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同写意
一个以新药创制为核心,汇集国内一流研发精英的大型交流与价值分享平台。“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是同写意的初衷与愿景。秉承汇集“一线、一流”,讲求“实用、实在、时效”的原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儿子一个妈妈  ·  如果你是巴菲特,你讲怎样总结你的投资人生,d ... ·  2 天前  
三个儿子一个妈妈  ·  如果你是巴菲特,你讲怎样总结你的投资人生,d ... ·  2 天前  
一条漫画  ·  真是水浅王八多...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芒格:巴菲特取得成功的六个要素 ·  4 天前  
一条漫画  ·  年轻就是好,直接就睡了... ·  3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春节读书心得与图书推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同写意

“港股Biotech,要靠并购重组重获新生”

同写意  · 公众号  ·  · 2024-12-14 18:31

正文


“一家Biotech公司的成功,不是产品上市,也不是公司上市,而是什么时候公司能被成功出售。于港股18A而言,主动战略重组,春天才会到来。”

在近日同写意策划的 2024中国医药城大健康产业论坛 中,东方高圣创始人陈明键如此说道。操盘并购交易近30年,他一阵见血指出, 当下港股18A大部分Biotech的出路是并购。


“目前港股18A 64家公司里,未来可能只有10家以内能够独立存在,二三十家通过并购重组重获新生,其余可能以某种形式消亡。”


2024年行至年末,创新药行业寒冬未散,曾经备受追捧的港股18A公司,光彩消退,不少个股股价难言乐观。市值惨淡的表象背后,是这些Biotech面临现金流吃紧,难以二次融资的困境。


公开数据显示,在54家后缀带“B”的18A公司中,只有8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占比仅为15%,换句话而言,绝大多数在港股上市的Biotech处于未盈利状态,无法持续“自我造血”。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除去复宏汉霖被复星医药拟以不超54.07亿港元的价格私有化,今年港股18A再融资 (只统计增发) 事件数以9起稳居四年之首,但融资金额却不及2022年。


其中,未摘B的Biotech增发事件数超过一半,则反映这些未盈利的Biotech都在拼命借助二级市场融资续命。



在流动性差,融资难的困境里,港股18A公司还可以有哪些融资新思路?当并购成为今年最热门的话题,东方高圣陈明键眼中的重要出路,又是否适用这些Biotech?中国创新药企并购的土壤已经具备了吗?


在上述论坛的一场圆桌讨论里,东方高圣陈明键、曾担任多家知名药企CFO,前高盛董事总经理叶霖、华杰高景医疗产业基金执行董事刘骏,以及港股18A公司宜明昂科的创始人田文志围绕这些话题,都进行了深入讨论。






1
关停并转阶段,新出路在哪?

今年以来,多家港股公司向港交所发出联名信,呼吁港交所对沪港通、深港通的政策有所调整。其中,过半数是未盈利的Biotech,宜明昂科便是其中之一,“我们连续4次递交了联名信,希望政策调整后,可以打开二次融资的渠道。”宜明昂科田文志坦言道。

然而,这似乎是条艰难的道路,他反馈:“目前每次递交,港交所都有回复,我们相信递交多了,还是会有作用。”

在二次融资困境待解的情况下,从事并购交易多年的东方高圣陈明键,则从最近陆续颁布的政策里以及政治局会议察觉到了新的信号。

9月24日,“并购六条”等系列并购重组利好政策发布,迅速让“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中成为焦点。两天后,“ 政治局会议上更是提出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最高层提出‘推动并购’,这是头一回将并购抬到这样的高度。 ”东方高圣陈明键强调。

而上述信号出现不久后,港股18A就诞生了首例反向并购,引来市场轰动。10月7日,嘉和生物宣布将通过合并方式收购亿腾医药,受此消息影响,嘉和生物当天早盘高开超90%。

“嘉和生物宣布收购时,其实现金流再持续2年没问题,但它肯定觉得这非长久之计。”东方高圣陈明键分析,“港股18A Biotech胜在研发,但需要补充商业化短板。这样的结合,对双方乃至整个港股18A都颇具意义。”

2018年,港股18A开板。短短五六年里,它就经历了前高盛董事总经理叶霖眼中,相当于美国二三十年的发展周期。2009年从美国回到中国,加入高盛后,叶霖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便是百济神州在美国的上市。

如今往回看,每一次周期泡沫破裂后,“都会经历大约四五年的‘关停并转’过程。”他总结道。华杰高景刘骏对此表示赞同,“前段时间,大家都不谈18A,不看创新药,因为确实于投资人而言,看不到赚钱的前景。”现在,“港股18A正处于产能出清的状态,但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点,我们看到有不少差异化的项目冒头。”

基于这些优质资产的并购,或是NewCo等合作方式的出现,是叶霖眼中泡沫后修正期的表现,“这场修正是从2021年开始的,我相信2025年起,可能会有一些Biotech逐渐走出来。”


2
买方有实力,卖方有价值

作为港股18A上市公司,宜明昂科田文志对此感受颇深。在市场上流行CVC,既可做并购主体又可以被收购时,他对并购则有着自己的思考。“接触这么多家Biotech的董事长,我发现很少是想靠单纯的资本运作,都是想把自己的公司做好。”

实际上,并购于今日的创新药行业而言早已非新鲜话题。年初几起跨境并购打响第一枪后,业内对“并购”的讨论便持续升温。

但无论何种观点,业内的一大共识是,任何并购交易能否最终成功,都取决一个基本前提,即“买方需具备购买实力,卖方要具备革命性创新的价值。”东方高圣陈明键如是说。

“所谓价值,便是早期研发要得到充分临床验证,有了临床验证的结果,就不担心产品无法以高价卖出去,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宜明昂科田文志补充称。

今年下半年,康方生物与Summit的合作,已经成为港股18A公司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尽管这并非一起并购,但康方生物凭借一款PD-1/VEGF 双抗击败K药,不仅让Summit市值飞升,也直接带火了一个赛道。

康方生物和Summit的成功,验证了宜明昂科田文志心中所想。也因此,除了呼吁港交所调整政策,田文志表示,当下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快速推出有价值的新产品管线。

不过,在东方高圣陈明键看来,创新价值对于大多数港股18A公司而言,都不缺,缺的是如何匹配合适买方和对接需求。

在创新药登高跌重的这几年,他曾为港股18A公司设想了两个结局:“现在来看, 一个结局是被跨国公司收购,另一个是中国能不能有自己的并购基金,推动战略重组? 如果18A企业都倒下去了,那中国这一代创新就结束了。”


3
并购基金将创造一个并购时代?

现在,后一个结局的时机已然成熟。

“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并购基金涌现?是因为股灾后出现了一批便宜的资产。”在东方高圣陈明键看来,中国并购基金发挥作用的时代已经来临。

眼下,一系列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相继出台后,市场上早已暗流涌动——先有成都先导成立了20亿并购基金,随后更多上市公司和国资下场,披露设立并购基金,甚至如东建国际证券资管部总裁范译阳反映,GP也都开始搞起并购基金。

不过,与早已发展成熟的美元并购基金有所不不同,初出茅庐的中国医疗并购基金,前方则面临着诸多挑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