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很少说国际新闻,不过7月10日摩苏尔的解放,绝对是人类对抗恐怖主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被恐怖分子“伊斯兰国”占领三年之后,这座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终于回到正常人类的手中,无数民众从血与火的煎熬中重生。
摩苏尔地处伊拉克的北部,在资料记录里,它是个美丽的城市,风景秀丽,春秋两季温度相近,故又被称为“双春城”。
现在它是这样的。
2014年6月,伊拉克北部,ISIS令人胆寒地突然崛起,黑色狂潮席卷而来,纵然只有小股恐怖分子,也能让政府军望风而逃。在6月10日,数百名恐怖分子占领了由3万名警察和士兵驻守的摩苏尔,黑旗所到之处,犹如地狱。在这里,恐怖分子将极端宗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之光黯然失色。
在ISIS的要求下,摩苏尔人民只能阅读恐怖分子指定的伊斯兰教书籍。图书馆一律封闭,“异教”书籍被禁止销售,如果有人胆敢在家中收看西班牙足球联赛,将被处以鞭刑或者斩首。男人如果不留胡子也要受罚,商人在祈祷期间营业会被没收财产。妇女如果想去超市,必须要有男性监护人陪伴。(来自《参考消息》)艳丽的服装被一律禁止,严密包裹身体的黑色罩袍抹杀女性所有的魅力。
纵然逆来顺受也不能保证免遭杀身之祸,ISIS在占领摩苏尔期间大开杀戒,不仅杀人而且大肆宣扬,2016年,伊拉克政府卫生部收到一份名单,是恐怖分子杀完人之后罗列的一份死亡名单,死者都是警察、律师、官员和医生等拒绝与他们合作的社会精英。
“伊斯兰国”对文明的摧残是全方位的,在所谓的教义要求下,他们对摩苏尔的文明古迹进行全面抹杀。
1967年建立的摩苏尔中央图书馆,在2014年被ISIS摧毁。20万册藏书和众多古籍被焚烧殆尽。
战前↑
战后↑
2015年3月,恐怖分子闯进摩苏尔博物馆,虽然博物馆在他们入侵前转移了部分文物,但仍有众多大型雕塑被推倒砸烂。
摩苏尔城外,4000多年历史的尼尼微古城,抹平。
伊拉克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哈特拉遗址更是遭到花样摧残,被机枪扫射,被锤砸,被锯钻,被推土机碾压,千年文明古迹毁于一旦。
尼姆鲁德古城、努里清真寺、巴尔米拉古城……千年文明的遗产在恐怖分子手里分分钟变成一堆碎石。
有文物保护组织通过卫星地图的前后对比,记录着一处处在摩苏尔消失的古迹。
下面这张图,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一处消失的文明古迹。
曾经在一处名为哈特拉的遗址上,联军发现这里破坏并不严重,后来却发现那里埋藏了大量地雷。
哥先前还奇怪,为什么他们对文物这么痛恨?恐怖分子明面上的解释是为了贯彻宗教的主张,不过看了日本记者的纪录片哥才知道,破坏一批文物,是为了让其他的文物更值钱。
嘴上说的是教义,心里面全是生意,从这方面看,恐怖分子还是有正常的一面。
就这样将摩苏尔蹂躏了两年之后,2016年10月17日凌晨,伊拉克政府军宣布收复摩苏尔的战役正式开始,30多万人投入战火当中。摩苏尔人民看到了曙光,也开始面临恐怖分子最疯狂的杀戮。此前政府军空投传单,呼吁民众尽量撤出城市,但所有想逃走的人会被恐怖分子一律射杀。白天,外出的民众也处在狙击手的射杀行动中。
2017年6月,解放摩苏尔的战斗中,一队伊拉克政府军士兵发现了大批被射杀的平民尸体,其中有东西在动,最后认出是个小女孩,孩子带着纱布在死去的母亲尸体下面。士兵中的一位从美国赶来支援的军人在伙伴的掩护下穿过枪林弹雨,把孩子抱了回来。
惨烈的巷战一直持续到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很难想象战火下的生命有多么卑微。先前有小女孩逃离摩苏尔后非常感谢政府军,她说谢天谢地你们来了,我还以为你们真的不会来了,她已经几天没吃没喝。
最令哥动容的是一个小女孩,她逃脱ISIS控制后,面对镜头仍然微笑,但却让人心碎。
“你叫什么名字?”
“我不知道”
“你爸爸呢?”
“他死了。”
“你有吃过东西吗?”
……
一路逃亡没人能想象她经历了怎样的恐惧。逃离,必须要逃离,这或许是摩苏尔人唯一的信念。
战火中的摩苏尔无疑是炼狱,恐怖分子为了撕开政府军的防线,强迫无数平民做“人肉炸弹”。 今年三月的战斗中,一名伊拉克士兵发现一个男孩和一群难民在街上游荡,孩子一个人站着,抱着自己的腹部。士兵上前查询,发现孩子是个人肉炸弹。
这名军人不顾危险,一边跟孩子聊天一边帮他拆卸炸弹。孩子才7岁,引爆前他害怕了,不想死。
7月还有一名女子抱着婴儿在人群中引爆炸弹。
没有人知道她是自愿还是被强迫。摩苏尔城中,一边是恐怖分子的疯狂,一边是自政府军的炮火无情。政府军曾用过白磷弹,效果是这样的。
(资料图)
白磷弹被称为“天降的惩罚”,杀伤范围太广,会烧毁碰触到的一切,不分恐怖分子还是平民。
经历九个月的鏖战,10号,摩苏尔终于被解放,伊斯兰国首领也被炸死,这在人类打击恐怖主义的历史上是里程碑式的。
光明再次来临,但摩苏尔已经千疮百孔,找不到一丝当年繁华的景象。
明信片式的风景经历了仿佛末日浩劫。
如果有人让哥描述地狱的样子,哥只能说,请看摩苏尔,这里发生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