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懒熊体育
从商业财经角度来解读体育事件,还原一个好故事。体育不单是比赛,背后涉及公司、版权、商业竞争等资本故事。懒熊致力于打造体育商业第一媒体,让用户在这里读懂体育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懒熊体育  ·  再访日本B联赛:立长志,打呆仗|IP实验室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懒熊体育

2025,我想跟自己谈谈|韩牧专栏

懒熊体育  · 公众号  · 体育  · 2025-01-29 13:30

正文

“压根就没有体育产业,不要自欺欺人了,你整天在叨叨叨……”

在第九届体育产业嘉年华演讲时,有人在我的演讲直播时这样留言。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嘉年华举办没几天,一位从上海飞到北京的投资人,在一家咖啡馆很认真地对我说:“就因为你们懒熊在,一直报道、一直在写,这个行业就会被很多人看到,它就有很多可能性。”

两个评价,完全相反,你信哪个?

所以,趁着新年的时机,我又有机会来“跟自己谈谈”,把自己最想说的话与做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二。

写作者:根

我对懒熊的定位,是一家内容公司,不管之前做过金融业务(包括投资基金与FA)、智库、整合营销等,但我们最核心的还是“内容”。内容是我们的基本盘,她能让我们看到过去,也能走向未来。

而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观察者、记录者,也是参与者。从初中就喜欢写作,到最后成为商业记者,以及2015年进入体育行业创业,我所有的经历都跟文字相关。我不会因为时间、环境、领域的变化就忘记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写作者”。

如今,这个“根”扎在了体育领域,我们的方式是“体育商业”,是深度内容和深度调研,我们要用这种方式来陪伴和跟随这个行业成长,而这个行业也让我们一点点长大。我内心无比感恩,也时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我知道,内容公司的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得让自己与团队把内容做好、做优秀,想要做到这样,必须得“输入”,然后才可能“输出”。为了“输入”,我与团队大量读书、见人、调研公司,到国内和国外,去更多城市,就在我写这篇专栏的时候,我们的两路内容同事还分别在泰国与日本——大家都说泰国很乱,到底什么样,我想我们可以给到我们的观察与记录。

2024年2月,在澳门,主持跟李宁与姚明对话。

我一直强调的是,看过世界才能有世界观,深入产业才能有产业观。想做好一个体育商业的内容从业者,你必须得把根深深地扎进产业与工厂车间之中,除了冰冷的机器在转动,我们更要记录下那些产业从业者与经营者如何在复杂、艰难、困顿的环境下:

努力向上、突围,以及从优秀到卓越。

失败者:创业家精神

很多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长期关注创业者这个群体。从我写小说时开始,因为我是安徽人,所以我写了不少关于徽商与晋商题材的小说,而我做商业记者时,我多次到温州、晋江等地去调研“中国制造”。也就是那会儿,我关注到晋江这个题材与诞生于那里的诸多公司,才有了后来的很多缘分。

回到创业者群体这个话题,我常常用“创业家”来形容他们,但这个词我也有了一个解读,能把创业与家都照顾很好的人,才能称之为“创业家”。

我记得多年前我采访冯仑时,他在评价“创业”经历时开玩笑说,他们“万通六君子”是“家破人未亡,妻离子未散。”

过去9年,我一直围绕着体育商业这个锚点,观察,生存,前行。但与此同时,这么多年下来,我身边的诸多创业者有一些人已经烟消云散,甚至有的涉及到刑事犯罪。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公司上市不成,公司发展也不温不火,而当年的融资也到了回购期——在那个资本疯狂的年代,不少创业者签了对赌与回购协议。所以,不少创业者都成了“老赖”,有的只能跟自己媳妇离婚,出行也不方便。

创业,本质上大家是为了“自由”,可是,很多人却失去了最基本的“自由”,这个代价也是惨痛的。

最近我看了一篇关于攀登雪山的文章,作者是靳毅,他是律师,也是高海拔雪山攀登者,他在文章里引用了波兰登山家Voytek说的一句话:“阿式攀登是忍受苦难的艺术”。

我深有感触,不仅是阿式攀登,在我看来,创业何尝不是一件“忍受苦难的艺术”呢?

很多创业者都希望一下子可以攀登山顶,急于求成,不顾一切,但创业也有它自己的节奏,真正的创业家一定是一个控场的“节奏大师”,而非只图一瞬间的“激情大师”。

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在一个阶段、年份发展好的这种情况下,接下来必然会迎来疲惫期,然后就出现下滑;而当他们业绩下滑一段时间后,接下来又极有可能出现强势反弹。

这个现象就如潮水一样,潮起潮落,起起伏伏。所以,福建的创业者都喜欢那首歌《爱拼才会赢》:

一时失志,不免怨叹

一时落魄,不免胆寒

哪怕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

无魂有体亲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时起,有时落

……

吴晓波的演讲提到,创业者身上每一滴血都是鸡血。

在起起落落时,企业家(创业家)精神才会出现,在好的时候可以一起疯狂,在低谷时也会带领团队力挽狂澜——尤其是当公司命悬一线时,创业者将会定义何为“创业者”。

体育商业:油腻而坚定

我不厌其烦地向很多人介绍我们的定位,懒熊就是体育行业的“第一财经周刊”或“财经天下周刊”,我们内容团队负责人最核心的也都是来自这两本杂志,我们等于对标了曾经的商业财经杂志到体育行业,关注大公司、聪明决策、创业者、酷商业以及那些改变潮水方向的人。与此同时,我们知道身处体育行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找到了对篮球、足球、户外等项目非常专业与热爱的人,两者结合才有了懒熊。

确切地说,最开始,当我们踏上这条路时也不知道会走多久,我们是拓荒者,眼前一篇开阔地。十年前我是一名关注房地产的商业记者,那个行业不管做怎么都有可以对标的大公司(开发商有大的开发商,设计公司有诸多大公司,就连传播都有数不完的内容公司),但体育行业到处都是荒地,甚至是不适合农作物成长的盐碱地。

自始至终,我们内容的创作方向是:一切向钱看。

这个词的理解是,哪个公司融资、营收增长与下滑、做了什么硬核的好产品、营销事件……等等,一切钱流动的方向,就是我们内容报道的方向。

当然,因为我们的这个定位,也被不少人批评,尤其是纯粹且热爱体育的个别人批评,理由是:体育那么纯粹、那么美好,竟然被商业这些乱七八糟的玷污了!

