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云端:服务器与存储具备渠道优势,发力产品有望实现份额提升
存储市场稳定增长,服务器市场有望达千亿。
相比于国际服务器市场增速放缓的态势,国内服务器景气程度较高,IDC预计未来仍能保持20%以上的年化增速,到2020年国内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人民币。云计算的核心是计算力、存储和网络,因此国内云计算行业的繁荣将会带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市场持续增长。IDC数据显示,国内存储市场2018年规模有望达到25亿美元。
尽管在去IOE趋势下,外来品牌在国内的政府等敏感性行业业务拓展受阻,但在这些行业之外仍存着很大的空间。我们认为,公司作为HPE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在中国的独家供应商有以下几点优势:
1. HPE产品技术领先,品牌效应明显。
服务器方面,HPE一直保持着全球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不管是面向重要业务应用的工业标准服务器(ProLiant),还是关键业务服务器(Superdome X)、高端容错服务器(Nonstop X)、软件定义服务器(Moonshot),以及专为高性能计算设计的服务器(Apollo),都足以满足公司客户应用解决方案的全面需求。存储方面,公司整合来自HPE的优势存储资源,与紫光原有3PAR存储产品线,铸就了自身在中高端存储领域的地位。同时,公司也不断更新闪存普及化系列、Unistor X10000系列集群等新产品,推出HPE Synergy新一代超融合架构,在计算和存储功能上实现大幅提升。
2. H3C系列服务器与HPE形成互补,存储实现全系列本土化。
无论是去IOE化还是出于定制化需求,包括敏感性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越来越需要源于本土规划与设计、更符合本土用户习惯的IT基础设施,以更好的满足IT创新与新经济发展以及安全自主可控等方面的需求。公司新推出的多款H3C服务器在本土自主创新方面实现了最佳水平:首先,产品针对本地用户需求进行规划,覆盖中国75%的服务器市场需求;在本土设计方面,新华三服务器由本地研发团队注入了自主创新的技术能力,实现了卓越的服务器系统性能和产品运行环境适应力参数水平;除此之外,新华三服务器完全实现了在国内服务器生产基地的本土化生产,并且新华三国产服务器均由本地服务团队提供售后技术支持。
3. 深耕行业多年,渠道资源丰富,来自HPE的市场团队专业可靠。
一方面,IT分销作为公司长久以来的主要营收来源,公司已有非常长时间的渠道耕耘,如紫光数码已有覆盖全国1-6 级城市的完善营销网络、高效运转的供应链系统,为诸多国内外知名IT 厂商以及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营销服务。另一方面,公司继承了来自HPE的数千人服务与市场团队,团队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位于行业前列。此外,无论是背靠清华系的紫光还是企业网行业巨头新华三,都与政府、金融等安全性较高的行业有着较长时间的合作与服务经验,H3C并入紫光实现内资控股后,公司作为整体将在这些行业有着更好的拓展空间。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认为,公司立足现有的渠道优势,凭借HPE产品的技术优势与品牌效应,在非政府非限制性行业的空间仍然很大,而H3C系列产品则可以专攻政府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实现产品战略发展的互补。
3.2云端:SDN市场绝对龙头,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强,抢滩ICT市场
SDN网络解决了传统网络中缺乏灵活性、响应速度与需求变化脱节、网络难以虚拟化以及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狭义的SDN即软件定义网络,与传统网络最大的区别是通过可编程的开放接口实现了控制层与基础设施层的分离,即通过开源的OpenFlow 协议实现控制层与基础设施层间的交互,并相应地使用同一标准化的网络基础设备替代预制的特化网络基础设备。控制层在独立后可以实现控制层的集中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分布式设备控制机制,能更好地实现硬件资源的灵活调度和扩展,助力编排工具更好地实现网络的自动化管理,同时可编程能力可全面提升新业务的上线速度。
SDN使得数据中心、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等可以灵活便捷地控制和调整网络,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业务为目标的导向。
在传统的网络架构下,以运营商为例,随着客户需求多样化提升,新业务需要不断上线,而传统的网络架构下,控制与底层设备都是与业务对接专有的,当多样需求大幅增加的时候,运营商就必须针对每个个体进行设备和环境的调整,从而极大地增加了运营费用。在SDN下形势则发生了改变,运营商可以通过自己编写的软件来决定网络流量的分配和功能搭载。此外,配合NFV技术,网络可以被虚拟化,即网络设备不再是物理上需要人工调整的资源,而是通过软件可以实现自由统一控制的。因此,只要通过普通的软件就能随时提供新的业务,使得用户在灵活性、敏捷性以及虚拟化等方面更具主动性。
