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北京这68个孩子,一出场我就哭了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20-12-10 08:20

正文


河北省,某个贫困县。


小双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

母亲丢下他和双胞胎哥哥,离开了。

太瘦弱的小双,

差点因为养不活而被埋。


当孙岭峰教练带小双去北京时,

许下承诺:这孩子的吃住和学习,他包了。

直到18岁。


某种意义上,孙教练和棒球队不就正像这个棵大树一样,撑起了小双的天。


那是2015年的冬天。


那一年,前中国国家棒球队主力、前奥运国手、前江苏省棒球队主教练 孙岭峰 退役后,在北京昌平区南七家村一片平房内 (现已拆迁) ,组了一支少年棒球队。

名字叫—— 强棒天使队。


这支队伍很特殊,队员们是一群7-12岁的孩子。

他们年龄不等 ,性格迥异
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河北、云南,甚至西藏的……

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 贫穷。

孙教练和教练团队,一直在寻找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图/孙岭峰教练。


他们的父母,有的双亡,他们变成孤儿;有的进了监狱,他们变成服刑人员子女;有的残疾,他们失去生活依靠……
这群从不同大山、村庄走出来的贫困孩子,被孙教练接到棒球基地“养”了起来。
从此, 有衣穿,有肉吃,有学上,有病看,也有球打……


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就此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弯。

他们走上一条不知未来、充满荆棘的路上;
他们一抬头,就看到了北京的日出。

图/强棒天使队。


在创办训练基地一年后,许慧晶导演的纪录片团队找到了这群少年,拍了首部关于这支棒球队的纪录片。
名叫《棒!少年》。

明天上映,欢迎大家去影院支持。图/豆瓣。


看完《棒!少年》的第二天,城城拨通了孙教练的电话。
电话那头孙教练微微喘着气,刚从讲台上下来的他,结束了一场面对学生的演讲。挤着中饭的时间,孙教练在电话里,耐心解答了城城所有的疑问:
那个“混世魔王”马虎,好好打球了吗?
那个“逃回”村庄的小双,回到球队了吗?
那个被迁拆了后,新的基地找到了吗?
棒球队有多少个孩子了?
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

2017PONY小马Mustang组别亚太区成长组冠军;

2018年,球队受邀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代表队,参加国际青少年棒球比赛,刷新中国体育历史;

2019小鹿联盟春季赛U6组冠军;

2020软银鹰杯既飓龙联盟长三角青少年棒球挑战赛U8组冠军。

这些,是强棒天使队的部分比赛战绩。图/豆瓣


“什么都在不断变,向着明亮的方向。”

唯一不变的是,
五年了,孙教练和他的棒球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孩子们的“老父亲”孙教练。图/强棒天使队。



01
青龙帮帮主
和他的“小弟们”
马虎,又犯事儿了。

他来到北京棒球队没几天,就把调皮捣蛋的坏事儿做了个遍:打架、挑衅、恶作剧,关队员热水龙头,还一心想当老大……
一开始,在这里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他。

图/孙教练。


他是孤独的。
也可以说,“他过去整个12年的人生,都是孤独的。”
时间回到马虎上车,离开村庄的那一天。
在宁夏某个国家级贫困村,一辆黑车开进了一所小学。此时在上英语课的马虎,正躲在桌子底下玩儿,老师走过来给了他一棍子。
告知他: “马虎,你可以去北京打棒球了。”

图/孙教练。


选马虎和挑中其他孩子一样,理由很简单, “他们没有人管,我就来管”, 孙教练说。
注意到马虎,是队内的郭教练经过熟人介绍的。实际上,最早的一批孩子他们都是这样找来的。
第一次到马虎学校,十多个贫困孩子中,马虎是最惹眼的那一个。

“圆圆的脑袋,卷卷的头发,深色破外套,牛仔裤脏得不像话,一看就是最可怜的。”郭教练心一沉,这又是个苦命孩子。


三个大月的时候,他的母亲跑了,父亲把襁褓中的婴儿丢给了年迈的奶奶,外出打工,长年累月不回家。
马虎在破旧的土房子里,跟着奶奶长大。
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马虎成了一个喊打喊杀的小混混。


“我曾经蹲过监狱,啊,不对,是被关了一天,就放出来了。”
马虎常常这样“炫耀”自己的“强大”。

比狠,他谁都不怕。
他还曾经从清真寺里偷了一把宰牛刀,只为了到学校和人比胆量。
“一人一个指头,放这儿,一刀下去,你敢吗?”
他是学校的“老大”。见谁都撅起嘴,骄傲地说:“我打架从来就没有怕过!”


