国的历史将永远铭记,正是于敏院士代表的整整一代优秀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铸就倚天长剑和利盾尖矛,重新撑起了每个中国人在世界挺立自信的脊梁。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英名终于人皆知晓,他的贡献更是功泽万世。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于敏院士作为【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是100位受表彰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中,第一个获得【改革先锋】称号,被颁授改革先锋奖章的。

而今, 大师故去,英魂尚飨,大国巨匠,国士无双,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试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如此丧心病狂,诋毁这样一位对国家和民族贡献无与伦比的老科学家?当然只有那些 痛恨中国强大 憎恶中华民族复兴崛起 的人。

一如笔者此前文章反复强调,今天的95后、00后的年轻网友,恐怕难以想象,就在世纪之交,中文互联网刚开始普及的时代,所谓的网络公知大v,所谓的“青年意见领袖”,充斥着“恨国党”“精神外国人”,他们掌握了各大网络平台早期的话语权,更得到无数无脑拥趸的支持和热捧,而我等爱国网友所能发出的声音反倒寥寥无几,从来都是被群嘲和围攻,

而此种“以辱骂国家为荣,以热爱祖国为耻”的怪相,竟也在中文互联网持续了十余年……

一直要到2008年,先是汶川大地震,十万子弟兵浴血牺牲,拯救苍生力挽天澜,军民情深血溶于水;

然后是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仪式,遭到反华分子恶意破坏,激起了举国公愤,

之后开幕式上,黄钟大吕,煌煌史诗,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如画卷一般铺展,不但震惊世界,激发了无数网民自发的爱国热情。

2008年,也正是我等爱国网友在互联网对众多网络公知、“恨国分子”和“精神外国人”宣战的开始,从那以后,爱国网友们的声音才逐渐占据上风,历时数年的激烈交锋,到2012年之后,在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辈爱国网友才终于逐渐掌握了主流话语权。

直到2018年,《英雄烈士保护法》在众望所归下颁布, 【热爱祖国】终于成为了整个中文互联网绝不容质疑的政治正确。 这一切正是我们广大爱国网友共同的奋斗成果,来得何其不易!

然而,很多“公知”的头面人物,利用早年在中文互联网之初抢占的话语资源,许多都已经渗透和深入了各大网络平台,而那些妄图将我们国家也如欧美各国一般,变为其肆意收割游乐场的国内外资本势力,也与之深入勾结。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多次网络敏感事件足以证明,真正一直在操控网络舆论的从来不是有关方面,而就是翻云覆雨的国内外资本势力。

许多人常年通过网络所知道的一切,很大可能就只是内外勾结的资本所控制的网络平台,精心挑拣后灌输给他们的,用来潜移默化地洗脑。

正义网友的自发呼声,资本控制的网络平台照样可以让它们悄然无息,几乎不为人所知,而只留下谣言散布后的种种喧嚣,还能制造出“政府封杀舆论”的假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