无论是5G、ICT融合或是云计算,SDN都是关键技术。
在ICT融合上,SDN与NFV是架构的基础技术,没有这两个技术,CT就无法打开上层端口和网络能力,更无法与IT相融合。在5G的应用上,5G在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都有突破,为了满足用户数据速率提升10到100倍、峰值传输速率10Gbps等目标,海量通信和上百亿的设备将被接入。高性能的网络、灵活的服务和弹性的网络架构是必不可少的,SDN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数据中心网络里,SDN已经成为必选技术;面向企业客户的随选网络服务成为SDN部署现阶段主要的驱动力,以SD-WAN为代表的企业连接服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SDN市场有望超千亿,覆盖多个ICT领域。
根据IDC最新的调研报告显示,IDC预计到2021年全球SDN市场将接近150亿美元,将有超过500亿美元的设备连入SDN,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爱尔兰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全球运营商SDN市场预计将达到95亿美元,预计运营商将在未来六年中以42.3%的年复合率增长。
大型企业和运营商对SDN技术应用最为迫切,数据中心最早切
入。
大型企业与运营商面临的需求多样性高,相应的业务端口和数据中心复杂程度也更大,ICT融合也会不断衍生出如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三网融合等诸多子领域,多样边际需求的提升使得传统的网络架构对调整成本越来越高,因此SDN转型迫在眉睫。我们能看到,
1. 国外方面:
IBM、微软等大型企业以及at&t、verizon等运营商在SDN已经有较深层的布局。例如,Google在2012年即将骨干网部分运营在SDN上;Facebook在2014年就推出了被其称为“The Wedge”的SDN交换机,并开放其架构;微软宣布其最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16 server为运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的最佳平台;at&t在2015年开始全面转型SDN网络。
2. 国内方面:
国内三大运营商均推出计划引入SDN/NFV技术,中国电信于2016年7月发布《中国电信CTNet2025网络架构白皮书》,宣布全面启动将持续10年的网络智能化重构,通过引入SDN、NFV、云计算等新技术,推进从2016年到2025年将近10年的网络重构,其中SDN/NFV为重点突破领域;中国移动2015年提出了NovoNet计划,从顶层设计、标准推动、开源开发等多个层面全面推动NFV/SDN产业发展;中国联通在2015年发布了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2.0白皮书,并提出通过泛在超宽带(FTTH+4G-/5G+LPWA)、弹性软网络(SDN/NFV+云服务)、云管端协同(网随云动)、能力大开放(大数据+智能管道)实现网络即服务(NaaS)。
SDN有望在企业网、混合云等架构中得到进一步应用。
此外,随着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的全面普及,网络虚拟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及未来企业网、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整体架构之中,SDN都将得到进一步应用。BAT的云计算网络均不同程度地运用了SDN网络,新建设的数据中心也以SDN为主。在2016年的中国SDN/NFV大会上,SDN/NFV产业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指出:“未来五年,SDN/NFV的市场将会覆盖数据中心组网,DCI互联、光网络、接入网、移动核心网、IMS等领域,国内市场规模接近2500亿。
在理解了SDN的技术地位和市场空间后,我们的关注点转向SDN市场的需求与供给问题上。尽管SDN已经展现了其在云计算领域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但事实上许多用户仍处于观望中,即便是国内运营商在SDN的推进之路上也走得比较崎岖。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由于当前能够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较少,用户难以针对自身的应用场景部署有针对性的方案。
如教育、医疗、制造、能源等行业,面临着来自数据中心、广域网等不同领域的问题,如制造行业园区网与核心网之间,教育行业校园网络与城域网之间。
另一方面,“云网安”不断融合,基于全新的数据驱动和闭环控制方式实现网络监控和网络安全的需求对SDN厂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SDN转型需要大幅调整原有网络架构,而运营商等的传统网络架构变动成本较高,导致转型推进缓慢。
定制化服务能力领先同业,解决方案已在多行业落地开花。
