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与4G有什么不同?
4G网络只是通往云端的管道,网络无法感知业务,业务也无法感知网络,而5G通过分布式的边缘计算架构实现“云-网-边-端-业”融合,实现网络与业务协同,并基于网络能力开放和友好的平台聚合生态,为千百行业提供差异化服务,使能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边缘计算将云端的计算、存储能力和应用下沉到离数据源更近的地方,分布式部署于网络中的各个位置,不仅可大幅缩短网络时延,减少网络回传负荷,保护本地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使能丰富多彩的5G业务,还史无前例的为网络注入了算力和平台能力,让运营商更从容的开拓5G新蓝海。
随着5G商用推进,毫无疑问,边缘计算将在新一波数字化革命浪潮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顺应时代趋势,紧抓产业机遇,中国联通已将边缘计算列为5G时代的重要战略。同步5G商用步伐,中国联通与英特尔等生态合作伙伴一起,重磅推出边缘云解决方案——EdgePOD。
如果没有记错,中国联通早在2018年就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边缘云规模试点,走在了行业前列。那么,本次推出的EdgePOD解决方案有哪些新看点?
灵活的电信级基础设施底座
边缘节点是分布式的ICT基础设施,它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广泛部署于运营商的地市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也部署于行业客户的机房。
比如,针对网络时延要求不太高的业务,边缘节点可部署于地市核心机房;但针对网络时延要求更高的业务,边缘节点需进一步下沉至汇聚、接入机房;而如果业务不但对网络时延要求高,而且对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要求严苛,边缘节点将部署于客户现场侧的机房。
为了适配不同的部署场景,EdgePOD以英特尔下一代机房整体解决方案NGCO为载体,集成基于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傲腾持久内存、英特尔以太网网络适配器等产品的服务器,可针对不同的边缘节点位置,灵活提供部署方案。
EdgePOD还提供了共享和专供两种边缘节点部署方式,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需求。
共享型的部署方式是多个客户共享一个资源池,通过网络隔离、存储隔离、计算隔离和安全增强等手段保障各企业数据的安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既能满足业务需求,也可降低部署成本;专供型的部署是指将软硬一体化的设备整体提供给对安全性要求高、业务需求大的大型ToB企业,例如格力、三一重工、一汽需要满足客户专享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部署方式,EdgePOD提供多形态的服务器选型,比如在一些专供场景下,现场环境往往比较恶劣,服务器可以做到更轻量化、小型化,也可以把整个电源、风扇等配套集成到小型机柜里,以及具备更高的耐高温、防尘防震性能;比如针对OTT大视频和VR/AR等需要高计算量的业务,服务器还支持灵活的硬件加速。
友好的软件平台
硬件基础设施是承载边缘应用的底座,但要创建丰富的边缘应用,还需要通过API将路由策略、QoS保障、终端定位信息等网络能力开放给开发者,吸引他们参与应用创新,建立强大的边缘生态。
可由于边缘节点是IT与CT融合的基础设施,多种IT组件与CT网元交互共存,相对于纯IT环境下的云应用开发要复杂得多,这给第三方开发者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因此,边缘计算需要友好的开放软件平台,以让开发者可以简单便捷的调用网络能力,轻松开发应用。
为了在多云和跨平台环境中具备更高效的编排能力,降低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复杂度,并拥有多元化的技术服务能力,在软件平台层面,联通自研的边缘平台参考了英特尔开源软件套件OpenNESS,基于微服务架构,集成了新的硬件增强、开源技术以及丰富的工具包,可以帮助用户更敏捷的开发边缘应用。
依托中国联通MEC创新运营中心(落地广东),联通已建立了MEC源码仓库,将整个边缘平台能力及接口开放给各省分公司和生态合作伙伴,让他们可以轻松开发边缘应用。
共建繁荣边缘生态
边缘云作为云端的延伸,还需通过“云边协同”与中心云彼此融合,进一步扩大生态。
在“云边协同”方面,联通EdgePOD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与联通沃云、阿里云、腾讯云之间的联动和无缝生态对接,可通过转译服务的方式让云端生态应用下沉到联通的边缘节点。比如,通过“云边协同”,阿里和腾讯的8K视频可以无缝部署于联通MEC边缘云平台,让8K视频体验更佳。
同时,中国联通正积极联合GSMA及全球九家运营商联合开发可互操作的电信级MEC边缘云平台,基于统一的边缘应用接口标准,使能边缘应用的“一点创新、全球复制、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