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刀郎最大的真相 ·  20 小时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在停顿处找到记忆与未来:消逝中的版画艺术 ·  6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人到中年,学会给自己看病(经典)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断舍离:为什么扔东西反而能“扔”出你的精致生活?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6-12-21 19:57

正文

【精读君曰】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事物的执着中。


想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吧:衣柜里塞满了衣服,可换季时仍觉得自己没衣服穿;用不到的东西总觉得“将来肯定能派得上用场”,而不断囤积;爱情早已不如从前,却不舍得放手......


最后无用的东西越来越多,堆积的负面情绪也越来越多,我们的选择空间却越来越少。


给人生来一场“断舍离”吧:丢掉让你产生负面情绪的东西;远离牵绊你前进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勇敢地放手。


今天精读君给大家介绍的是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是任何人都能实践的新型整理术,让我们对生活做减法,改变意识,过上精致的生活。





【一】

 

断舍离的定义


刚开始接触到断舍离的概念时,绝大部分人估计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更舒适的行为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物,也整理内心的破烂物,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分别拆开来看断舍离这三个字。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欢迎进入断舍离的世界,来吧,一起断舍离!


(1)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我们先要明确收拾的定义,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与我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


断舍离里的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所以在施行断舍离时,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收拾工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只有当下对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实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




(以下图片均来源于《断舍离》)


(2)断舍离与整理术、收纳术的区别


 断舍离不以“干净”为目的


这是断舍离与一般的收纳术的最大区别。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


“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这种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一般的整理术总是将着眼点放在如何保管物品上面,而断舍离则以不断地循环代谢为前提,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


断舍离是自我修行


断舍离这三个字是来自瑜伽的修行哲学,从“断行”、“舍行”、“离行”中得来,比起“整理”、“收纳”这种词语,更能给人一种修行的印象。



【二】


我们无法收拾的理由


(1)外界:物质过渡泛滥的社会


在消费社会里,商家为了让人失去理性地大买特买,研究了各种推销技巧,此外我们在面对打折商品这件事上也是完全没有抵抗力。


比如说,你想买一件500元左右的衬衫,可是在差不多价格的衬衫旁边有一件原价1000元左右的西装在打折,便宜了500元。可是就算便宜了500元,你也得花上500元。但是这时候我们往往顾不了那么多,眼里全是打的折扣。冲动之下买回家去,搁在衣柜占地方,这种事情真的太常见。


(2)自身: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


多数情况下这种人都是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待在家里,所以找各种各样的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加上家里乱七八糟的环境,就更不想待在家里了。慢慢地,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越陷越深。下面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


朋子女士结婚30年,与丈夫过着二人世界。平日里生活忙碌,对家务也是敷衍了事。她之所以不想回家是因为与丈夫的关系长期不合。


早在10年前她就想和丈夫离婚,可是每次看到两个陪嫁带来的箱子就打消了念头,每次看见这两个箱子,就想到如果离婚,父母会为自己伤心。也就是说,她把自己的灵魂自由跟这两个装满衣服的箱子放在了天平的两端,最后获胜的是后者。


经过断舍离的治疗后,她以整理卧室为契机,丢掉了影响她思考的两个大箱子,也斩断了对箱子对父母的牵挂,最终和丈夫离婚。


通过收拾卧室这种极其私人的空间来实现断舍离,让她发现了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


执着过去型


这种类型的人,即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得收着不可。他们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下面我们继续用案例来说明。


美奈子女士家里的东西堆积如山。30年前收到的情书、读过的书、年轻时候的照片等等,当年的美奈子是迫于丈夫苦苦追求的压力才结婚,然而30年之后,丈夫居然主动提出要求离婚。


美奈子的自尊心被伤的支离破碎,她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接受了断舍离的治疗后,她开始一点一点收拾起那些象征着夫妻恩爱的物件,重新接受自己的生活。


执着过去型的人保存的物品都是她们内心情感的反馈,所以要想重新出发,就必须要收拾起所有让自己心有留念的物品,实现心灵上的断舍离。


担忧未来型


这种类型的人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这类人的特点是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觉得困扰、焦虑不安。我们继续来看案例说明。


山下小姐的母亲患上了惊恐症。那时候大夫开给她的药特别有效,所以一直到现在,她还把这些药当成命根子似的收在药箱里。


一方面她表示很不安,担心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发病,同时也在自我催眠着“收着药物=总有一天会发病”,为了消除自己的不安,就把打败自己不安的对象——某种疾病的物证放在手边,这其实是让自己陷入一种担忧的恶性循环里。


担忧未来型的人要积极地扔掉手边与自身焦虑相关的物品,才能够减轻内心负担。




【三】


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想要彻底地施行断舍离,仅仅了解无法收拾的原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从整理头脑开始,用断舍离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以下为大家介绍四种思考法则。


(1) 以自我为轴心 


假如这里有一副我正在用的眼镜,如果我拿着这眼镜对你说“请用吧”,你也不一定会用吧。可是要是问你这副眼镜是不是“能用的眼镜”,答案显然是“能用”,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被使用的。


同样是可以用的东西,对它的判定却是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这样想的话,那么,在你的家里,单单只是因为能用就留在那里的东西,是不是有很多呢?