可是,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运营、管理、融资、经营等这些商业动作的话,美好又从何而来呢。在第九届嘉年华上,我就提出:“用热爱打动客户,用商业驱动自己。”

实际上,我在自己所在的领域,也带领着团队表达了我们对体育商业的热爱与专注。我最近在看周冠宇的妈妈姜晓颖写的一本书《与爱同行》,扉页有这么一句话:“爱的底色是一切的缘起与归宿,贯穿始终,油腻而坚定。”

“油腻而坚定”,这个表达很高级,也是我对体育行业的感情吧。

十年:年轮

“年轮”是我观察商业的一个视角,我也通过“年轮”来写过很多大公司,有趣的是,最初我写这些系列时并没有用到“年轮”这个词,而是一个朋友在看了我的诸多深度内容后,给了这样的建议,然后我放在一起才发现——果然如此:

《林书豪:非常态的三年》、《虎扑18年,消失与永恒》、《安踏上市15年,打怪与输赢》、《匹克退市6年,转身与赶路》、《雅戈尔43年,折腾与寒穷》、《鄂尔多斯43年,“有矿”与隐形冠军》、《北马来到第41年,挺住与彷徨》、《波司登46年,烦恼与渴望》、《十年搏一ONE,有关速度与野心》……等等。

“刻得足够深,才能称之为年轮。”在最近第九届嘉年华时,我们的内容主笔范明辉在现场这样对我说。

2016年夏,在懒熊北京朝阳门办公室,虎扑创始人程杭来访。

遥想十年前,我一个人开始注册公众号,把她的名字起为懒熊时,我从来没有想到她能成为一家公司,我可以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更没有想到,我一不小心就能在体育商业这个领域折腾十年。而2025,我也像给其他公司写“年轮系列”一样,我开始用独特的方式来抒写属于自己与懒熊的——年轮。

真是像梦一样,醒来后才感悟,如此之快,如此之美,如此之好。

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

在我刚刚创业时,母亲一直跟我在北京住院,我一方面带她整天看病一方面开始了创业的征途,然后母亲在2016年12月也就是我创业的第二年去世了,所以我所有的球衣号码都使用了12号。我记得我们第一届嘉年华的主题叫“赶路的人”,就是描述那个年份我个人以及整个体育创业者的一个状态。所以,在那届嘉年华的结尾我说了下母亲去世的事情——也写了几篇专栏。

结果,我团队的人以及外部人士都很善意地提醒我说,作为创业者这样显得太脆弱、太煽情了。我当时很疑惑,我的意思是,我并没有煽情什么,我只是很平静表达,因为母亲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人,真实是最有力量的。

如今九年过去了,再回头去看,当时给我建议的几个人,他们都改变了想法。因为人到中年,我们都到了40岁的转折点,大家的父母要么身体出了问题重病住院,要么已经有的父亲或母亲离开了。就在我举办嘉年华的当天,其中一个朋友来到了现场,但没跟我当面招呼,他静静地听我演讲。走的时候,他给我发了个微信说:“今天是我母亲的‘五七’,我刚刚失去了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这就是“年轮”吧,又叫“生长轮”,我们在生长与长大的同时,必然要失去最宝贵的东西。收获的同时,往往相伴的是“痛失”与“诀别”。

人生如此,生命如此,商业也如此。

“控制”:撑

我做商业记者时,连车马费从来都不收,所以我创立懒熊时也定下这个规则,谁收就是红线,是要被开除的。

懒熊的商业模式最开始压根没有考虑过内容商业化,我们最开始融资,然后有金融业务、线下活动、智库课程等等。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模式是内容付费,并多次尝试。

但这些模式均不能起支撑一家公司,所以我们2019年开始尝试内容商业化,直到疫情后一发不可收拾。尽管我们在“撑”住内容的品质,我们也尽量让内容同事多到“现场”,以及内容之外我们尝试联名款产品等等业务。但内容商业化对我们的冲击还是巨大——也不是我长期要做的事情。

在豆包软件里,懒熊长这样。

2024年,有一件事情更是让我思考这个问题。

我在一个场合听到一家公司的公关负责人提到,“这么多新媒体里懒熊是最难控制的。”

他们用到了一个词是:控制。

我非常理解工作的属性不同,我也有很多非常要好的公关朋友,但这句话确实深深伤害或者警醒到了我。现在,做内容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控制”,已经空间不多了,我能给自己以及团队的空间也很有限,但我与团队都在努力——争取做一个内容从业者最后的骨气与体面吧。

不然,我们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与意义,我们希望能给体育商业、体育产业更多好的内容,记录的、观察的、调研的……我也希望并呼吁,好的内容与平台非常稀有,守住与撑住,才是最有利于行业与所有人的。

体育产业,是值得我付出一切的行业。我与懒熊会撑住。

最后,还是祝大家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新年快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懒熊体育更多产品及服务