新华三深耕SDN行业多年,根据CCWResearch 报告显示,2017Q1在国内SDN市场份额第一(占23.8%),和华为一同为SDN市场的两大巨头。而新华三的官网显示,新华三是国内唯一能够提供从SDN设备、SDN控制器、SDN业务编排、SDN应用到SDN管理等全套SDN解决方案的厂商。华三SDN解决方案可以分为四层,从最下面的转发层,到上面的控制层,再到上面的业务编排层,到最上面的应用层,同时对于这四层,还有一个统一的SDN管理系统。尤其在应用层,华三除了将提供丰富的SDN APP应用,还会打造一个SDN生态圈,联合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SDN应用来满足最终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
技术上,
公司新网络融合所有的SDN技术都是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之上,能够一个有改进、可平滑演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具有丰富的南北向API,支持第三方应用开发,能够与用户业务深度契合,与各行各业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在与SDN能够形成深度互补结合的NFV技术上,公司与英特尔深度合作,利用英特尔的网卡和SR-IOV技术,转发性能可提高30%以上,因此在大型商用方面更具竞争力。此外,公司也在工信部最严苛的SDN测试中拔得头筹,同时荣获ONF中国首批OpenFlow V1.3一致性认证证书等;
行业理解上,
新华三在私有云、混合云市场均是龙头,业务遍及各个行业,同时公司在广域网、园区网的解决方案上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业务经验对于行业定制化SDN方案的设计和部署都有极大的正面作用;
安全性方面,
公司 “大安全”战略是公司的“三大一云”战略之一,针对数据中心、广域网与园区网,公司都有非常先进的安全产品和管理体系。此外,公司在政务云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方案上占据着绝对优势。
解决方案上,
新华三开发出了AD-DC(应用驱动数据中心),AD-WAN(应用驱动广域网)以及AD-Campus(应用驱动园区网)等解决方案,已经率先在运营商、互联网、金融、政府、高校等不同行业客户的数据中心、园区等场景实现SDN与NFV等新网络技术的商用落地,包括BAT、三大运营商、招商银行、海航集团等企业均有公司成熟的SDN方案落地。
从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华三在市场份额、产品技术、行业实践、安全性、定制化服务等诸多方面都领先于同行业,随着SDN爆发期的持续,公司有望跟随行业增长实现业绩快速提升。
3.3云端:超融合有望引领未来云计算建设趋势,CAS对接未来需求
未来超融合架构下,快速部署的一体化交付将成为趋势。
Intel以及Gartner的分析师一致认为:在未来五年,用户的采购习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者说,用户可能未来不会再单独去买不同厂家的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以及纯硬件产品(包括服务器和存储),用户真正希望的是一个一体化交付,快速部署,快速上线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云数据中心或未来的云化环境,用户不需要再去单独采购服务器的硬件、虚拟化的软件,因为一体机在兼容性已经在研发做过大量的优化,软件已经预装,可以上电即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按需扩展,也就是说当前的超融合集群可能是10个节点,等需求业务量上升了以后,可以快速扩展至15个节点甚至更多,所以这也是超融合对于用户而言颠覆传统的IT以及传统业务的一个预期。
公司新一代UIS具备三大优势,有望随行业成就业绩爆发。
第一、架构最主流。UIS超融合选用了当前最主流的开源平台进行开发,能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级用户新IT部署要求。第二 、融合最深度。UIS超融合中的计算、存储、网络及安全均由新华三自主研发,所以做到了上述资源内核级的开发和优化,强调四维一体的超融合理念。第三 、应用最广泛。UIS超融合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在政府、教育、企业以及医疗行业规模部署超过3500个商用客户,连续两年IDC超融合市场中国区市场份额第一。随着云计算建设的采购趋势中超融合架构的占比提升,私有云与混合云的行业落地不断提升,公司有望率先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
电信级虚拟化平台CAS 5.0,对接未来云计算需求。
公司2016年发布电信级虚拟化平台CAS 5.0,面向运营商和企业级客户,切入电信云化千亿级市场。产品推出即成功中标“中国电信2016年集中采购服务器虚拟化软件”项目,规模部署于中电信集团及各省公司云计算资源池,为电信提供可靠、稳定的虚拟化软件平台。与普通的企业级虚拟化软件不同,电信运营商在衡量标准上,会对虚拟化软件功能、性能、稳定性、数据库承载等全方面进行考虑和评判。此外,为了与网络智能化重构的战略目标相匹配,运营商还明确要求虚拟化软件需要具备与SDN/NFV以及电信云平台对接的能力。因此公司能够在CAS产品和SDN架构的优势方面形成协同,从而更好地构建基础架构生态圈,顺应云计算架构向SDN转型的趋势,构建先发优势。
3.4网端:高端路由器有望渗透运营商市场
