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商学院MBA
长江商学院MBA项目官方微信。一个不浪费你时间的微信,一个有价值,有故事的微信。为所有想通过长江MBA实现Big Dream的有志青年,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有效的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商学院MBA

所有高成长背后,都是团队给力

长江商学院MBA  · 公众号  ·  · 2020-10-28 18:00

正文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人,为了这样那样的目的,聚集到同一个地方。


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是组织效率、运行流程的一部分,最终也将是企业命运的一部分。企业的所有想法,都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人的问题,就成为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


如何具备领导力,你能领导谁,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快速成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江商学院EMBA校友、顺为资本合伙人周航的思考。

作者 | 周航 长江商学院EMBA 3期校友

来源 | 笔记侠



一、重新理解领导力

1.领导力首先是做自己


马云那么有领导力,雷军这么有领导力,马化腾这么有领导力……这些企业家都很有领导力,我就想学习学习,看看人家的领导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领导力有没有模型?可不可以建立一个可以学习和复制的领导力模型? 研究了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之后,很快,我就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他们都是不一样的人

比如雷军,他是非常勤奋的企业家,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9点,这点我自认为做不到。我也看到马云口若悬河的感染力,能把所有人的激情调动,我能学吗?也不行。


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很有领导力的人,但是他们都是如此不一样的人 。如果我也要具备领导力,我该怎么办?要向谁学习?

我发现,眼中看到的这些企业家, 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个性,并不是只有一个模式的领导力

比如,我看《腾讯传》觉得,马化腾对失败、失误的包容造就了腾讯。


如果没有对一些边缘化部门的包容,比如QQ邮箱的包容,就不会有后来的张小龙,更不会有现在的微信,所以“包容”这个词可能就是马化腾塑造的领导力。


但我的朋友梁宁告诉我,事实不完全是这样。


她近距离观察过腾讯,虽然从最终结果看,是马化腾的包容带来了创新,但实际上,马化腾是一个做决策比较慢的人,尤其是当他面对错综复杂、可能让别人尴尬的事情时,他往往不知道怎么弄。


当不知道怎么处理时,他就不去处理,这就得到了一个结果:他对边缘化部门的包容。


这个例子让我突然意识到,领导力好像并不等于我们熟知的那一堆词,比如勇敢、果断等, 一个决策很慢的人,也可以非常有战略眼光,非常有领导力

于是,我终于释然,并得到一个结论: 我不需要模仿谁,不需要去学习谁,不同性格特质的人,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领导力

所以, 获得领导力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做自己,尽可能全然地做真正的自己

我终于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了,但是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我能领导谁呢?

2. 你只能领导你喜欢的人


做自己不等于任性地做自己,我们还需要领导别人。 我问过很多人一个问题:你到底能领导谁?

我给出两个选项:你能领导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

好像所有人都不假思索的认为,当然是领导爱你的人。这么多人爱你,他们就愿意受你驱使,为你奉献,你自然对他们有了领导力。


当时我很质疑这一点。明星动不动就过千万的粉丝,他们是不是很有领导力?显然不是,明星并不是这个社会最有领导力的人。


你认为你能领导爱你的人,当你试图用这种模式去获得领导力的时候,你就会异化,会刻意扮演别人眼中那个“好”的你。

在不同的人面前,你越来越多地扮演一个不真实的自己,这就跟第一点——做自己——相悖。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个答案。

我后来思考的答案是: 你只能领导你喜欢的人,你能喜欢多少人,决定了你领导力的边界

你可以谁都不喜欢,甚至连你自己都不喜欢,但这意味着你连自己都领导不了。

所以我才说, 爱人的能力、爱人的范围决定了我们领导力的边界

我在易到的时候,跟同事的相处就不是那么多,没有一天到晚跟他们泡在一起。而且当时我喜欢人的能力也有限,可能我只喜欢一小部分的人,有明显的亲疏远近。


虽然有的时候会跟同事们在一起,但我觉得那只是团队建设的需要,并没有真正享受那个过程。所以,这个状态肯定影响了我当时的领导力。


3. 寻找与你最匹配的领域


尊重内心的真实感受,自然会引出领导力的第三个要素: 找到你真正热爱的领域,你的领导力只能在与你所匹配的事物上予以发挥

举一个例子。2007年,阿里刚刚收购了雅虎,曾鸣教授去做雅虎CEO,他让我去做顾问。我因此看了很多业务,临走的时候给曾鸣教授提交了一份报告。


我在报告里说:第一,雅虎的搜索肯定守不住;第二,只要雅虎还在阿里的大体系里面,肯定做不好。原因就是阿里做电商、偏销售,而雅虎做门户、做新闻,基因就不一样。


再比如,阿里后来也尝试做社交,但一直不温不火。没办法,这是企业的基因所决定的。


而相反的例子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全世界最有领导力的人之一,但他并不是做什么事都有领导力。


在做总统之前,林肯曾经在军队里管过一个排,那个时候的他可以说毫无领导力,后来还被军队劝退。但是当了总统之后,他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力。


所以,这些经历给我的启示是,不管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人,都 要找到适合的、跟自己的特质匹配的事情,这样领导力才有发挥的空间

不过不要担心, 不管你是什么特质的人都可以获得领导力, 因为 人人都有领导力

在获得领导力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三点分享给你:

1. 勇敢地做自己。

2. 去搭建你真正喜欢的团队,因为你只能领导你喜欢的人。

3. 去做与你的特质和领导力相匹配的事情。


我相信你的领导力一定会得到充分发挥,你也将成为一个有领导力的人。

二、如何打造一个团队?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除了找钱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人。事实上, 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找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要有所区隔

