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日期:
2024年4月14日
-
-
央行购金的短节奏与金价为反向操作,短期涨幅过大则减少购金量,短期跌幅过大则增加购金量,因此在一个大的央行购金周期中,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为价格提供下方支撑而非主导一轮行情的引擎。
-
-
消费者的金饰消费和金价一般呈反向关系,观察全球、印度、中国金饰消费需求,和金价涨跌之间均呈类似现象。但2021年以来国内金饰需求似乎呈现买涨不买跌的趋势,叠加Q1本身为国内金饰消费传统旺季,或为本轮上涨的关键动力。
-
机构“踏空”本轮上涨,ETF有望成为下轮上涨推动力。
-
全球黄金ETF持仓量延续净流出态势,但亚洲地区持续净流入。今年1-3月全球黄金ETF维持净流出态势,累计净流出113吨,与金价显著背离。值得注意的是,除欧洲外,所有地区在3月份都出现了净流入,北美的持仓量在2024年首次转为净流入,亚洲地区连续第13个月净流入。下半年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ETF持仓有望成为金价上涨新动力。
-
风险提示:
央行购金不及预期、金饰需求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
一、
央行购金更多为中长期支撑而非短期引擎
本轮央行购金始于2009年二季度,2022年以来购金量上一台阶。
上世纪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持续流出超8000吨,
2009年二季度迎来拐点
,原因可能主要在于2008年末美联储启动QE,央行为了对冲美元信用贬值。2011-2021年,央行年购金量在500吨上下,2022年以来连续两年增持超1000吨(1082和1037吨)。
央行购金为金价提供中长期支撑,短节奏为反向关系。
对比央行购售金和金价涨跌幅的季度数据,发现明显的反向关系。不否认中长周期的支撑作用,但短期层面,全球央行购金节奏类似于消费者的“低买高卖”,短期涨幅过大则减少购金量(但未转为售金),短期跌幅过大则增加购金量,因此在一个大的央行购金周期中,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为价格提供下方支撑而非主导一轮行情的引擎。2024年2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9吨,环比1月的45吨减少58%,1-2月累计同比减少43%。中国央行购金量也呈类似现象,2024年3月金价大幅上涨,同期中国央行购金量减少至约5吨(前值12吨)。
央行购金预计将持续
。中国央行自2022年11月以来持续购金,已连续17个月增持,2023年增持225吨,为全球央行中最大买家,24Q1继续增持27吨。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含黄金)比例为4.3%(2022年底数据,下同),较全球平均水平的15.6%仍差距较大。根据世界黄金协会2023年的调查,各国央行对黄金未来角色的看法变得更加乐观,62%的人表示黄金将在总储备中占有更大的份额,而2022年这一比例为46%。
二、
消费:传统旺季&消费者行为模式改变?
金饰消费为黄金最大应用领域,2023年消费需求(含金饰库存)占比49%。
2023年全球黄金需求(制造基础)为4448吨,其中金饰消费2093吨,金饰库存75吨,合计占比49%。全球金饰消费以中国和印度为主,合计占比近六成。
国内消费者习惯有向“买涨不买跌”转变的迹象。
消费者的金饰消费和金价一般呈反向关系,观察全球、印度、中国金饰消费需求,和金价涨跌之间均呈反向关系。但2021年以来国内金饰需求似乎呈现买涨不买跌的趋势(图12),叠加Q1本身为中国金饰消费传统旺季,或为本轮上涨的关键动力。全球24Q1数据尚未公布,23Q4消费需求(环比+103吨)随金价(环比+2%)一同上涨,印度Q4作为传统旺季可能是主要原因。
三、
机构“踏空”,ETF有望成为下轮上涨推动力
全球黄金ETF持仓量延续净流出态势,亚洲地区持续净流入。
今年1-3月全球黄金ETF维持净流出态势,累计净流出113吨,2022年以来累计净流出772吨,较前高跌幅达20%,与金价显著背离。值得注意的是,
除欧洲外,所有地区在3月份都出现了净流入,北美的持仓量在2024年首次转为净流入,亚洲地区连续第13个月净流入。
黄金ETF资金对实际利率较为敏感,下半年若开启降息ETF持仓有望成为新动力。
新的点阵图显示多数官员仍预计今年将降息三次。根据CME FedWatch数据,截至4月11日,市场预期美联储大概率在9月份开启降息,概率约69%,年内大概率2次降息。
根
据comex黄金持仓数据,管理基金净头寸近期有明显增加,净头寸持仓占比28%。
央行购金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不及预期,对金价可能形成利空。
金价过高可能抑制金饰消费需求,从而利空金价。
美国经济数据若表现超预期,可能限制美联储降息意愿和力度,对金价形成利空
。
地缘政治冲突事件进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黄金需求造成影响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报告中所涉及的投资评级采用相对评级体系,基于报告发布日后6-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当地市场基准指数的市场表现预期。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具体标准如下:
中性:预期公司股价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介于±5%之间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