运营商市场一家独大的态势有望被打破。
华为在国内核心路由器市场上,无论是份额、收入,还是利润都排在前列。根据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电信披露的信息,华为目前仍在三家运营商中占有最大的核心路由器、交换机集采份额。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包括上海华讯、华三、上海贝尔和中兴等企业加入了竞争,华三在高端路由器方面的份额提升明显。我们认为,三大运营商未来将有意向引入华为之外的企业参与竞争,一家独大的态势对于运营商的议价能力、业务依赖性都有较大的风险,也不利于市场的有效发展。其中,由于“去IOE”趋势持续,政府不断调整采购清单对国企采购导向也有一定影响,国内厂商相比于思科等国外厂商有着更明显的发展机会。
发布旗舰核心路由器,技术优势助公司脱颖而出。
2017年4月,公司正式发布了业界首款云化集群路由器CR19000,大步跨入运营商骨干网领域,成为业界少数几家能够推出同类产品的厂商之一。CR19000能够广泛应用于运营商骨干节点、运营商城域网核心节点、大型数据中心互联节点等核心位置,具有高性能、低能耗等特点。
1. 技术领先,满足运营商需求。
产品提供了业界最高密度100G以太网接口,最多可以扩展至72框集群,集群路由器性能从此进入P级时代,并节省70%的空间和50%的能耗,设备支持单框、背靠背和多框集群,并支持平滑升级,帮助运营商降低TCO增加营收能力。
2.云化性能好,与公司SDN强势业务形成协同。
CR19000对SDN支持良好,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广域骨干网智能化部署和可视化运维,与公司在SDN上的优势也能形成协同。
3. 可拓展性好,面向未来网络
。许多创新的硬件架构在CR19000产品中都得以充分体现,如芯片出光、硅光集群级联、智能风扇微模块等,使其面对未来网络应用发展可以游刃有余。
高端路由迎开门红,中标多项运营商高端设备集采项目。
公司2016年在中国联通2016-2017DSCW项目集采和中国电信第二批统谈统签类核心路由交换设备(CR、MSE、DCSW部分)集中采购项目中分别中标核心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和数据中心交换机标段,在运营商市场的布局取得了显著的突破。2017年4月,在公司推出旗舰核心路由器CR19000后,中国移动2016-2017年高端路由器和高端交换机集采项目结果也紧随而至,公司在6个标段中有5个中标,尤其在高端路由器标段的中标份额超过了华为,取得了开门红。
3.5网端:园区网广域网设备市场第一,应用驱动网络打造新IT
园区网Wifi有望逐步替代以太网,解决方案将是核心竞争力,新华三优势明显。
公司在园区网Wifi设备的市占率第一,在现网中有500万覆盖各个行业的AP安装量、解决方案涉及20多个场景应用,海量的数据入口,构建了新华三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新华三无线部门研发工程师超过800人,每年投资2亿元用于产品研发,每年新增近40款WiFi新品,WiFi产品累计专利超过600件,渠道工程师超过4000人,专家级工程师超过300人。目前新华三的WiFi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各个领域,包括家庭、医院、教育、酒店楼宇、零售、地铁、场馆、景区等等,对场景化建设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定制化的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未来Wifi有望逐步替代园区以太网,而解决方案和整体交付能力是行业竞争的核心,新华三在此耕耘多年,拥有明显的优势。
应用驱动园区网,五大亮点打造新互联。
H3C的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创新地引入了VXLAN+SDN的技术,通过构建基于VXLAN的新一代柔性园区基础网络,配合软件定义的相关理念,颠覆传统的园区网“人适应网”的现状,实现整个园区网范围内“网随人动”的效果,在不需要做任何网络配置调整、增加运维复杂度的基础上,让用户和终端可以在整个企业园区的任意角落移动,保持用户和终端始终处于既定的隔离网络、延续既定的网络策略,从而大大降低了园区运维的复杂度,满足移动化和物联网浪潮下对于园区网络新的诉求。
1.IP就是用户/网段就是业务
IP可以在整个园区网任意位置接入;同一用户组内终端或用户只能获取指定网段内的IP地址,根据需要还可以指定每一终端获取固定的IP地址。
2.无状态网络
针对用户和终端而言整个网络无状态,达到近似于“一网一设备”的效果,从而实现用户或终端的即插即用、用户的权限随行。
3.最简园区隔离方案
能够做到隔离与终端位置无关、与中间网络无关、与接入方式无关,通过自动识别、自动标记、自动策略分配的方式感知用户/终端属性,自动接入隔离网络,提供多种隔离手段,满足不同强度隔离需求。
4.最能落地的自动化部署方案
在基础网络层面将整个网络设备按照角色进行分类,分别为核心层设备、汇聚层设备、接入层设备,同层设备的配置完全统一,将整网设备的配置文件简化成3份,让自动化部署真正成为最简单的网络部署方式。
5.园区一键启动
智能园区网方案通过园区驱动器除了可以实现自动化部署之外、还可以实现用户、终端的资源分配、用户组的策略定义;并且在定义资源分配和用户组策略的过程中采用向导式的配置模式以及可视化的策略定义界面,一方面让用户能快速上手、确保操作正确,同时完全屏蔽底层SHELL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