公司初创时期,寻找合伙人,这是第一阶段,要做的是 “长心” ,即寻找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搭建公司核心的文化与价值观;


有了合伙人之后,就开始搭建初创团队,这是第二阶段,要做的是 “搭骨架” ,即寻找对你和公司有信念的员工,确保公司有效运转;


等到公司发展壮大,需要招募“牛人”,这是第三阶段,要做的是 “长肉” ,即进行团队迭代,让公司稳步发展。


1. 长心:寻找志趣相投的合伙人


第一阶段肯定是寻找合伙人。

合伙人是创业公司的核心,不需要太多,最多也就几个人。一般情况下,寻找合伙人几乎只能在自己身边找,找认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合伙人的状态、水平能力,其实就是你当时状态的投射 。说白了,你是什么人,基本上也只能找到和你一样的人。

好的合伙人关系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一定的逻辑。

美团的王兴、携程的梁建章,都建立了“追随型”的合伙人形式,在团队中,有较为强势的地位。


凯叔讲故事的凯叔和朱一帆,尽管两个人认识的时间不长,却形成了“背靠背”的合伙人形式,各自负责各自的领域,也合作得很好。


一个坚实的合伙人关系,是奠定整个公司组织发展的精神核心 ,这点不容小觑。

那么到底是志趣相投更重要,还是能力互补更重要?

以前我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能力互补,现在我可以大胆地说: 相互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尤其是最开始的核心团队,彼此一定要足够相互喜欢 。如果还不够喜欢,就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培养。


很多人误认为找合伙人,能力互补更为重要。

比如我会技术,就找一个产品型的人合伙,再找一个销售型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创业公司合伙人的关系多是能力互补型,但在现实中,以此结构能够处理好合伙关系的公司并不是很多。


那么,什么是志趣相投呢?这并不意味着性格一致。

你想一下,跟你关系好的朋友,往往都是性格迥异的人,但一定是 以共识和相同的爱好为基石 。这个基石就是 志趣相投

与合伙人之间互相欣赏,才可能互相信任 ,这一点非常重要。信任,是合伙人之间的必要条件。

有时候,合伙人关系与婚姻或恋爱关系是类似的——争吵不可避免,但你们要确保不会因为争吵就决定就此散伙。这种信任,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培养。

2. 搭骨架:寻找信任你的初创员工


有了合伙人以后,大家就开始一起搭骨架,寻找初创时期的员工。很多人在找创始员工的时候,都希望找“最好的人”。

易到最初创业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后来发现,这就是一个妄念。


因为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既没有钱,也没有品牌,生死未卜,最好的人凭什么要选择你? 在这个阶段,能找到愿意跟着你一起干的人就不错了。


如果是找合伙人,要找你相信的人;而 找初创员工则是相反的标准,要找相信你的人

在初创时期,寻找那些简单的、愿意相信你的人反而更好一些。


初创公司的事业未来如何发展,可能连创始人也说不清楚,可是有人觉得这件事挺好,愿意相信你,或许他不够优秀,但这些都不要紧,在一个公司搭骨架的阶段,最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凝聚相信你的团队力量。


哪怕你们的创业最终是错的,但因拥有一帮狂热的“粉丝”,相信你,跟随你,整个团队也会呈现出一种“相信”的状态,这种状态比高学历团队要好得多。


在现实中,有很多几十个人的小团队创业公司,业务还没有真正跑出来,最多也只是一个基础不错、有点小名气和小影响的小公司,却误以为自己该进行到下一个阶段——到市场里挖牛人。

事实上,只要你的团队没有发展到一二百人的阶段,就没必要想所谓的“长肉”。

在这个时期,你对牛人是没有吸引力的。

虽然你可能自认不错,但是真正投入到整个人才市场中你就会发现,和你有同样竞争力的公司多得是。真正的牛人,不见得会把你当作优选。

这个阶段,就踏踏实实地在朋友中找吧。有人愿意和你做,那是人家相信你,已经很不错了。

3. 长肉:学会留住牛人


公司融到资,业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团队就要扩张。这个阶段应该怎么招人呢?

这时候就没必要再局限于小圈子里找人,我们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转化。借用猎头的一个术语, 要mapping,即地图式搜索

这时候,需要用更专业的方式,请专业的猎头机构帮忙,请他们充分地mapping每一个领域中有可能会适合自己公司的优秀人才。这样做,人才与公司的匹配精准度会更高。

我们刚刚谈的只是找人的部分。接下来要做的,是 把自己想要的人才真正签下来

要知道,优秀的人才,选择未必只有一个,主导权在人才手里。

那么,优秀人才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是收益 。这里的收益是指当期收益加预期收益,也就是薪金和股权。

很多创业公司往往会回避这个问题,说事业如何有前景、理想如何有情怀,就是不谈收益。最后一谈,又让人很失望。

在我看来,无论你的事业有多伟大,都不应该要求人才降薪加入,至少应该参考市场的平均薪酬以及人家原来的薪酬,该给人家多少钱就给人家多少钱,而不应该以“创业公司钱少”作为理由。

既然钱少,为什么还要招那么多人?钱越少,就越应该把钱给适合的人,让他做更多的事。没有人理所当然地陪创业者吃苦奋斗。

要想一想,即使这个人真的被你降薪忽悠来了,他心里一定会有牺牲感,会造成心理失衡:“我都降了这么多薪,为什么还对我不好?为什么当时说得天花乱坠,现在却要骂我,调我到低级的岗位?”


其次是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