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日,日本现任天皇将于2019年退位的新闻引发许多人对“日本天皇”的兴趣。下面,历史八卦课就给大家介绍在日本历史上十分传奇的天皇——后醍醐的一生。
时代背景:镰仓幕府和元军侵日
1185年,源赖朝建立了镰仓幕府。作为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标志着
日本天皇成为傀儡,日本的实际掌控权由贵族转移到武士手中
。
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出于领土扩张和消耗南宋降兵的考虑,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元军和高丽军(朝鲜为元朝附属国)攻打日本。尽管以两次战争均以镰仓幕府获胜告终,但日本国力在抵抗元军时损耗过多,加上因为受货币经济原因,幕府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导致国内矛盾开始激化,镰仓幕府开始衰落。
登基
镰仓时代,围绕皇位和领地的继承问题,日本皇室分裂为大觉寺系统和持明院系统两派人马。镰仓幕府为避免日本皇室两派大打出手,规定天皇由两派轮流担当。1318年,大觉寺系统 后宇多天皇的第二皇子后醍醐在幕府的支持下登基即位。
第一次倒幕
后醍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在即位后一心想夺回天皇实权,开始积极策划倒幕。
1324年,因手下告密,镰仓幕府发现了后醍醐天皇的倒幕企图,将他身边的日野资朝等多名反幕府人士处分,史称正中之变。后醍醐第一次倒幕失败。
镰仓幕府不知该如何处置后醍醐,而他却在此后加深了倒幕的决心。
第二次倒幕
1331年,后醍醐天皇再次计划倒幕,但又被身边人告发(到底怎么管理手下的……)。后醍醐天皇携带三神器逃出京都,以比睿山为据点,举兵讨幕。但最后被包围在了笠置山(今京都府相乐郡笠置町内)。幕府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攻陷了该城并逮捕了天皇。这就是元弘之乱。
注:只有在三神器的见证下,天皇继位才被认为合法,有点类似和氏璧。
流放和回归
镰仓幕府将第二次策划倒幕的后醍醐天皇废黜,拥立其他皇子成为新天皇。并将后醍醐本人流放到了隐岐岛。当时倒幕的势力,如护良亲王(后醍醐次子)、楠木正成等人活跃于日本各地,纷纷表示效忠于后醍醐。1333年后醍醐在倒幕势力的帮助下逃离隐岐岛,逃至今天的鸟取县东伯郡举兵讨幕。
镰仓幕府派遣大将足利尊氏前往征讨,但足利尊氏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加入倒幕军。同年5月21日,倒幕军攻陷镰仓,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将首都重新迁到京都,实行新政,他要恢复的,是以天皇、公卿贵族为核心的集权系统。
足利尊氏的反叛
武士们不会容忍自己在战场上流血流汗拼来的一切,只是为了给公卿贵族做嫁衣。他们决定将后醍醐拉下马。
新政期间,作为武士阶层代表的足利尊氏将倒幕功臣、后醍醐次子护良亲王杀掉后,放出消息说是奉天皇之令处决,让后醍醐背了个“残杀忠良”的黑锅。直到一年后,后醍醐才知道这件事情。而此时的足利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准备对抗朝廷。知道真相后的后醍醐愤怒不已,下令各地武士前来勤王,而足利尊氏也领兵进攻京都。
在和足利尊氏的战争前期,后醍醐还比较容易听取手下意见,他手下将领楠木正成等人在京都打败了足利。足利尊氏被一路追击一直逃到九州岛,他也是个顽强的,在九州重新站稳脚跟后,再次领兵攻向京都。
第一次京都作战的胜利让后醍醐有了能和足利尊氏正面作战的错觉,结果第二次京都之战,他说我就在京都看着你们打,结果被楠木正成用生命告诉他:和足利刚正面,我们是真的打不过啊……
楠木正成一生忠于后醍醐天皇,在跟足利尊氏最后一战中,兵败,与自己的弟弟楠木正季互刺而死。接着楠木正成一族13人和部下六十人都全部自尽。足利尊氏对正成之死也很感动,派人将其头送到楠木家的遗族那里,葬于河内长野市观心寺。日本皇室将楠木正成视为武士忠勇,“七生报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