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寻找中国创客
Born for Maker!在这里,遇见最棒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纬创投  ·  经纬portfolio新闻速递(2024年1 ... ·  昨天  
点拾投资  ·  你们的解忧杂货铺,又开张了 ·  5 天前  
一座独立屋  ·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  6 天前  
一座独立屋  ·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寻找中国创客

内容付费:这么近,那么远 | 2016年终盘点

寻找中国创客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1-02 20:43

正文


每日一篇深度报道,重新定义中国创客


  记者 / 曹忆蕾

编辑 / 胡涵

编者按:


从寒冬开始,到寒冬结束,2016年,中国创投的第16个春秋。


2016年,泡沫开始退散,风口之下的猪也被证明并不都能飞起来。根据寻找中国创客的统计,2016年,中国投资市场案例数比2015年全年下降6%,但投资总额却增加了27%。这证明,在经历创业泡沫之后,中国的创投市场终于变得冷静和专业。


去泡沫和专业化,是寻找中国创客对2016年的总结。曾被追捧的风口逐渐冷却,IP热在疯狂之后,终于开始失灵,网红创业的拐点也开始到来,人傻钱多的现状不再;这一年,新的玩家也在出现,更多的明星出现在创投圈,但风投却不是;而春雨医生张锐的悲剧,则让创业者的健康问题摆上台前,创业者的隐形成本被公众发现。


从2016年的大事和风口之中,我们总结了七个关键词。七个词汇中,我们一起发现中国创投这一年。


今天,我们推出的第六个关键词内容付费


关键词:内容付费

 

入选理由:内容付费,即以“内容”作为贩卖物的有偿共享经济模式,内容则以知识、观点、经验为主。


2016年,内容创业成为风口,有媒体统计,全年至少有108起内容创业项目融资案例,总融资额超过20亿元。而内容创业的盈利模式之中,内容付费无疑是最超前的探索。


寻找中国创客盘点发现,2016年,果壳、罗辑思维、知乎、喜马拉雅FM等知识分享平台纷纷试水内容付费,催生了一批付费音频、付费咨询的产品。


 

仅仅一年前,内容付费的概念还停留在微信打赏,一年后,为内容明码标价已经成为新的玩法。


这一年,“分答”的走红将知识付费的浪潮推进了至少半年,《李翔商业内参》在罗辑思维的得到上线,20天突破上千万。这一成绩给“内容付费”带来春风,似乎证明罗胖的断臂是正确的。为了专心打造“得到”,他宣布退出Papi酱项目,撤资行为引来业内轰动。


但寻找中国创客统计发现,在经历了上半年的火爆之后,内容付费在下半年陷入沉寂。以“分答”停摆47天为代表,付费咨询产品在经历了爆款期之后,如今门厅清冷。


内容付费的天花板已经到头了么?作为一笔看上去很美的生意,内容付费任重而道远。


从打赏到为内容明码标价


2016年,对内容的议价权从用户的手里转到了创作者的手中。创作者为内容明码标价,用户按需购买成了2016“内容付费”的明显标志。


知识究竟有多值钱?


王思聪的答案是60秒4999元。在分答上,“网红、投资人、哲学家”王思聪为一个回答给出了4999元的报价。


32个问题,累计语音长度20分钟,王思聪入账23.8万。随着分答走红,市场似乎看到了优质内容的变现能力。


喜马拉雅模仿淘宝双11,推出“123知识狂欢节”,12月4日零点,喜马拉雅FM宣布,销售额号称过5000万元,其中,马东领衔的《好好说话》以单日销售额555万元夺冠。限时售价198元/年的课程在一天内共计售出25731套,而比“好好说话”贵一块钱的《李翔商业内参》,也在上线20天内营收突破千万。


果壳、罗辑思维、知乎、喜马拉雅FM等知识分享平台对内容付费领域的试水,催生了一批付费音频、付费咨询的产品,比如在行、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知名创业企业中,共有5家试水“内容付费”,打造了6款产品。它们将开启以“内容”作为贩卖物的有偿共享经济模式。


从火爆到瓶颈


内容付费作为新模式迎来春风,着实是内容创业的趋势推动。今年是内容创业的火爆年,公众号、自媒体、视频等各类平台涌现。据统计,2016全年至少有108起内容创业项目融资案例,总融资额超过20亿。


历经了上半年的火爆,进入下半年的内容付费颇有些沉寂。内容付费推出之时的火爆不难理解,王思聪、李翔、奇葩说团队的出道本身自带IP属性,个人影响力、知名度便是为内容最好的背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付费产品的订阅量也在递减。以喜马拉雅FM的《好好说话》为例,单日销售额555万元是它风光的开始。根据平台播放数显示,今年6月上线时播放量为30万次,之后播放数据一路下跌,最近的播放量停留在1、2万次。而且不能忽视的是,播放量中含有大量试听了90秒的用户,而真正掏钱付费的用户则更少。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热门语音付费产品身上。过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儿,曾带来巨大流量的王思聪们也渐渐消停,在半年后早没了话题性。


关于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也并不能如宣传得令人满意。一些网友反应,在订阅了一些付费专栏后,“蜻蜓点水”的内容并不能满足对知识的深度需求。甚至一些内容徒有虚名,内容生产者的知识点存在诸多问题,令其专业性大打折扣。


内容付费的确在一开始看上去很美,人们也容易被一开始的假象蒙蔽。但是一旦热度降下来之后,如何令内容保质、保量,延续旺盛的生命力,降温之后需要创业者思考的问题才真正来临。


被催熟的风口


目前,“内容付费”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容的直接变现,如《好好说话》、《李翔商业内参》;第二种为经验分享交流,线上或线下,比如知乎live、线下培训、在行;


果壳旗下的在行、分答便是线下、线上内容付费的两种模式的摸索。当在行发展到一定程度,线下、重模式、高成本的运营模式令其到达了瓶颈,分答是果壳对在行的一次减负,线上、轻量化、低成本的运营模式更适合互联网的节奏。


知乎创始人周源接受采访时说,“知识经济其实才刚来到风口或者说启蒙阶段,最终想要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模式,关键就在于这些知识信息的匹配效率和成本平衡。”


但走线上的轻量模式,天花板也来得更早一些。缺少用户、缺少资源积累,凭着一股热潮涌入而真正能跑出来的玩家寥寥无几。围观早分答一个月出生的值乎,当下一条语音的听众不过二三,多则十来个,而在浅滩挣扎的玩家更多,聚焦在留学、教育、医疗等细分领域的知识问答型创业公司,几乎都丧失了活跃度。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则对未来有着乐观预期,他说,“知识付费浪潮被推进了至少半个年头,提前迎来了风口。2017年知识付费领域将有更多的相似的产品出现,整个大环境和产品都将更加成熟。”


内容付费的本义,是售卖内容和知识,但王思聪和分答的经历似乎有些不同,那些付费的人们不是在购买内容,而是在购买话题和影响力,而这,正是传统媒体过去多年所做的事。想要依赖内容付费突破传统,2017,创业者们要做的恐怕没那么简单。








点击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周鸿祎 | 张泉灵 | 徐小平 | 李开复 | 柳传志 | 黎瑞刚 | 林依轮 | 杨浩涌 | 戴自更 | 俞敏洪 |  张近东 |  井贤栋 | 田溯宁 | 郭为 | 汪潮涌 | 张近东 | 孙继海 | 陈彤 | 汪丛青 | 刘作虎 | 冯大辉 | 吴甘沙 | 邱浩 | 毛大庆 | 张维迎 |  胡彦斌 | 盛希泰 | 阎焱 李丰 | 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