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是大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在物品上的状态。


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自问的习惯吧,这样我们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到物品的品质与数量,就能做出需要或者不需要的判断,才能形成“是因为真的能用,所以我才在用”的思考模式。


(2)认清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断舍离就是要给当下的自己最好的东西。


没扔掉,但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就好比是“坏了的火腿”。还有一些算不上是垃圾,但却是“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就好比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干巴巴的火腿”。


在断舍离里,那些像是“干巴巴的火腿”一样的东西会不停的释放出停滞运,而像“坏了的火腿”一般的垃圾与灰尘释放出来的,就是腐朽运。


只要通过除掉那些破烂物、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通过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我们肉眼不可见的运势就能有所提升。


(3)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住所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回到原点去思考这个问题。房子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保证我们不挨冻,不受热。断舍离认为,住所的大前提是确保安全和健康,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和健康的话,那么住所就成了一个“虽然叫做住所,但却不能住”的空间了。


堆了一大堆的东西,满是灰尘,还滋生出霉菌和螨虫,这样的环境可算不上健康;东西堆得高高的,地板上也扔得到处都是,走路都变得困难重重,随时都面临着高空落物和绊倒摔跤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也算不上是安全。


断舍离在此的作用就是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试想一下,当我们工作累了一天开门回到家里,看见到处都是乱糟糟的,那我们恐怕会无意识地叹口气说“累死了”。可如果家里是一尘不染的,那就很有可能在推开门的一瞬间说“还是回到家里好啊”这类话。


这些话及我们无意识的举止、表情、行为,其实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居住环境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改变的环境,我们需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4)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经济学里有个众人皆知的80/20原则,说的是“80%的营业额都是由20%的营业员达成的”。


这个原理同样在生活中也适用,具有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而且绝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生活了。说到底,只需要两成的东西就能搞定五分之四的状况,况且剩下的那八成都是没用的,令人徒生苦恼的破烂物,所以不扔掉它们,反而更吃亏。


此外,东西越多,人越是容易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况,就总会逼着自己去收拾。可是人一旦忙碌起来,就怎么也收拾不完,最后导致物品四处泛滥。



【四】


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 集中一点开始收拾


这里说的“点”有两层含义:特定场所特定目的


集中全力收拾一个场所。这个场所可以是卧室、厨房、洗手间,也可以小到一个抽屉、一个书柜、一个装满小票的钱包等。在断舍离的观点中,一定要选择能够在能挤出来的这段时间内可以收拾完的场所,因为如果收拾到一半就停下,那既无法得到成就感,而且视线所及的地方也不能让人得到满足感。


再来说特定目的,收拾之前考虑一下“我想通过断舍离得到什么”,这样收拾的干劲会随之增加。如果想要通过断舍离得到健康及安全,那么就应该从生存的基本场所开始做起。比如厨房、卧室、厕所、浴室等等;如果想要通过断舍离作用于心理深处,那么可以从看不见的场所、不想看见的场所开始收拾。


所以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2)收拾从扔东西开始


扔东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地“减少”。在大体决定了“要从哪开始扔”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要从什么开始扔”。


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扔起。比如腐烂的蔬菜,折断的椅子等无法二次利用的东西。除了这些难以利用的垃圾之外,每个人一定都有一些别人送给自己的、很难丢掉的东西,如果真的打算处理那些东西的话,对方的脸却又会无法避免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对于一些自己用不着,但是对于他人却有用途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其送给朋友。不过把东西送给别人的时候,尽量不去用“给你”这个词,因为“给你”是说话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他人时的用词,而应该说“请你收下”。


断舍离并非是要求我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东西乱扔一气,而是要有效地利用资源回收


(3)三分法与七五一原则


①利用三分法来整理收纳


何为三分法?三分法简单地来说就是将物品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现在我们拿厨房举例,我们可以把厨房里的东西大致分为食材、烹调器具、餐具三大类,之后再将这三大类不停地细分,具体划分情况将以以下图片显示。


原则上,这三大分类不能混淆,不同种类的东西不能混在一起。不停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②利用七五一原则打造充裕空间


很多新建的住宅都设计了充裕的收纳空间,这些收纳空间还分成好多种类,其中一大半是壁橱、衣柜、抽屉等看不见的收纳空间。


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这也是一种环境影响论,因为留出了出入通道,所以人们就会想要把它们收拾整齐。


解决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接下来的就是碗柜,餐具架之类的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了。这些空间从美观学上来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


再接下来就是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也就是说要最低限度地放东西。这样减少物品的数量,不管多狭小的房子,都能自然地营造一种高品位的感觉。



【五】


断舍离的意义


(1)利用物品提升自己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少,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洋子小姐是位三十岁的单身女性,在学习断舍离之后,她突然想起一个纸箱,纸箱里装满恋爱小说,而且小说里描写的爱情几乎是没有结果的恋爱。


其实这些书是她自己过去恋爱经历的写照。她总是和那种绝对不会有结果的对象谈恋爱。在她的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潜伏着一个拒绝婚姻的自己。于是她当机立断,把这一箱子书全部给舍弃掉了,她自己也开始慢慢试着不再排斥婚姻。


所以,物品是可以映射出未知的自己,通过断舍离我们可以丢掉阻碍我们前进的物品从而提升自己。


(2)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


在断舍离过程里,首先出现的是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人的观念会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你会发现,一直以来以为是自己观念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观念,或是身边一些人的观念。


通过物品,确定本身真实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会让你开始慢慢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不仅仅是自己,就连整个世界都变得可信了。必要的东西只出现在必要的时候,这样,就相当于从自力的世界进阶到了外力的世界。


(3)从“拥有”观念中解放


通过断舍离,打破固有已久的“拥有”这种观念,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完全未知的未来做太多无端的准备,所谓“将来的某一天”,等到那天真的到来时再来应对就好了。


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不过也并非不要拥有任何东西,而是说理解了拥有的本质,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情,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断舍离的愿望就是尽情的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




断舍离是穿插在生活中的自我探索的过程,是和物品交朋友、为自己打造出舒适空间的艺术,一旦实施断舍离,就能不断提升自我肯定感。通过整理肉眼看不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这才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愿你也能通过“断舍离”来给生活做减法,活出精彩、活出自我。



↓↓↓点击阅读原文读《成长日课》,每天成长+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