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P.A
【G.P.A】每天精选深度而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求职阶段的你。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北京重磅!深夜突发大消息! ·  昨天  
孥孥的大树  ·  全民福利,进场! ·  2 天前  
孥孥的大树  ·  全民福利,进场! ·  2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TOP5最新: 我国社交媒体与集体行动,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P.A

不要因为“忙”才去时间管理,而是为了“不再瞎忙”

G.P.A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30 12:00

正文


自从我开了公众号,很多老同学都以为我辞职全职写作去了。


还有一些读者朋友们经常在后台留言:一种希望能像我一样闲,能够有大把时间写作;另一种觉得我一定是那种彪悍的“女强人”,天天脖子上挂着秒表分秒必争。


其实都猜错了,我自己有一份挺喜欢的全职工作,家里有个上幼儿园的宝宝,从性格上,我也真不是那种追着指针狂奔的人。


以前写过不少关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的文章,但那些大多停留在“术”的技巧层面,今天和大家聊聊”道“层面上的事情,那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拥有“更多 ”的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1
首先,越来越忙的人生才值得期待的。


可能很多朋友并不认同:人生怎么能越来越忙呢?应该追求越来越闲才对。我自己二十几岁像陀螺一样疯转工作时候也这么觉得。但现在我明白了:人生就是个越来越忙的过程,变化只在于“为谁而忙”。


所谓的乐趣,并不产生于无所事事的闲暇中,就是在你不断为自己而忙、或为周围产生了越来越多价值的时候,才体现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忙起来很辛苦,其实还有一种更辛苦的事情,就是焦虑不安。在大把时间流过却依然无迹可寻之后,那种对生活碌碌无为的悔恨,远比因为忙碌而身心俱疲更令人难以承受。



2
其次,我对自己有个认识


我就是那种越忙产出越丰富,越闲就什么事都干不出来的人。后来和其他人交流,发现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至于那种在闲暇时也怒发冲冠地频繁产出的人,都是真正的牛人,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


以前我也挺爱给自己许诺的:“等我辞职了,就去学油画”,或者”如果我能一个月不上班,就去晋江码字,当一个古言网红写手“…后来真有整段时间了,一个都没实现。你想做的事,如果现在和下一刻不能立刻去做,基本上永远不能开始。


所以杰罗姆·K·杰罗姆说过:


"只有在你工作堆积如山时,才可能享受闲暇。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一点也不有趣,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


很多朋友也和我交流,说想坚持写东西,想写小说,想出书,开电台…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暂时还不能开始。


我觉得如果你真有宏伟的计划,无论它多么诱人,最好先从开始写两笔这种小事开始。因为写作是据我所知“成本最低的一件事”:一不用花钱,二不需要什么道具。更难得的是时间灵活度高,长假期里可以写,有几分钟也可以写,长篇大论写不完,写几句话总是够的。


据我自己的经验:大部分人坚持产出时,需要的恰恰不是”时间“,而是持续的”习惯“。


人家作家有大把时间用于构思、沉思、精雕细琢,而我们需要练习如何在碎片时间里见缝插针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只有十分钟空当,也能上一秒还在刷朋友圈,下一秒就收摄心神,聚精会神地在备忘录里码字。


但这种切换自如的体验,真的不是学习和计划得来的,是通过开始做、不停去做、日积月累的坚持得来的。



3
3
再次,分享一个个人经验


当你连续忙上一段时间后,无论忙碌的结果如何,都可以收获一个显著的附加好处,就是:“觉察力”明显提高。而自我觉察是一切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优先级管理的基础。


比如当我们躺在沙发上埋头刷手机时,就会低估花费的时间,觉得自己只看了一会,时间就很晚了——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可一旦当你频繁地利用时间的时候,你无意中就会对时间有更准确的感知:你会知道做某件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对”现有能力所对应的产出效率“,有更精确的认识。


有次我问身边一个编剧朋友,她一天大概能写多少字。她说不知道,因为工作的自由度很大,从未强迫过自己“从早写到晚”,而且她总需要花一些时间“入定”,才能有灵感动笔。


而我就很清楚自己的效率:从早九点写到晚六点,如果是虚构型写作,极限在九千到一万字;如果是非虚构写作,那么极限在一万八千字左右,再多身体就吃不消了。但如果是那种资讯整编类的写作,不那么费脑子,产出就可以更多,完全突破日两万字。


这是对自己能力和时间关联度的一种觉察,觉察让我们得以对产出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工作能更有把握,而不会“茫茫然却倍感压力”。所以每当编辑提出交稿日期,我只要算一下就会心中有数。



如果大家觉得以上三点有所启发的话,最后分享一个“独门秘诀”:那就是当你客观上真的很忙、能挤压出的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间极度有限时,就要增加重要事情彼此的关联度——让优先级高的事情,彼此高关联。


举个例子,当闺蜜说 “你又不是专职作家,哪儿来那么多闲工夫又工作、写公号、又出书”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三件彼此独立的事情,而在我眼里,这三件事其实都是“思考+记录”一件事。


工作中我也会定期总结项目得失、记录成长和想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公号的素材和内容,公号里的主题进行升级和深度挖掘,就成为了书里的文章,而反过来书里写好的文章,又可以发到公众号里使用。这些事务内在的关联性,为你长期坚持做下去,提供了可行性和正向循环的闭环。


从表面看:“出书”花时间,写公号也花时间,工作更占据时间——但实际生活里,当这些联系在一起时,需要的时间并不是1+1等于2,而是1+1等于1.5。


所以真相是:那些比你干了更多事情的人,并不比你“更有闲工夫”,而是他们做了更多明线、暗线彼此高度关联的事。


如果你忙,那就提高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而如果你很清闲,就先动起来再说。


只有先认同了这个理,再去学“如何利用时间“如何GTD”“如何精力管理”,才对你真的有用。


”增加产出“这件事,其实不是计划的问题,而是习惯的问题。 当你留意到这个问题,并对自己加以约束和训练时,就会越来越认同这点,并变得越来越高效。


现在就可以做个小测试:假如现在有10分钟空余,你能立刻浮现出用这短短的10分钟来完成哪些事情?


此时此刻,我能想到2件小事,都是需要做、并且7分钟内能完成的。


你能想到几件?欢迎文章下方互动留言~


公众后台回复“时间管理

查看高效人士管理时间的8大法则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温言(ID:wenyanhello),作者温言。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商学院(LSE),职场写作者。著有《第2份工作》《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


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

Office丨读书丨毕业演讲

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