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企业家收藏
"
↑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
吴昌硕(1844~1927),1913年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作为西泠印社社长,他的篆刻开宗立派,立千年以来未有之雄强大气,在百年间还没有人能超越他在篆刻方面的顶峰地位。而在印学之外,他的书法与绘画,也皆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无法企及的高度。
吴昌硕并不局限于个人的成就,他更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各社团组织的活动,并积极推动与日本的书画篆刻交流,又以门生子弟遍布天下的号召力,使他不仅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大师,还是一个观念超前的改革家。
篆书“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藏
篆书《诗·秦风·小戎》三首 西泠印社藏
篆书《壬子题名》 西泠印社藏
马衡(1881~1955),
马衡,中国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马衡篆刻作品
尽管马衡有《凡将斋印存》《鍴庐印稿》,表明他的印人身份,但世人并不以印人视马衡。他是一位金石学大师,被郭沫若称为“中国金石学第一人”。他在金石学的建立,石鼓文和青铜器研究等方面功勋卓著。
他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又在抗战期间主持闻名世界的故宫文物大迁移,都是皇皇伟业,不世之功。由是,作为一个文化名人与学术泰斗,马衡的篆刻几乎成了陪衬。马衡出任社长,而不以自己的篆刻造诣为尊,显然其中有一个重视学术的选择在。
张宗祥,著名书法家、版本学家,亦善绘画,擅长古籍校勘。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表、民革浙江省委会常委,浙江省政协常委等。
张宗祥的成就也不止于印学。作为京师图书馆主任、浙江图书馆馆长,他的目录版本校勘之学功力极深。他为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补抄,各种古籍如《国榷》、《越绝书》、《洛阳伽蓝记》、《神农本草经》、《论衡》的抄补,乃至以毕生所抄稀世善本、孤本2000 卷捐赠浙江图书馆,皆可说是在文化界抢救遗存的大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著名学者身份,他才会在1956年向浙江省人大提交议案,建议恢复西泠印社活动而立即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从而为西泠印社后50年立下了奠基之功。
沙孟海(1900~1993),
沙孟海是二十世纪的书坛泰斗。他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在历任社长中,沙孟海的篆刻成就仅次于吴昌硕而印学理论的系统性则胜之,明显体现出篆刻作为两人之间的“主业”与“专业”的不同姿态。
沙孟海又是一位在文物考古学术研究方面极具开创性的大学者,比如任浙江省文物考古学会名誉会长,在浙江大学教授古器物学。他对从书法到文学再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均有较大的贡献。他既是一位艺术大师,又是近现代文化名人。这样的复合身份与形象,一个单一的书法篆刻家很难拥有。
赵朴初(1907~2000),
赵朴初,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等。
赵朴初虽不以篆刻闻于世,但他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又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先天地具有文化名人的优势。而他以一手书法驰名于当代,又让人见识到他的“内行”的精湛造诣,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认同。
正是在这样的高度上,他才有可能鼎力去完成西泠印社几代人的梦想:建立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对于“国”字号的专业博物馆而言,除了要在国家行政机构上层拥有良好的“认知”之外,还要有极具厚度的专业定位与足够的财力支撑,这些都离不开赵朴初崇高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影响力。
启功(1912~2005),
启功,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等。
启功先生是书法家的领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但他更是一位学者,是中央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小组组长。
以他的身份与威望,足可以使印学研究与篆刻创作在文化上提高一个层次的。面向新的百年,启功先生出任社长,表明了西泠印社在中国文化界的“存在”,而不仅仅是限于印学界自身的存在。
饶宗颐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饶宗颐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他知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饶宗颐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锺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北钱南饶”和“北季南饶”。
舒同 (1905~1998) ,
舒同是一位书法大师。曾任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舒同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和开拓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席,后任第2届、第3届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毛泽东主席赞扬他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是当代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