曾经有个高中生,瞧不起这个混天混地的小学生,喊他“小屁孩”。他拿起一把刀,就刺向对方大腿……马虎这个“老大”的名号从此被人叫响了。
此后,他常说自己的“小弟”有四五百号人,他是“青龙帮”的头头。
来到北京,进入棒球队,马虎依旧想当“老大”。第一次穿上整套棒球服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像个战士,倍儿牛。
在电话里,他告诉爸爸,这里15个队员对他好着呢,每天都有肉吃。

实际上。
除了吃肉是真的之外,马虎四处惹事生非。

欺负队友、拳头上手、插队打饭、不讲规矩……惹得队友们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教练也是头疼不已。


别看马虎总惹事。他的内心
实际上极度缺乏安全感。

在某个夜晚,他为妈妈唱了一首歌:


“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

你走了以后,天空一直下着雨, 第一次喊妈妈,最开心的是你。

我们约好了吗?约好了吗? 终身在一起团聚……”


当队友带着棉被离开,不愿意和他同屋时……

他就找一条安全带,把自己绑在床上,嘴里念叨着 “这样就不会掉下去了。”

然后整个人埋进被窝,揣着室友的玩具娃娃“大白”,一个人自言自语。

他总是没规矩,被教练罚站后,忍不住抽泣:

“这里谁瞧得起我?”
“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一条流浪狗。”


当他对着镜头说,“就把我当流浪狗吧”的那一刻,城城的心微微疼了一下。

这个孩子在拼命展示那个心中“强大的外表”时,
内心之下,又该是一颗多么敏感而脆弱的心啊……
小双和马虎,是两个极端。
小双,性格温和,从不与人发生冲突。


打棒的时候,没人愿意和马虎练,除了小双。
但有一天,小双却把马虎打了。
马虎跑去和教练告状,才知道原来马虎说“小双的爸爸挂在墙上”。

这句话触碰到小双最敏感的神经。母亲离开后,小双到了大伯家。不久大伯去世,姑姑接着养,没过几年姑姑也去世了……
二伯,成为了小双唯一的亲人。

可是对于年近60岁的二伯来说,要养一个侄子,一个养女,实在太难了。

当棒球队的教练来接小双去北京的时候,他害怕极了,抱着柱子嚎啕大哭,以为唯一的亲人二大爷也要抛弃他了。


但命运坎坷的小双,从来不是抱怨的那一个。
他把基地当家,在棒球队努力训练,他不想辜负教练和二伯的期望, 他更想长大后,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哥哥。

马虎和小双,是《棒!少年》的两大主角。
其实,棒球队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角。
孙教练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叫小健的孩子。母亲被人谋害,父亲被判了15年。

有一年春节,孙教练让基地的孩子给家里打电话,小健不愿意。
他说非要打的话,那就打给姑姑。孙教练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生病的时候,姑姑曾经去学校看过他。
一次在普通家庭再寻常不过的亲人探望,却成为孩子心中能记一辈子的温暖。

“他们缺失的,何止是生活条件啊。”
家庭支离破碎,生活环境贫瘠。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管,没有得到更多的爱。

我始终记得孙教练无比笃定的语气说, “我来管!”
从5年前,第一批的7个孩子,到如今68个孩子。甚至,还有了女子棒球队,孙教练的内心感到欣慰。

棒球基地搬了新家,大了好多。

当然了,环境设施都比过去好多了。


02
第一次坐飞机
他们飞去了日本和美国
马虎,今年15岁了。
他已经是国内的同年龄组里顶级的球员了。
甚至在教练们的眼中,他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的人。

马虎。图/FIRST青年电影展


看到如今的马虎,城城内心有些小激动。

脑海中还在想着那个四年前刚来到基地的那个少年, “如果不是打棒球,他就会从小混混,变成一个大混混。”
马虎的改变,转折点在美国的一场比赛。

那个夏天,球队在日本获得亚太地区发展组冠军之后,接到去美国打世界比赛的邀请。不过,只有15个孩子可以参加。
教练把队员集合起来说,“谁表现好,谁就去。”
马虎,一下来了精神。
跟着教练屁股后面转,刷碗、剥蒜……使劲儿讨好。

师爷看出小伙子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球打好,品质好,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训练和比赛,马虎拿到了最后一个名额。7月中,孙教练带着孩子们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
第一场比赛,对手是美国队。

11岁的外国小孩,站一排足足比棒球队的孩子,高了一大截,看起来也更壮硕。1:11的比分,棒球队输掉了比赛。


第二场对决世界冠军队,输得更彻彻底底。
他们的美国行,就此止步。

作为主力的小双,崩溃大哭。
马虎拿着一个汉堡,安慰他:“你哭,我们都难过。快点吃饭,吃饱了,继续训练,我们能超过他们的。”

回国后,马虎变了。

他把棒球队当家,把队员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在一次比赛中,听到其他队伍诋毁棒球队和队员们,马虎第一个出头和人理论。

“我自己的队,容不得任何人欺负!”
往后,孙教练几乎再没有收到投诉马虎的了。


马虎现在还有了新的梦想,他说: “要打进职业队,给奶奶买楼。”。
在近期的某次采访中,马虎再次被问到未来的期望,他坚定地说道: “进国家队,为国争光。”

“如果不打棒球了呢?”

“那就当个歌星,跳个街舞。”一旁的孙教练笑着说道:“你还可以做漆工、瓦工。”
话语中无不洋溢着老父亲的骄傲,这个孩子可能耐了,什么都会,基地设备被他一拆,还能立刻装回去。甚至基地好多的电力问题,都是他弄的。
“不过有一次爆了”,马虎不好意思地补充道。
那次美国比赛,改变了马虎,却击垮了小双。
走不出失败的阴影,小双“逃”回了家。孙教练前后去了他们家8次,每一次都给他带点吃的,和他聊聊天。
“我没有放弃他” ,孙教练说。
好在,一年后,小双振作起来,回到了基地。
虽然比同龄孩子矮了一截,技术也下滑得厉害,不再是主力。
幸好,他走出来了。

03
身后几十个孩子啊
哪有回头路
孙岭峰,在百度百科词条上是这样写的:中国棒球联赛的三届盗垒王,中国国家队的第一棒与当家中外野手,被称为“中国的铃木一郎”。
18岁,孙岭峰就进入中国国家棒球队。曾是国家队主力, 次获得亚洲棒球锦标赛“盗垒王”,被评为中国棒球联赛最有价值球员。
谈及为何要创办这样的一支棒球队,还得从这位“国家第一棒”身上找答案。

“我就想帮助这群孩子, 我想在中国推广棒球。”
两个理由,孙教练回答得很干脆,却并非全部。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我就是曾经的马虎……”
小学练摔跤被人摔了一年,练得皮糙肉厚。也正因为如此,被教练张锦新逮住,进入了棒球队。

70岁的传奇教练“师爷”张锦新。图/强棒天使队


刚入棒球队,孙岭峰身高不足,力量不足,哪哪都不够优秀。
当同龄的孩子都被保送北大附中,就只剩下了他。
这一“留级”,倒激发出了他强烈的斗志。之后他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从北京二线队走进国家队,一路开启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
2010年,孙岭峰迎来运动员的宿命——退役。
“但我不能就此停下,总得做些什么,为棒球做些什么”, 孙教练说,“棒球改变了我的人生,那我也可以用棒球去改变更多人”。
几年后,孙岭峰和几个哥们,拍了拍脑门,盘下北京郊区的地方——建队。顺带把自己的师父,年过七旬的张锦新忽悠了过来,“我说我弄了一个基地,给您养老。”

北京昌平的第一个爱心棒球基地,已拆迁,但招牌还在。图/孙教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